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进来!
成都有三条街道的街名写着“紫庄”,分别是紫庄街、紫郑庄街和紫庄桥西街。其实这个庄子的“建”是个错误,应该是“通”。
查地方志地图知道,标题为“紫庄”的街名,在清代同治的《成都县志》和清末的《成都普查》中被记载为“梓潼”,“紫庄”的街名并不重要。但在1940,当时的成都市地图中出现了紫庄街和紫庄桥街。从此,梓潼被误认为子庄,错了半个世纪!
紫檀和梓潼的意思很不一样。梓楼是个木名。梓潼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县名。之所以变,是因为1940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危机,一人犯错,众人效仿。谁有闲情逸致去纠正?将街名选为紫庄是不合理的,紫庄的含义与梓潼相去甚远,与成都“好写字”的民俗不无矛盾,令人遗憾。鉴于此,成都市地名办于1990正式将三街“紫庄”更名为“梓潼”,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树德巷和树德巷分男女。
在成都宁夏街西侧,有两条小巷,一条是树德巷,一条是树德里。
以前巷子西侧有两座寺庙,一座是欢喜寺(又称西禅寺),一座是西来寺。65438年至0929年,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孙振在成都兴办私塾,捐资办小学4所。1932一班毕业后,需要升初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学业,在第三小学的基础上开设了树德初级中学,分为男部和女部,女部在树德巷,男部在树德巷。欢喜寺、西来寺随后被纳入树德中学校园。解放后,男女生合并,1953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九中学,1989年恢复树德中学校名。因为两条巷子都是以树德中学男女部所在地命名的,所以巷子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两条芙蓉街改名。
成都别名很多,“芙蓉”城闻名至今,历代诗人写了很多诗。而且历史上成都确实有两条街叫芙蓉街。
一个是现在的陕西街。明代皇城东侧遍布梨树,两侧种有芙蓉花。街道形成后,分别以梨花和芙蓉命名。1663年,陕西会馆(现荣成宾馆)为祭祖圣贤、议事研讨、赏去戏台而建。为了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他们把很少的钱给了孩子,教他们把这条街叫做“陕西街”。久而久之,成了习惯,陕西街以博物馆命名,而“芙蓉街”的名字却鲜为人知。
另一条街现在是幕府街。清代成都知县张仁龙对教育比较重视,于是集资购买私房,创办了成都芙蓉书院,街名由此而来芙蓉街(近夏袜北街)。芙蓉学院后来搬到了青龙街。原来的院址也改成了幕府,即省考后监考和阅卷官的住处。为了表示不与外界接触,“不给开绿灯”,关门办公,以克服弊端,街名也改为幕官办公街。
“神秘的”五块石头
成都有两个同名的地名,一个在火车北站立交桥附近,一个在青羊宫东南。前者“五块石”因一座用五块石铺成的桥而得名,后者据说因古蜀国的墓志铭而闻名。
清嘉庆“四川宗志?”山川》载:“五石,城南二里。“这块石头已经不在那里了。成都从内湖变成了平原,石头稀缺,需要从几百里外运来。古蜀交通难,石头更珍贵。古蜀“凡王旗立大石头,三尺长,沉甸甸的,是墓志铭。“这块墓志铭石实际上是达官贵人的象征。或许这可以证明五块石是古代的记载。按四川省市县名称来看,双流、宜宾、营山、达川还有“五石阵”,成都的五石阵不会是孤立的、偶然的。
五子石的“五”在古代是一个神秘的数字。“五”字与“无”字相连,“五”和“无”都有极端的含义(最重最大的数)。西周典籍以五为极数,如“五刑”、“五礼”、“五音”等,内容复杂,与辩证因素的五数密切相关。古蜀传说中的大力士“五”和“五鼎”都是神奇的东西。由此可见,用五个墓志铭代替四六个,显示了古蜀人对五个字的偏爱甚至崇拜,从而赋予五块石神秘的色彩,引起后人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梓潼错了半个世纪。最前卫的街道:曹芳街。最奢华的一条街:琴台路。
树德巷和树德巷分男女。最热的一条街:洪门后街。最温暖的街道:滨江东路。
两条芙蓉街有了新名字。最大气的一条街:人民南路。最神秘的一条街:天涯石街。
“神秘”的五块石头。最富有的街道:总府路。最繁华的街道:荷花池。
最经典的街道:宽巷子。最有男子气概的街道:体育场路
在老成都,有一首儿歌,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唱,但我不知道它的来历:红白萝卜放在三个锅里,汤和水放在一张桌子上,牛肉拌好切薄片,辣椒粉里放熟油。客人来盖锅,客人走揭锅,一家人吃得欢天喜地。据传这应该是最早的肺切片原版。
民国以来,皇城坝、二仙庵等地出现了用筐卖红烧牛肉、肺片的摊贩,每斤约100文钱。当这种民间小吃达到顶峰时,盛传有卖肺片的游客在成都十二石狮下人们聚集的地方游泳。肺片切成铜钱左右的厚度,手掌大。用竹筷穿起来卖,又亮又香,让人垂下眼帘。现在想来,提篮现场制作的管理模式,可以说是现代串香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