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学生朗诵视频

革命诗歌是时代的号角,具有激励千百万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的光荣使命。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可以促进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进一步使诗歌与群众相结合,发挥其更加强大的战斗力。的确,无论是毛主席的旧体诗,还是“五四”以来进步和革命诗人的新诗,还是解放后群众创作的新民歌,一经朗诵,诗歌语言的意境、形象、激情和音乐美就更加引人注目、感人肺腑。诗歌朗诵在20世纪30年代,在革命斗争的风暴中发展壮大,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战绩:诗歌朗诵在抗日战争时期非常活跃,许多革命诗人和文艺工作者经常利用诗歌朗诵在前线、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群众中宣传抗日战争,以唤起他们的抗日热情。如果我们不去打仗,敌人会用刺刀杀了我们,指着我们的骨头说:“你看,这是个奴隶”!(田野诗选)这样的诗在群众中朗诵时,像一团怒火一样燃烧着人们的心。与隆隆的鼓声不同,它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奔向民族解放的战场。像这样的街头朗诵,往往会让观众愤怒的情绪一下子沸腾起来,情绪是热烈的。就连那些反动派秘密派来监视会场的间谍和警察也无可奈何。中国维吾尔族青年爱国诗人李·木特日夫,在阿克苏伊犁,在青年中,在农民中,用他炽热的革命诗篇到处朗诵,唤起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全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诗歌朗诵在战斗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在昆明的许多朗诵会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著名的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穿着灰色的长袍,拿着自己的手稿站在那里,目光严厉而深邃,声音洪亮,让你与他斗智斗勇,愤怒地控诉蒋介石反动统治的血腥罪行。在上海,无数年轻学生在街头、教室和示威游行中背诵马凡陀的歌谣或讽刺诗。当时,许多革命同志被敌人逮捕,但这些同志还在敌人的法庭、监狱和刑场上,用诗歌朗诵的方式与敌人作最后的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勇气。同志们为他们惊天动地、超凡脱俗的朗诵所振奋,敌人为之胆寒。这里再讲一个小故事:1947年3月,党中央撤出延安,北上途中,一支队伍被敌人严密包围,暂藏在一个小山沟里,经过五天五夜的艰苦奋战,疲惫不堪,弹药耗尽。这时,支队长一声令下。就在这样的时刻,支队领导想再听一遍党中央的声音,告别党,于是打开了一台即将被毁的三灯收音机。顿时,一个女播音员的声音出现了:各位,在这个播报时间里,我们将播报毛泽东同志的话,紧接着是一个男声,用他饱满的情绪和铿锵的语调开始朗诵:天高云淡,望着南方的雁阵。不到长城非好汉,一搏两万。六盘山山顶,红旗在西风中飘扬。今日手拿长缨,何时系黑龙?那首诗充满了乐观的战斗力量,给人一种生活的信念,激励人去生活,去战斗。为了克敌制胜,支队长在听第二个字前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宣布:“同志们!先前的命令被撤销了。刚才毛主席说,枪在我们手里,就能打败敌人,回纵队才算英雄。”战士们顿时精神抖擞,相信了刚才从无线电波里传来的朗诵声。队伍终于设法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互相扶持着,向目的地进发。全国解放后,诗歌朗诵运动继承了其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诗人、文艺工作者和广大诗歌朗诵爱好者也极大地发扬了这一传统精神。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在土地改革、镇压叛乱、三反、五反、反右斗争中,在支援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对美帝的斗争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经济斗争中,诗歌朗诵都起到了密切、迅速、有力的协调和促进作用。1962年11月,在中国人民支援古巴兄弟英勇斗争、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诗歌朗诵的战斗作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读诗的声音传遍了大街小巷、广场、学校、工厂和各种群众集会。北京刚刚在首都举行了各界群众声援古巴、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大会。很快,广播电视中响起了支持古巴的诗歌朗诵声,诗歌朗诵成为文艺工作者在十字路口和天安门广场表演的节目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几天后,首都的诗人举行了支持古巴的诗歌朗诵会。