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指学生自己控制自己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加工,感受和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课堂探究学习就是探究式学习。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有教材为探究的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周边世界和生活现实为参照物,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群体等各种解决问题的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探究学习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试图通过自我探究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导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他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发展,把握探究深度,评价探究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学习的主人,自然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开拓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没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没有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没有找到启发和探索的切入点,没有提出更难的问题。受应试教育中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等待知识,更注重知识记忆而不是思考问题,习惯于听老师讲解和背诵书本知识,忽视了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第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方向,是学生学习最稳定、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新的学习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它产生一种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比如在鲸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的问题,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海洋里有一场鱼运动会,小鲸兴奋地跑来参加。谁知看门的大鲨鱼被转走了,小鲸鱼很伤心。大鲨鱼为什么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今天在这里的所有人都将成为海洋动物学家,告诉小鲸鱼正在发生什么。首先,我们会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群里探索、讨论、交流。”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进行着热烈的探索和讨论。小组交流结束后,老师化身小鲸鱼,请所有的“海洋动物学家”为小鲸鱼答疑解惑。大家热情地告诉小鲸鱼,“因为你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所以不能参加鱼运动会。”然后,他们引用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证据,还小心翼翼地讲了鲸的进化过程。他们说的很清楚,似乎他们真的理解了这篇课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中,时而讨论,时而深入思考,时而快速写作,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二、自主选择,激发探究兴趣。探究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维方式主动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最终表现为学生自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和个性化,尽可能将教师的“命令”变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1,学生选择探究一篇课文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内容进行探究。学习每篇课文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有的同学喜欢朗读,于是探索如何读文,如何读情,读神;有的同学喜欢抓住关键句子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于是探究一篇课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如何理解;有的同学对课文的一些情节不理解,会带着问题找答案,等等。总之,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提高阅读水平。比如有一次老师在教景阳冈,当学生们已经总结出宋武的性格特点:“大胆、倔强、冷静机智、勇敢无畏”时,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你最欣赏宋武的什么性格特点?”教室里意见爆炸,于是老师给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性格特征进行探究。因为这是学生感兴趣并自主选择的内容,探究的效果不言而喻。2.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索伙伴。虽然现在老师更注重合作探究,但通常是按照前后座来安排的。有这种合作内容的同学可以自由组成临时探索小组,互相合作。第三,给予支持,重视询问过程。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充满无限的学习激情,拓宽思维,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丰富多彩的探究方式。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必要、有效的指导,保证探究过程有序进行,不能让学生处于无政府状态,感到漫无目的、不知所措。应该允许学生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例如,一位老师在讲授《借草船之箭》一文时,学生们通过询问讨论的方式谈论诸葛亮的妙计时,他并没有用电的方式提问,这进一步加深了询问:“如果三天之内江面上没有雾,诸葛亮的《借草船之箭》计划就要落空了。会怎么样?”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大家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各抒己见:有学生说诸葛亮一定会出事,栽在周瑜手里;有同学说诸葛亮足智多谋,一定会有转危为安的计划;有同学说,诸葛亮虽有妙计,但也有失算之处。比如他晚年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这次他很倒霉...围绕诸葛亮命运的预测,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但有理有据。老师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热情肯定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鼓励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因为老师的时机把握的恰到好处,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大家都很关心诸葛亮在这种情况下的命运。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发散思维中,主动探索,寻找答案。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给予支持和引导,使探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素质。第四,展示和享受探究的乐趣。研究性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将学生置于一个开放、和谐、互动、多样和全面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会对问题有独特的理解。即使有疏漏或偏颇,老师也要肯定。因为这些都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结果,教师也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或认真倾听学生的理解,或互相交流探究的结果,或启发独特的视角等。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充分享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探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平台体现了学生对探究成功的需求。新课程大力倡导各科全体学生的多元化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