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课改高考

背景2009年,我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会议的庄严气氛来自其背景: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省将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新课改后的高中生将按照2012年新高考方案参加高考。在此背景下,昨天上午举行的论坛对我省高中教育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次论坛是高中课改前的一次学术交流。所以,昨天,除了省内高中的校长、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参与高中课程改革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与了讨论。与会校长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新课程改革涉及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学时学分、课程实施等具体内容进行了讨论。教育专家则从解读高中课程方案入手,思考课改现状,探讨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课改模式。由于这次会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省教育厅厅长白继忠在会上强调,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仅是实现教育改革、加快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普遍认可的课程理念真正成为高中教育的行动知识和真正的课程实践。这次“校长论坛”是研究和探讨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后,要始终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加强教学领域的研究和专业指导。该计划首次在高校实行学分制。我省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一中原校长白春勇解读了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在随后的交流中,一些校长普遍认为,这次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应试教育对高中教育的束缚。“或许把‘摆脱’说成‘稀释’更合适。”兰州某省级示范学校校长认为,改这个词可能更能表达课改的初衷。

被申请人补充2009-06-25 13:46

据了解,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是首次在高中实行学分制,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根据新课程方案的具体内容,2009年以后,我省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都要获得一定的学分,只有获得足够的学分,才能完成高中学业。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将保证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为学生规划高中生活、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提供保障。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制度。同时,“学分制”和“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度”,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让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这些改革还将引发另一场改革:评价体系的重建。新课改后将“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完善校内评价,实行学生学习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这一切都是为了淡化高考指挥棒导致的高中偏科现象。目前的情况是缺乏一个能适应变化的团队。白纯勇分析了该省在进行高中课程改革时面临的问题,总体上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缺乏一个能够适应变化的团队,包括老师、管理者、学生。现行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其次,师资紧张,负担重。比如古浪县第三中学就有3700多名学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应该有281名教师,但实际上只有157名教师。学校要安排每个老师承担几项工作。也缺乏能够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育资源。如教室、实验室、设备、体育场馆等,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第三,课堂教学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新课程实施后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需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新课程实施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从学习者的角色向学习者、探索者、创造者的角色转变还需要时间。第四,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不和谐,建立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工作还缺乏必要的政策规范。关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功能的意见面对我省明年将加入课改实验区的严峻形势,虽然校长和专家们在讨论中没有透露什么,但记者在会场中还是感到“迫在眉睫”。专家就此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