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棺材的悬挂方法

悬棺葬是处理死者遗骨的一种特殊方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悬棺葬,有着许多今天人们无法解释的谜题。比如,古代人如何将装有尸体和数百公斤重的陪葬品的棺材送入高高的悬崖,这是一个“难以捉摸”的问题。

很可能是南朝人顾第一个解释了这个问题。他把武夷山放悬棺的崖洞称为“神仙之屋”,意为神仙下葬之地。神仙有腾云驾雾的能力,当然不会有悬棺的难度。后人据此推测“云是神仙埋骨之地”(太平宇宙),故武夷山部分洞穴有登高真洞、仙洞、变骨岩之誉。《众神记》中甚至有这样的描述:“建州武夷山,或风雨黄昏,人听箫笛声,崖上有棺。神仙是幻想的产物,特别不可思议的是,被说成神仙的神仙也会像凡人一样死去。但这些说法既然流传开来,至少说明古人认为这种只靠普通人,不借助神仙的力量,很难实施空中悬案的奇特葬法。

在唐代张坤的《朝野一书》中记载,古人在临江山中部挖了一个石洞埋葬死者,方式是从山顶放一根绳子把棺材吊下来。1978年,福建省博物馆用这种方法,用滑轮从山顶降下钢绳,从武夷山白洞取下一口完整的棺材。而现代人所实行的悬棺方法,并不能解决古代悬棺过程中的所有细节问题,比如如何在悬崖上钻孔、打木桩将棺材搁置,如何将棺材钩到预定位置,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再说,3000年前的古人怎么可能有足够的钢丝绳吊起几百公斤的东西?

1989期间,上海同济大学和江西的专家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者合作,利用绞车、滑轮等机械装置,将江西贵溪仙岩一口重约150公斤的“棺材”吊入清河上游约20米的崖洞中。新闻媒体和相关学术期刊纷纷报道并发表论文,声称此举“再现了2000多年前古人悬棺的壮观景象”,从而“解开了中国悬棺的千古之谜”。其实它和福建省博物馆武夷吊棺的吊装技术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操作方案不同。有评论指出,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古人使用类似绞盘和滑轮的起重技术是因为脱离了几千年前的时代和中国南方悬棺的社会历史背景,所以说这个永恒的谜团已经解开了,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徐青赞曾在《西游记》中记载,湖南常德沅江河谷有“倒水岩,凡石立于水岸,曲高和阔”。墙上刻有十个洞穴,其中一个洞穴里藏着五口棺材。如果了解是瑞香科做的,那分量就大了。这么重的东西是怎么把它抬进山洞的?徐赞曾向当地人求教,当地人只能提供祖先的传说。据说沅江涨的时候是“健鬼”领的。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还有一种与从山顶悬棺刚好相反的方式:那就是利用水位上升,用船运送棺材,运进预先看好的天然洞穴或人工雕刻的崖窦。水位下降后,会出现石墙下悬棺的奇特景观。

上述方法似乎没有被现代学者现场尝试过,但有人从地貌变化研究的角度暗示过其可能性。中国的悬棺遗迹多位于依山傍水,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最晚的有四百多年)。在这几千年里,河流和地貌可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福建武夷山九曲河两岸的石墙,江西仙岩县信江支流清河,都经历了两三千年的河床冲刷。在长期自然力的作用下,河水水位降低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放置棺材的高度不会像看到的那么高。总之,华南地区悬棺多因地质变迁而抬高的观点,在悬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也有人参考菲律宾巴拉望岛古代居民埋葬骨灰盒和棺材的方法,提出了另一种想法:依靠绳索和长梯、麻袋和盘子等攀爬工具,将包裹遗体的祭祀物品和必要的制棺工具,由一个人运送到预先选定的洞穴,然后现场制作棺材,进行掩埋。此外,根据对四川巩县、兴文、贵州松桃等地悬棺遗存的考察,指出也有古人架设栈道养悬棺的可能。

