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制度有哪几种?
一,三种教育制度的产生和特点
“六三”学制历史最长。它起源于1922建立的任旭的学校制度,期间经过小修小补,已经使用了80多年。“六·三”学制是中国教育在借鉴西方教育制度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讨论,并在多个省市经过精心尝试,最终汲取集体智慧的结果。“63”学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有其内在的合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63”学制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制度。优先发展普通教育,重视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注重教育的基础;二是六年制小学比较宽裕,课程比较全;第三,在初中三年教育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课程设置非常紧凑,要重视课程教学,让学生快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
在实践中,“六三”学制也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如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内容要学三年,时间紧,学生学业任务重,制约和束缚了初中教育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五四”学制就是为了克服“六三”学制的这一弊端而提出来的。从1980开始,辽宁、吉林、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开始了中小学改“63制”为“五四制”的实验。要求在初中四年中,既要完成三年普通教育的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地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思想上、知识上、劳动技能上做好学业和就业工作。并针对初中阶段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初中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将初中三年制改为四年制,也便于完成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育。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在迅速提前发展。ll-12岁的孩子及时进入初中,让他们在整个青春期都能接受初中四年义务初中教育。实行“五四”学制是适应我国儿童青少年快速发展、超前发展的客观事实的必然选择。此外,缩短小学学制,延长初中学制是世界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发展趋势。五四教育体制符合这一发展趋势。五四学制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特点:一是控制教学进度。分散困难,增加学生课外活动自由时间。减轻初中生沉重的课业负担。第二,合理安排各类课程,强化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增加课时;保证音乐、体育、美术四年不间断教学时间;增加劳动和技术课程的课时。把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效地结合起来。第三。四年级是分的,即初中前三年接受同样的教育,四年级根据学生意愿。分班,普通班和职业班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1986国家教委要求全国已普及初中的地方取消小学升初中入学考试。随着初中就近入学制度的实施,同一地区的小学和中学之间的关系将日益密切。最后会有一批九年一贯制学校。事实上,北京景山学校从1984开始,已经进行了九年的实验。现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相当多,大部分在全国各地。其中上海有70多家。九年一贯制是指小学和初中相结合,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个连续的体系。它是义务教育阶段统筹教育资源、调整教育结构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改革。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是:一是根据青少年发展特点,统筹安排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统筹实施素质教育,避免小学和初中在素质培养上的脱节;其次,从小学到初中,淡化应试意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人格;第三。建立中小学一体化的教研组织,使中小学教师熟悉义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增强义务教育的整体意识,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教育任务,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