会上的人群通过诗人和演员铿锵有力的朗诵,激起了强烈的* * *声,特别是当诗人朗诵他连夜写成的诗歌《钢骨铁血的勇气》时,许多听众握紧了拳头,仿佛随着这场战斗的号角,他们跨过了山海,与英勇不屈的古巴人民* * *一起,与邪恶的美国强盗进行了斗争。紧接着,上海、天津、武汉、南昌、合肥、福州、哈尔滨、银川等地相继开展了支持Cuba的诗歌朗诵活动。1963年8月,在全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迫害黑人的怒吼声中,首都举行了支持黑人斗争的诗歌朗诵会。应邀出席朗诵会的中国多位著名诗人、演员和多位外国诗人,以火红的诗篇表达了团结如一的敌人,坚决支持黑人兄弟反美帝国主义斗争的决心和情怀。诗歌朗诵会的声音,通过有力的广播,不仅传到了我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也传到了全世界还在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心里。它代表了中国六亿五千万人民支持被压迫人民斗争的愿望,也使我国人民进一步认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唤起他们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决心,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朗诵不仅是对敌斗争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进行革命传统和* * * *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工具。许多地方的文化宫、青少年宫、少年宫、大学、中学举办“读毛主席诗词”、“读革命先烈诗词”、“读雷锋诗词”、“背沉痛教训”等活动。“我们是红色接班人诗歌朗诵会”“我爱我的红领巾诗歌朗诵会”……一时间无数的朗诵会深深吸引了广大青少年。有一次,在一所大学举行的革命诗歌朗诵会上,当一名演员刚刚朗诵完李记同志的诗《只因为我是一名共青团员》时,台下突然传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演员同志,最近我对自己和一位女同学的友谊感到很苦恼,但今天听了你的朗诵后,我真的觉得自己和自己相比太渺小了。另一位农村女青年委员,听了一首歌颂雷锋的诗后,第二天早上急切地告诉我们:“同志,我昨晚一夜没睡,翻来覆去地想诗里的那句话,‘我活着是为了别人活得更好’。我以前想的都是缝纫机,收音机,还有一个舒适的小家庭。这不是一个新中国青年应有的想法。我一定要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这份朴实真挚的告白,代表了千千万万年轻听众的心声。在北京、上海、合肥、太原等地,经常举行“工人诗歌朗诵会”、“工人革命诗歌朗诵比赛”。广播电台、作家协会、图书馆等单位还为纪念某诗人,或介绍某当代诗人的优秀作品,举办过“杜甫诗歌朗诵会”、“鲁迅作品朗诵会”、“马雅可夫斯基诗歌朗诵会”、“贺敬之诗歌朗诵会”,以及花园乡农民举办的诗歌比赛、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前举办的朗诵会、山区运输工人举办的朗诵会等。好八连公司在营房南京路举办的读书会,天津子牙河抗洪军举办的诗歌比赛,大公报为金融、贸易、商业工作者举办的读书会。在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许多少数民族兄弟也在用自己的民族语言朗诵革命诗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诗歌》杂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许多诗人和演员在京郊和红星人民公社西红门大队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音乐会。舞台设置在一个露天广场,虽然清明节已经过了,天气还是很冷。但为了听诗朗诵,不管多冷,成员们干完活后,换上干净的衣服和棉袄,拿着小板凳,骑着自行车从很远的地方,从四面八方赶来。三千多名成员从八点一直听到十一点多,气氛始终热烈而集中。朗诵结束后,一些成员说:“这些诗都是关于我们农民的。他们对年轻人很有帮助。希望以后能多表演。”一位70岁的老爷爷,出身贫农的陈德龙激动地说:“这首诗太好了,我们能看懂,能记好。”他最感兴趣的是《捶胸顿足想》这首诗。他感慨地说:“嗯,这首诗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他一边说,一边逐字逐句地背诵这首诗。诗歌朗诵服务5亿农民的道路已经打开,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它的内容是革命的,反映现实的,只要它的思想感情能和农民沟通,只要它的语言能被农民理解,诗歌朗诵不仅能被农民接受,而且随着农村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诗歌朗诵会更受欢迎。为充分发挥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近年来,除了单人朗诵外,广大诗歌朗诵家创造性地创造了多种表现形式,如双人朗诵、小组朗诵、小组朗诵、化妆朗诵、表演朗诵、音乐朗诵、绘画朗诵、雕塑朗诵、诗歌朗诵、火焰朗诵等。诗歌一直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丰富了它的感染力。