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民族中学其他介绍

黔江市是渝东南的中心城市,东临美丽的上头山,西靠绿柳环绕的滨江大道,南接柏舟机场、怀玉铁路黔江站和渝湘高速黔江出口,北靠繁华的解放街。校园依山傍水,环境幽静,交通便利。这是黔江土家族和韩苗孩子飞翔的理想阳光世界。

学校始建于1978,是1992年四川省政府和省教委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高中,占地80余亩,现有学生5600余人,71班。2000年成为渝东南民族教育窗口学校,2005年成为渝、鄂、湘、黔四省民族教育高地学校,2010前成为重庆市重点中学,2015成为武陵山区民族教育高地。是黔江区唯一一所面向全区招收初中生的学校。先后被国家和重庆市评为“贯彻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先进集体”、“十五计划实验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重庆市民族教育窗口学校”、“重庆市传统体育项目试点学校”、“重庆市优秀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书法示范学校”、“重庆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

六年发展,三大变化

教学质量的巨大变化

2009年,中考继2008年中考之后再次流行。2008年中考参考564人,周锐和斯蒂芬妮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700分以上865,438+0学生占全区700分以上学生的三分之一。2009年中考,662人参考。田雷考了755分,冰夷以752分获得中考第一名和第二名。700分以上学生56人,占全区700分以上学生的三分之一。田雷以150的成绩获得单科第一名,也是整个数学学科唯一的满分。腾趣语文以145的成绩获得单科第一名,万书豪和郑涛化学考了70分。李倩等16名学生物理满分80分,苏荣等9名学生历史满分50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政治位列全区第一。

2009年高考,595人参考,86人考上名校和重点大学。一般本科突破400人大关,15人600分以上。王丹,高三1年级新生,2009年渝东南高考状元,644分,被复旦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高三12级程胜勇以659分考入北师大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宋以658分考入北师大法学专业。我校2009级有两个强化班。两个“强化班”进入高一时,前200名有5人,前800名有67人。今年高考,高三(理科强化班)6班54人参加高考,6人600分,28人上重点线(含软线);高三1班(文科)60人参考,600分以上2人,重点线20人(含软线)。

办学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

我校从2002年以前800多名学生的“袖珍学校”发展成为今天5600多名学生的大型高中,实现了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

学校氛围的巨大变化

2003年以来,我校努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各项工作的落实和考核。校风、学风、教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校形成了“人人爱官、事事讲原则、处处有舞台”的良好氛围。市教委原主任欧克平在全市“教育管理年”总结大会上,号召全市各类学校学习潜江民族中学的管理模式。每年都有20多所区内外学校的管理干部来我校学习交流管理经验。

嫁名校三年,绑定一年,打造五年新重量,打造高地。

“武陵群峰闪耀迎客,巴蜀公道正派真诚。”165438+2009年10月9日是潜江民族中学发展历程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5900余名师生齐聚足球场,隆重举行民族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协议签约仪式。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巴蜀中学校长付、区教委主任高峰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黔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何泽红,区教委主任高峰热情接待了重庆巴蜀中学校长付等7人,希望巴蜀中学的优秀教育资源传递到黔江,助力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9日上午8点,两校召开重庆巴蜀中学、黔江民族中学发展座谈会,就师资培养、资源共享、名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自信赢得“创新”的成功

黔江区人大常务副主任张奕琳表示:民族中学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既是加快民族中学发展,也是打造渝东南教育中心,打造武陵山区教育高地,促进黔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的难得机遇。他要求区级有关部门继续支持民族中学“创新”工作,顾全大局,全力支持,特事特办,为民族中学“创新”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民族中学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查找差距,克服困难,加快“创新”步伐。

捆绑进步,捆绑成就,捆绑辉煌。

黔江区教委主任高峰说:民族中学能在办学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迅速步入“创新”快车道。这是黔江区委区政府对民族中学教育事业的充分肯定,是30年历史和黔江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希望两校以师徒制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管理、师资和科研水平。希望巴蜀中学把潜江当亲人,把民族中学当小兄弟,通过长时间的捆绑帮扶,推动民族中学跨越式发展,推动潜江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年捆绑”和“五大促销”

在启动仪式上,傅校长和校长签署了两校“捆绑发展”协议。根据协议,在2009年6月5438+065438+10月至2009年6月5438+02165438+10月期间,巴蜀中学将在学校管理、师资培训、教育科研、办学条件、师资培训等方面对民族中学进行对口帮扶。民族中学的领导班子和教师每年都会派50到80人到巴蜀中学学习,巴蜀中学每年都会派骨干教师到民族中学讲学、讲学。两校教学资源完全共享,达到办学理念大创新、教育管理水平大提升、教师干部素质大发展、教育质量大提升、办学环境大改观的“五提升”目标。实现“一年建成市级重点民族中学”、“三年建成新校区”、“五年建成武陵山区民族教育高地”的办学目标。

为什么这些花这么红

市、区人大领导100余人来校调研民族教育工作。区内外30余名中学校长来校学习交流“精细化管理”模式,市、区教育专家来校授课40余次。

园中花如锦,奖金全看饲养员;一滴滴汗水和水浇在上面,似乎满园春意。进入四季六月,民族中学全体师生再一次用汗水换来成功,再一次用成绩捍卫尊严。

黔江民族中学,位于重庆市东南部黔江民族广场,占地78.5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它有255名教师,67个班级,4600多名学生。学校环境幽静,交通便利,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教育效果突出。对黔江土家族和韩苗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阳光世界。

学校行动胜于雄辩,诚信是座右铭,立足民族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成功人生做准备是办学理念,以德智体美、文理兼修、学习创新、身心健康为育人目标,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可持续发展。先后被国家、市、区评为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学校的发展走过了一段如歌的时光。历代人民发扬钱江精神,加强教育管理和教学创新,在民族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考成绩连续8年在渝东南同类学校名列前茅,中考连续7年在黔江区同类中学名列前茅。2007年高考上线率78%,升学率93%。名校招生1人,重点大学招生31人,居渝东南同类中学之首。2007年,重点高中上线率和升学率为31%,在黔江区同类中学中排名第一。出色的中高年级为学校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黔江土家族苗族村寨文化历史悠久,认真挖掘不仅可以将其发扬光大,而且对培养学生能力、加强民族团结也有积极作用。为传承民族文化,民族中学实施六个一工程,编写民族教材和资料,丰富了摆手舞、雄壮锣鼓、南溪号子、唢呐等民族传统文化,组建了柔道、土家族竹铃球、苗族天球、苗族秋千、板凳龙、陀螺等竞技水平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代表队,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日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引领着中学的教师们不断努力充实自己,向更高更远的教育理念靠拢,推动着学校的深入持续发展。两年来,先后有20多位来自国家、省市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经验;40余名教师参与国家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14在研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300多篇论文、课题和竞赛获得国家、省、市级奖项。

学校拥有一个自强、务实、开拓、真诚的领导团队。他们把民族中学做大做强了,但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他们立足学校情况,锐意进取,大胆改革,不断制定一系列适应民族中学发展的方案,使学校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雄关满路是真的,现在从开始就是一个飞跃。民族中学将以过去为起点,以未来为征程,为实现国家民族教育基地学校的目标而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