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纲格式和范文
导语:在社会的其他领域,研究一直是一种存在于人们潜意识中的行为能力,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会付诸行动。以下是我给你整理的研究大纲的格式和范文,欢迎分享。
论文题目:
向异朱蒙公益团队研究概述
目录
一.导言
二、选题背景
三。调查实施计划和方案
四。附加
一.导言
(一)研究主题:农村教育资助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以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盖族乡为例
(二)研究目的:考察助学金计划是否可行、可持续,能否支持更多山区孩子接受教育、继续学业。
(3)研究对象:当地非营利组织、学校(主要是中学)、儿童(资助和非资助)、儿童家长及其他村民。
(4)研究内容:
1,现有拨款:
2.现有农村赠款发展中的不足和盲点;
3.赠款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如何避免资助中的盲点(例如,如何保证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和透明度,资助学生的考察条件是否合理、适当)。
(五)研究方法: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社会研究方法。
(六)调研时间:2013年7月13日——2013年7月25日(根据实际情况会有小幅波动)。
二、选题背景
(一)提出的问题
发起这项研究的团队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益团队,成立近两年。这两年团队在四川凉山积累了很多帮扶经验。经过与当地公益组织和学校的长期沟通,加深了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在对当地有充分了解和前期调研后确定了研究课题,使课题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近两年的暑假短期支教和两次寒假调查,我们团队了解到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有很多学生从小学辍学到初中,甚至初中辍学到高中。主要原因是目前的资助更多的集中在小学和大学,而忽略了初高中学生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对当地初高中学生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的调查,了解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帮助更多的学生继续学业。同时可以分析造梦奖学金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今后奖学金项目的实施提供依据。
对于该地区的农村金融救助,现状大致如下:教育资源普遍缺乏;大部分财政资助是给小学的;高中的经费没有得到重视。说到底,这种配置教育资源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当地孩子的整体素质,但也难以培养人才,不利于当地的长远发展。
另外,以盐源县为例,面积8388平方米,但全县只有8所初中和2所高中,能通过小学联考和初中联考的孩子脱颖而出。而且在山区,还是有很多潜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异的。因为家庭贫困或者观念问题,无法继续学业,最终导致辍学,浪费山区人才资源。支持山区有潜力的学生完成学业,也是为他们改变山区未来的一种努力。这样优秀的孩子对继续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通过资助他们,我们可以更好地让捐赠的资金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也是改变山区命运的关键。因此,山区建立可持续的奖学金机制尤为重要。
农村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如何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接受基础教育后有更好的发展,通过基础教育以外的高水平中等教育,提高在当地的整体生活质量,让他们不用走农村长辈模范生活的老路,也不用因为资金不足而成为城市的“民工”。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将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盖族乡为例,从当地儿童教育救助的角度出发,考察造梦奖学金项目是否可行,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有效性和透明度,资助学生的条件是否合理、适当,从而逐步完善造梦奖学金项目,让更多的山区儿童接受教育、继续学业。我们希望这项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教育状况,满足教育需求。
(二)研究意义和背景
1,理论意义:
基于团队已有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现行政策,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盖族乡的助学问题进行分析,不会简单停留在对当地基本情况的了解和收集,而是确立团队助学的可持续性,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查,力争通过此次调查考察圆梦助学方案是否可行。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保证有效性和透明度,考察资助学生的条件是否合理、适当,从而逐步完善筑梦助学金计划,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确定助学金未来的发展和实践方向。
团队将通过多角度分析,以赠款的全过程为主要思路,从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定其可行性和发展方向。我们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明确的研究标准,包括选择给予资助的人,不同资助的筛选标准,社会捐赠资金可能的募集方式,向儿童发送捐款的方式,后期对儿童情况的跟踪,以及对社会各界的反馈。
下面将从现有的授予方面解释该过程中的不同节点:
(1)受助儿童列表:儿童基础数据来源,可能受助儿童的基本录入标准,受助儿童年龄等。
(2)筛选标准和方法;
(3)社会捐赠:每次捐赠的金额:如何捐赠:捐赠的方式等。;
(4)捐赠投放:方式:资金跟踪等。;
(5)跟踪孩子的情况:在校期间信息对称、信息对称等方面。
(6)反馈:主要涉及目标和方法(关键捐助者、广泛捐助者、社会公众等。).
