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二中学的演变
1907年,文国恩发起的巴县,周主持筹建巴县预备中学,并选定巴县师范班地址于重庆机房街(今五一路)作为临时校址。曾在巴县求学、毕业于日本弘文公学师范系的曾纪芝(曾纪瑞)也担任过监(校长)。
1908,汇福街(渝中区石清蜈蚣岭,现为盲聋学校)新建校舍竣工,学校迁至汇福街。校监(校长)人数发生变化,周1908,周1909,朱碧倩1910。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成功。朱碧倩校长带领巴中师生,身着皂衣短衣,手持指挥刀,到童渊门斩断关锁,迎接叛军入城。1912,巴中第一届毕业,招收新生第二届。这一届的学生,胡子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19五四运动爆发后,八仙中学、川东师范、重庆联众成立了“川东学生救国团”,后更名为“川东学生联合会”,发表了《救国宣言》,向同胞哭诉。在兰瑞夫老师的支持下,巴基斯坦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爱国活动。
1921年,中国工人运动先驱邓中夏来到重庆举办暑期讲座,地点设在八仙中学。
中美第一次合作时期,广州开办黄埔军校,准备北伐。郑、、曾养辉、李福泰、杨学孔等八仙中学学生先后考入军校参加北伐战争。他们有的死在战场上,有的死在蒋介石的反* *屠刀下。
1926年,北京学生和工人代表因反对“八国最后通牒”被残酷屠杀。重庆成立了北京大屠杀重庆国民外交支援协会。会上,八仙中学学生郑定勋当选为七人委员会成员,八仙中学“破浪社”成员罗泽涵(罗喜玲饰)也参与了后援会的工作。
1927年,重庆发生“三月三”惨案。巴中教师齐南浔(国民党左翼,莲花池党部领导人之一)被军阀枪杀,巴中多名学生受伤。巴中学生会主席孟士珍(党员* * *)被强制离校。当时,中法大学、中山中学、八仙中学、川东师范被视为重庆左派的四大支柱。
1928年,因学校规模扩大,县政府征用两路口先农坛(现体育馆)100多亩土地,为八仙中学修建新校舍。
1931“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学生积极参加重庆各界抗日救国活动。赖校长提出了“救国不忘读书,救国不忘读书”的口号,后来又提出了“苦学救国”的口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巴中组织“巴县中学农村宣传队”在各地开展抗日宣传,很多巴中学生去了延安。
1938年夏,为躲避日军轰炸,巴县中学随巴县政府迁入巴县鱼洞西施府。
1943年秋,八仙中学开始办高中,招收第一届高中班,八仙中学成为完全高中。
1946年,八仙中学师生经过反复不懈的斗争,迫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及其保安部队搬出了两路口原八中校舍,学校于1946年回迁。
1949年,周兴业、彭立人、卢广特等地下党头目以教书为掩护,在八仙中学进行地下斗争。国民党军警包围了学校,带走了学生会主席等11名学生。彭立人被囚禁在渣土洞,解放前夕死于中美合作处松林坡。
1950,学校委托重庆市文教局托管。1951年5月,八仙中学正式划归重庆市文教局领导,更名为“重庆市第二中学”。
1953秋,二中成功划入大田湾体育场建设用地,二中搬迁至化龙桥向农村致敬。那块地原是饶国模同志经营的大农场,有一大片香蕉园。抗战时期是国民党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高级职员的居住区。
1954年,各个学校掀起了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热潮。校长总结交流了胡先生的教学经验,成为当时改革的典型。1955年,成为重庆中学唯一一位访苏代表。
1958和1959的中考,二中名列前茅,1959的高考,全市文科状元和理科探索都在重庆二中。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受了灾难性的破坏。学校的教室、桌椅、门窗几乎全毁,“四旧”里书籍被烧,仪器被大量毁坏,学校停课近三年。
文革结束后,学校生源枯竭,升学率下降,学校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