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中学是怎么衰落的?

我出生在十八线的一个小县城。我上高中的时候,初中毕业生也是层层选拔的。成绩特别好的升市重点高中或中专,中等的升县一中,差的升乡镇高中。当时县里的高中升学率虽然比不上市级,但也有不少人才。作为全县最好的中学,它对贫困生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现在各方面都有很多优秀的学生。

后来乡镇高中衰落了,只剩下县一中和职高,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考上了县一中的一两所学校。但是到现在,能考上985,211的同学很少,上线的同学也不多。记得去年2000届毕业生中,只有80个学生(包括艺术生)上了网校,还不停地传出喜讯,真让人感到说不出的心酸。

县域高中的衰落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城区及周边地区民办中学数量增加。以前是一两个重点高中选拔尖子生,现在变成很多了。如果没能进入市重点学校,也可以进入民办学校。民办中学敢于改革,教育理念相对较新,财力和师资力量雄厚。很多民办高中现在已经超过了市属高中,学生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就是高考成绩越来越好。

二是县高中教师待遇太低。由于当地财政不景气,很多有二三十年教龄的老师拿三千多一点,四千多的老师都是削尖了脑袋才拿到高职。很多老师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这点工资真的很难生存,和高中老师早自习晚自习的辛苦不成正比。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优秀的老师考上了市区或者其他地方。我知道这几年有几个考上了天津。用这些老师的话来说,“就算考上小学,工资也比河北县城高很多,还有高考奖金,对下一代孩子好。”很多学生去市里和其他重点中学,还有一些去私立学校。高中优秀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有教学经验,参加招考还是有优势的。儿子精英中学的年级主任是县城中学出来的,夫妻两个都上了精英中学。有一次我问他:“你这么辛苦怎么过来的?”他说:“我的两个儿子,我们不出来,在县城连自己的房子都买不起。先说生存吧。”现在私企工资比以前高很多倍。两个儿子都能上名校,还给了他们一套公寓住,所以夫妻俩尽力教书。

教师青黄不接,微薄的工资让年轻人不愿回到县城。这几年不断有招聘,计划名额报名不够。今年由于市里学校少学生多的现状,我们大力建学校,招聘老师,干脆拿走了几十个郊县的招聘名额。

第三,保守的教学理念,保守的管理者。这位县高中的校长工作了20多年,直到去年退休。能像李校长那样,真正把一个没落的县高中办得风生水起的人,实在太少了。没有创新管理,周边民办学校越来越大的创新竞争压力加剧了下沉。

第四,划片招生政策导致部分农村优秀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流失。县城初中明显优于农村初中。因为划片招生政策,农村的尖子生没有机会进入县城初中。于是到了小学六年级,家长就想尽办法让孩子去周边的民办初中参加考试,导致初中好学生流失。教育局从小学开始就想方设法为学生建立学籍,但无济于事,人才流失现象愈演愈烈。

记得三年前,全县最好的初中联考600分以上的只有两个人,570分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甚至比市里的一个普通初中班还不如。

一个女同事生完二胎停薪留职,去了城里。儿子初一从城里回来,她就想,县城最好的初中应该比城里的普通中学好。这一年,她对中考大失所望,连连抱怨,说:“以前老大在县里的初中读书,我觉得挺好的。为什么现在升学率这么低,高分太少?”

我今年认识的四个熟人的孩子在县高中重点班读书,高考都是专科。那些考上好大学的孩子,都是去外地读高中的孩子。

真的不知道这些县该怎么走下去。毕竟他们对农村父母寄予了太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