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开中学校长是谁的教育家?

张伯苓(1876—1951),天津人,教育家,南开学校创始人。抗战时期,他领导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共同担任大会常务委员。

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美国庆祝70岁生日。老舍和曹禺联名题词,说:“大家都知道南开有个张校长。!"

但是,有一段时间南开似乎忽略了老校长的存在。

1949年,担任全国政协副议长兼考试院院长的张伯苓拒绝蒋介石赴台邀请,留在大陆。但由于他“一脚踩在阴沟里”,1950年9月回到家乡时,当时南开的“进步”师生并不欢迎这位归来的老校长,态度冷漠。很多学生认为他是“战犯”,没有向政府登记为反革命就宽大处理。

张伯苓希望暑假能留在南开大学一段时间,专门征求了南开大学党支部的意见,没有得到答复。很快,南开的校庆来了,他早早准备出席相关活动,但南开中学不让他进入,南开大学只安排他在相关活动中坐一般座位。从那以后,他变得沉默、孤独,经常坐在卧室里,用手敲着头,一脸沮丧,唉声叹气。司徒云研究员认为:“相对于大半辈子‘失意而兴奋’的虎虎之气,晚年的凄凉而无奈,适合两极。”

他周围都是军政官商各界人士,惨淡经营私立南开学校。为了筹钱,他要求和别人谒见,坐冷板凳,遭受白眼,但他坦然面对:“虽然有时候我要求别人捐款,被他们拒之门外,很丢脸,但我不是乞丐,我是为了学习才这样做的,我并不尴尬。”

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曾说:“近年来,每当我遇见张伯苓,他总是说:只有他知道我的疾苦,只有我知道他的疾苦。他说的是在中国创办私立大学的艰辛。”

著名政治活动家罗隆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一位美国女老师邀请她的学生喝茶,突然一脸严厉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以后一定要向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学习。如果中国多一个张伯苓,中国就强大了。”

女老师说英语,把张伯苓念得像个洋名张伯伦先生,所以罗隆基一直以为南开学校这个能打败“厉害”的清华队的篮球名校,本来就是外国人办的,而“外国人办的学校自然好”。后来才知道张伯苓先生是中国人,南开是中国人办的学校。当然,在此期间,“南开在足球和篮球上数次击败清华”。

曾在南开大学任教的著名文史作家刘无忌,称张伯苓为“大校长”,因为张伯苓给他的第一印象是“魁梧的身躯屹立在节俭的校长室里如泰山”,而张伯苓的人格和他的事业都“比他高”。后来在美国南开校友聚会上,他们唱了校歌《渤海之滨,白河之津,我的南开精神》。刘无忌以为同样引人入胜的是“南开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