中学生该不该有手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手机就是其中之一。但与此同时,像手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也在不知不觉中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听手机太多对耳朵不好,吹空调太多对身体不好,对环境不好,用电脑太多对眼睛和身心不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要选择,要研究。导读在一个科技引领世界的时代,手机不再是有权有势的人的“私有财产”。记得90年代初,我看过《手机》。和大砖一样,会用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谁能想到,十几年过去了,手机却变成了“旧时代富人手中的手机,飞入普通学生的视野”。在街头巷尾,甚至在校园里,中学生的手机早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几乎随处可见。走进今天的中学校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也越来越多,手机的档次也在上升。从最便宜的到能拍照的贵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粉丝。手机的普及确实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分析问题要区分主流和支流。比如目前很多教育方面的学者专家都很关注中学生流行自带手机的问题。中学生是否应该自带手机,也成为了我们青少年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阐述了学生自带手机人数多的原因、如何获得、获得后的使用情况、家长和老师的态度以及自带手机的利弊,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拥有手机的学生人数。龙岩一中、二中两个班的具体情况见下表。A班(实验班)调查人数54 4 3 1比例/7.41% 5.56% 1.85% B班(普通班)项目调查人群:部分男生,部分女生,56 18 10比例/32.14% 14.29% 65438+。学生如何获得手机?据调查,学生获得手机的途径主要有两种:①亲戚送礼物;②自己买零花钱,其中A类4部是自己的旧手机淘汰后征得亲戚同意而得;B班有5人是给自己买的,占持机人数的27.78%。*获得手机的目的是1。亲戚送手机的目的①调查中有的学生家长是做生意的,有时长期不在家。孩子有手机容易联系,能了解自己的现状;②奖励:有的家长买手机作为孩子的生日礼物,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有的家长在孩子的要求下,成绩提高后买手机作为奖励;(3)走岔路接辅导孩子。有些老师住在偏僻的地方,家长有时会找不到路。为了及时带孩子回家,家长们都愿意给孩子买手机。2.自己买手机的目的①与同学联系,增进友谊,与同学倾诉烦恼,减轻压力;交流中学习,* * *中进步;(2)与家长联系,有时家长不在,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家人汇报,寻求帮助;(3)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有难题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在学校遇到困难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家长和老师的态度1。父母的态度表1:为什么同意不重要。5%方便自己联系。80%还是和孩子沟通比较好。15%不同意,因为怕孩子收到不健康的短信。34%用于约会。47%怕孩子上课。发短信,玩游戏等。19%(调查的家长都是家长的亲戚朋友,不是上述学生的家长)2。教师态度表2不同意没必要,IC卡和200卡可以代替手机校规,受影响(我没有采访老师,但是所有老师在班会上都有明确表态)*我的态度观察了很久,查阅了各种资料,进行了。优点:①手机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联系家长,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2)多和以前的同学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多和现在的同学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难题可以用手机讨论。有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⑤通话录音功能,不像家里的电话,别人不在家的时候打电话,手机里就录音了。容易参考。手机本身精致小巧,占地面积小,可以随身携带。⑦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外地遇到危险时,可及时向父母、老师或警察求助。缺点:①短信聊天会影响休息,耽误学习。大部分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学习的少了,用手机和同学交流或者发短信的多了。在被调查的两个班级中,A班的成绩明显高于B班,可见手机肯定会对他们的学业产生很大的影响。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某中学曾做过一项调查:学生发送和接受的手机短信中,70%是与正常学习生活无关的短信,10%以上是黄色短信。有些同学甚至把互相转发“黄色笑话”当成一种时尚。③鼓励学生攀比。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后,一些同学会聚在一起“学习”手的样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于那些没有手机的同学来说,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一些同学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非常快,外形和功能日新月异,同学们会炫耀家里和父母的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上进。4父母的额外负担。一项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父母。此外,还有每月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电话费也是父母需要支付的。一年下来,父母在孩子手机上的花费至少500元。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相当于给父母增加了新的负担。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我校2007届学生因使用手机作弊受到处罚。用手机作弊是公开的秘密,一条消息可以发给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⑥影响校园安全。手机是贵重物品,有不良行为的同学会去偷。据报道,我们学校有些班级有钱和钱包被偷,手机不随身携带也会被偷。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管理者比我们更早遇到这个问题,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更为突出,引发了中学生犯罪,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行骗抢劫的目标。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手机没关,突然打来电话,影响了所有同学的出勤。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初三考试的时候被前座突然打来的电话影响了。如今,手机对人有辐射。很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先进的功能,却从来不提对人体的伤害。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被手机害了,他们也不会后悔。*方案一:所有自带手机的同学,都要让家长签上自己的名字交给老师,明确表示是为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方案二:如果带手机只是为了及时联系,建议父母买一个不能发短信的小灵通。学生上课只能关机,不敢接电话。方案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手机不是用来炫耀的。告诉学生如何使用他们的手机。方法四: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借鉴国内一些地区的做法。杭州一中:不要带手机进学校。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目成绩将被罚为0。浙江省台州一中:学生使用手机需与学校签订合同。宁波:禁止学生带手机。违者将被扣除国外惯例。芬兰:禁止向青少年出售手机。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信公司直接向互联网销售手机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罚款65438+万欧元。美国:校园手机立法大约65,438+0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制定规则(有些是由州立法机关或地方政府立法),全面禁止学生在校使用寻呼机和手机。德国:想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德国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的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结论术语我认为,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新生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身没有对错。进入校园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等学校德育的“老问题”。学校禁令只能掩盖表面上的问题。对于有手机的中学生,要分两方面来看。现在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不再是“不听窗外事,只看圣贤书”的书呆子。因此,拥有一部手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通讯工具之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给学生配备一部手机对很多家长来说并不是太大的负担。有了手机,父母可以更好地监督孩子。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手机进校园带来的新问题。要做到“营利性”,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有自律意识,以健康的心态使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