2.实际意义:
本研究基于团队自身可参考的早期经验和资料,以及团队现有的公益发展方向。通过前期大量的文献检索,我们发现,就现有的研究论文而言,现有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世界观”的层面,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阶段,大多没有从“如何做”的角度对教育经费问题有更好、更深入的认识。同样,大部分团队调研后,形成的论文大多只是提出问题,而是提供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被调研地方的实际情况依然没有变化。
团队这次要进行的研究是基于团队发展的。为了使本次调查更有指导意义,应从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角度考虑,可以在调查的全过程中围绕“可行性”和“可持续性”进行相应的区域走访、问题设计和访谈。同时走访了经验丰富的公益组织,讨论了赠款项目的实用性,即“方法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在本次调研之后,团队能够在后期的研究成果和团队未来的项目发展方向中体现本次调研的实质性意义。
3.背景:
目前,以助学金为主的农村教育经费的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我国农村的助学金现状是:为了提高孩子一学年的受教育率和识字率,社会要求大多强调基础教育。总的来说,基础教育经费充裕,但对人生学业进步重要阶段的中等教育费用关注普遍较少;
除了全社会帮扶山区的趋势,我们选择初高中教育的资助。同时,通过对当地情况的原始调查和分析,我们还得出了中学对助学金有强烈需求的结论。
本研究地点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以下将从现场现有情况进行分析:
(1)经济条件普遍较差:
盐源县因为苹果产业、烟草产业、旅游业相对发达,在凉山州经济发展较好,但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农业和高寒畜牧业是主要产业),家庭很难负担得起孩子在远离家庭居住地的地方上中学的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费用。(初中孩子不享受免费午餐,高中没有外教,学费高);
(2)学术竞争很大:
盐源县有8所初中,只有2所高中,占地8388平方米。学校数量少,很难满足孩子升学的需求。这样一来,能考上初中的学生就有限了,考上高中的更是万里挑一。
(3)支持的家庭较少:
凉山的孩子普遍上学晚,小学毕业时大多已经到了15、16岁。很多孩子出去打工是为了养家糊口,家庭一般都没有多大的欲望支持孩子继续学业。
(4)孩子自己的学习意愿:
生活在山区,周围学习氛围不浓,很多孩子对学习兴趣不大,竞争大,大部分孩子很难继续学习。
综上所述,当地初中经过激烈的竞争,孩子能上初中是有一定保障的:
(1)孩子成绩好,能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家庭支持,即使再累再累也要送孩子上学;
(3)孩子愿意学习,能坚持不懈、乐观积极地阅读;
(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孩子未来的发展,能够回到家乡;
(5)助学金的投入可以看到它对孩子的积极有效的影响;
因此,为中学生选择助学金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调查实施计划和方案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和说明
1.研究地点选择: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盖族乡;
2.选择研究地点的原因:
(1)当地基础:经过一年多与当地的沟通交流,团队与当地相关组织、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联系,现已具备初步的区域研究基础,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研究成员的安全;
(2)实践中的问题:在团队前期对当地的调研和帮扶当地的实践过程中,团队发现了一些相关问题,如教育经费分配不均、透明度不够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孩子的发展道路;
(3)思想:盐源县作为凉山州的大县之一,居民思想比较开放,能够接受外来人员进入当地。且在“中国梦”的号召和“城镇化”的推动下,该县介于山区农村和“城镇化”之间,其发展具有典型性;
(4)交通:该地区靠近四川泸沽湖旅游区,交通相对发达,有一定的交通基础,可以保证调查成员在调查区域之间的出行;
(5)区域典型性:此地位于川滇交界处,以山地为主。其地形特殊性对整个凉山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居住地的乡村教育和民众思想较为典型;
(6)民族多样性:该地区聚居着汉、彝、蒙、藏等少数民族,民族多元,多民族文化,文化多样,可以较好地覆盖西南地区(云南、贵川等地)大部分民族类型和发展教育经费的问题。
(二)调查研究方法及说明
1,调查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等社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描述:
(1)研究期:
在本研究的前期,我们将主要通过电话访谈、总结以往经验等方法进行前期定性分析。然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个资助流程、资助人群的选择、不同资助的筛选标准、社会捐赠资金的募集方式、向儿童发送捐款的方式、后期儿童情况的跟踪、社会各界的反馈等方面来确定这个方向的可行性。
在整个调查的主要时间段(即在调查发生地的时间段),主要采用实地调查、个人访问、问卷法等方法。我们将利用这些方法从各个方面对补助金的流向进行更详细的调查。
前期会走访对发放助学金有一定经验的公益组织,了解其主要内容和相应标准,并以网络原始资料(包括二手文献和资料)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其相应信息;