与此同时,朗诵者在准确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技巧和表演方法方面也有所提高。除了各种内容形式和风格的诗歌,还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寓言、剧本、报告文学和特写。为了满足群众听诗朗诵和研究讨论朗诵中一些问题的需要,许多地方纷纷成立了朗诵组织。比如北京成立了戏剧电影演员朗诵研究小组,广州成立了诗歌朗诵演唱工作委员会。很多地方的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少年宫、俱乐部、文化馆、学校都成立了朗诵小组、朗诵队、朗诵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等地的一些专业演出单位也不定期地举办“每周朗诵”、“朗诵论坛”、“朗诵观摩会”、“朗诵演出会”。为了培养更多的朗诵人才,一些地方还举办了朗诵培训班和朗诵报告会。这些群众活动是广泛传播我们革命诗歌的好方法。随着革命诗歌朗诵运动的大发展,广大朗诵者需要更多更好的适合朗诵的诗歌。很多人都说过,“我们爱诗,但更爱读诗。正是因为我们如此热衷于听诗朗诵,才觉得生活和奋斗中更需要诗歌。”这也对诗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从内容、思想感情到语言形式,写出更多适合阅读的优秀作品,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它们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富有节奏感、节奏感、生动性、流利性、好听性、易懂易记性,富有宣传性和艺术感染力,使人听了,久久不忘,百听不厌。比如近几年的一些好诗,如《祭祖颂》、《三门峡-梳妆台》、《黄山松》、《雷锋之歌》、《钢铁论进攻武器》、《战斗的最强音》、《敬酒歌》、《逼近》、《回到刘阳村》等。,深受观众欢迎,在群众中广泛阅读,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感谢诗人在过去的有效努力。比如,有的诗人在写诗之前就考虑到了朗诵的效果,特别注明了“朗诵诗”、“集体朗诵诗”、“少先队员朗诵诗”等字样。有些诗人即使没有这样的音符,也能背得很好。上海、广东、四川的一些诗人根据当地语音的特点,创作了“上海话诗”、“粤语诗”、“四川话诗”等上海、广东、四川的诗歌,以使诗歌为更多的人服务,使不会说普通话或听不懂普通话的人能背诵或听懂。这些新创作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诗人说得好:“诗歌,只有通过朗诵,才能使自己的诗歌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与群众相结合,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检验,知道自己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感情是否符合时代精神,是否符合群众的需要,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需要及时修改...尤其对于新诗,我们还可以解决它的语言形式问题,以至于袁水排同志的《论进攻武器》最早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后来听了一个演员的朗诵,修改了一些句子,以适应朗诵的需要,以至于《人民日报》再次刊登这首诗的时候,第二次用了诗人修改过的稿子,朗诵起来确实更好。可以肯定地说,诗歌朗诵的大发展也促进了诗歌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以及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诗歌需要背诵,就像歌曲需要演唱,剧本需要表演一样。诗歌和朗诵是孪生兄弟。如果把诗歌比作上膛的子弹,那么背诵就是射手。只有通过朗诵,诗歌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力。虽然近年来诗歌阅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它仍然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艺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如何更好地配合党在各个时期的宣传任务?如何尽可能满足群众欣赏朗诵的需求?如何进一步扩大朗诵演员队伍?如何培养更多新的合格的朗诵人才?专业人士如何对大众业余阅读组织进行指导?如何进一步扩大其服务对象?如何更好的服务农民?诗歌朗诵如何在表演形式上进一步民族化、大众化、多元化?如何提高朗诵的语言技巧和表演?如何背诵不同内容、体裁、风格的诗歌?如何吸收说唱艺术的经验和背旧诗的方法?.....虽然有很多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坚持为工农兵和政治服务的方向,在党的领导下,在诗人、演员和读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群众的支持和关心下,我们坚信诗歌朗诵这一锐利的文学武器一定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