对华南各省悬棺遗迹进行了十余年实地考察的人类学家陈明芳认为,华南地区的悬棺多采用“从山上把棺材吊下来”的方式,省时省力,简单易行,不需要搭建十几米、几十米的脚手架,更不用说制造绞盘、滑轮等机械工具了。古代人在某个特殊领域拥有的智力,现代人未必拥有(《中国悬棺葬》,重庆出版社)。中国的悬棺葬大概就是这样。

死后,古人在这方面的“智能”是怎样的技术,自然需要今人进一步探索。

悬棺葬是古代一种奇特的葬式:在河岸边,选择一个有高耸围墙的悬崖,以我们尚不知晓的方式,将死者和统治者棺木随他一起悬挂(放置)在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埋葬地点的情况不同,个人的埋葬方式也略有不同:要么在崖壁上打洞,椽子当桩,尺牍棺材放在崖桩扩大的空间里;或者在墙上凿一个石龛,把尸体棺材放在龛里;或者利用悬崖上的天然沟壑、桥墩、洞穴放置尸棺...人死了,必须找到归宿,为失去灵魂的肉体找到妥善的安置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悬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葬式一样普遍。然而,屏住呼吸,想一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冰冷的骷髅,怎么会“飞”到那高高的悬崖上?棺材的主人是谁?我们有限的智慧还是难以解读这个用千百年的沉默写成的寓言,也无法在噩梦中逃脱悬棺的阴影。有一则轶事:1933年,当地一位姓陈的官员,为了探寻仡佬族悬棺的奥秘,雇了两个樵夫从豆沙关的悬崖上抬下两具悬棺,其中一具运到昭通省立第二中学检验展览。不久之后,两个樵夫都意外地死了。次年,一位体型较大的熊廷权救灾官员在公务结束后,到省立二中参观,看到了悬棺和棺内的遗骸,并打听樵夫惨死的故事。他有些坐立不安,反复对校长说:“文和他的尸骨,为什么要玩弄古人的遗骨?”请以礼相待。“校长不得不埋葬悬棺的遗骸。这位成年熊仍不能安心,颤声写下讣告:“霜降悲悲,风雨蚀,日月迎。谁要强壮的骨架,谁爱这高岗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毁尸灭迹。山野辽阔无边,以为房子的招牌永远藏在这里。这是一百个祝福和一百个吉祥的事情,千年万岁。“远离鬼神。

在云南,今天昭通的金沙江、白水河、官河流域沿岸的悬棺不是唯一的,一定是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就已知的情况来看,演金县的豆沙关、地坪、棺材岩、灵官岩,威信县的瓦石、石洞,永善县的地黄花,共10余处。石堆、墩、龛、沟壑、洞穴等各种形式的悬棺葬一应俱全。尤其是豆沙关的悬棺,保存最完整,地势最险峻,被学者称为“上古之遗迹,人间之奇迹”、“悬棺博物馆”。

斗沙关悬棺在演金县斗沙乡石门村关河南岸的绝壁上,国道213旁。秦的五尺道,汉的南夷道,隋的偏梁桥阁,唐的石门,都选择了豆沙关作为云南的门户。“关津枢纽”和“滇南锁钥”名不虚传。关河北岸的“武赤路”碑、石门关古城堡、唐贞元十年御史题写的南诏崖,都说明这里曾经繁荣过。关河南岸,削壁而立,高耸入云,高达400-500米,悬棺存放在距悬崖半腰的方形岩脊中。20世纪30年代,有40多口棺材,或堕落到关河,或被好奇的人和别有用心的人毁掉。时至今日,仍有10多口棺材。远眺,在光线和几乎透明的天空下,在即将被巨大力量倾倒的绝壁阴影中,尸体和棺材沉甸甸地悬在空中,真的会让人生出许多说不出的念头,想象出许多鬼神诡异的故事。难怪熊大人要苦苦祈祷“万事福,万事吉祥,世纪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