二是到当地长期接触的中学后,与学校沟通,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现有的社会资助奖学金的方式、受助者的筛选标准、利用的有效性、资金的透明度等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了解当地受资助的孩子和中学生,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从孩子本身,家长的态度,村里的其他村民(比如邻居),都会涉及到成熟度的基本现状和相关人员的态度。
在这项持久的研究中,团队将关注农村儿童的教育资金需求,主要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面谈。本研究不仅会有详细深入的数据调查和分析,还会从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非营利组织的角度介入,以期更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
(2)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
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虑到山区特殊的通信条件和被调查者的一般理解能力,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辅以定量的方法(调查问卷)。
文献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包括学校筛选、地方传播非营利组织筛选、山地背景调查和访谈设计)→采取小样本进行预研究(汇总访谈答案和调整访谈问题,计算问卷的效度和信度)→修改研究(包括问卷和访谈内容)→实地考察和调查(包括相关学校的各种数据收集), 对公益组织和学校的访谈(了解他们眼中当地学生教育经费需求的不足,挖掘可以借鉴的地方),人(收集整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相关问题,家长的期望,其他村民的意见等。 )→调研数据汇总分析(SPSS统计分析方法)→在当地重新验证,已汇总出可行的、可持续的资助建议→撰写报告。
(3)研究优势及说明
1,团队优势和大本营优势:
研究方向主要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有公益团队“筑梦彝族乡”通过实践、相应的实践经验和前期研究获得。“朱蒙向异”公益团队成立于201110,团队成立两年。在此期间,团队积累了很多帮扶四川凉山的经验,管理模式也逐渐成熟。经过与当地公益组织和学校的长期沟通,加深了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在对当地有充分了解后,再确定本研究课题。同时,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团队不仅获得了所在高校的支持,还与当地的公益组织、学校领导及其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模式。四川凉山作为团队的项目执行地,具有建立研究课题的优势。此外,我们的团队规模较小,便于信息交流、管理和高效工作。
2.会员优势:
本课题组成员主要来自“筑梦彝乡”原公益团队。他们大多有公益实践和研究经验,在研究中对公益和课题更有思辨性和方向性。队伍中有四川人,能说一口流利的当地语言,熟悉当地文化,更有利于调查过程中的交流。而且团队成员不仅涉及行政管理、法学等相关研究学科,还有其他专业成员。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具有多学科的专业优势,能够更好地从不同学科思考问题。团队顾问作为学校志愿行动指导中心的指导老师,具有丰富的学科基础和志愿工作的实践与管理经验。
3.研究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研究课题主要是针对农村孩子的助学金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经查阅分析资料,现有研究成果不够深入或全面,可行性低;本课题针对性强,研究范围小,定位明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盖族乡。本研究更倾向于聚焦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研究,而不是脱离侃侃实际来谈。
4.对研究地点有一定的了解:
团队在凉山进行过前期研究和教学实践,对研究现场有一定了解。同时,在长期的援助过程中,对当地人(包括其所属少数民族)的交往、行为模式及相关文化有较好的了解,对研究课题的相关人员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与当地的孩子(主要是小学和初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高效的提出和解决问题。
5、注重文化的影响,学科比较人文:
在这次调查中,团队不仅关注项目的进展,还关心当地的孩子们。与其他农村研究团队不同,我们更多的是基于孩子长远发展的教育经费需求,而不仅仅是助学金本身的流向。同时也注重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特殊汉族文化的结合,关注少数民族聚居区儿童的特殊教育助学金需求。
6.课题价值高,成果可借鉴,实施可能性大,作用大:
我们的团队与相关组织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广泛的可用资源。经过这次考察,团队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为其他相关组织所借鉴,比如:与广东的财政资助者和凉山当地的公益组织,通过促进两地资源的对接,更有利地促进凉山儿童的能力发展,更好地解决问题。
7.该团队具有一定的财务实践基础:
在梁山经过三次实地考察,发现有一定的财务实践基础和资金支出方向,对资金的掌控能力较高,财务更加公开透明,有良好的内部总结和外部反馈机制。以上经验可以合理分配本次研究的支出比例。
四、附件包括:
主要展示与调查相关的附件。以下是随论文发送的四个附件。
(A)调查和实践时间表
由于附件信息比较具体,实际时间推广信息请关注回复的邮件。
(二)针对教师的调查和访谈提问
由于附件信息比较具体,实际面试信息请注意回复比赛的邮件。
(三)针对家长的调研和访谈问题
由于附件信息比较具体,实际面试信息请注意回复比赛的邮件。
(D)学生研究问题问卷
由于附件信息比较具体,请关注回复比赛的邮件,以获取实际的问卷信息。
关于提交入境文件的提醒:
以上是朱蒙向异团队的调研提纲,暑期助学金的另一个项目计划会在另一个长微博发布,请注意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