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如何写语文笔记
俗话说“宁可用墨汁记”,也要“看一千遍写一遍”。无论老师在课堂上多么清楚地解释这一课,如果学生不写下来,他们以后就会忘记。做笔记是记忆的扩展和延伸,方便后期复习和查找。越是高深的学问,越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时可以处于用脑、用手、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可以抑制“思维滑坡”,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做笔记还可以提高写作速度,节省时间。老师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教学生写语文笔记。学生从小学习做语文笔记,可以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他们当时受益,而且让他们终身受益。如何做中文笔记?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一些语文作业要写在一本书里,统称为“语文笔记”。这样可以化繁为简,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既有学生预习的考查,也有课堂教学的反馈;以及基础知识的接受。老师批改语文笔记可以获得“一石三鸟”的效果。中文笔记本最好用16开的“网格备考笔记本”,在每页两边垂直划两条直线,分成三部分。左边的大概两个字宽,用来记录条目,起到目录索引的作用;右边的那个大约一英寸宽,是用来做笔记的。这部分是让学生灵活运用,记忆一些难点问题,自己的评价,感受,学习方法等。本部分记录的内容不要求一致;中间的是最广也是最重要的,学习的内容都记录在这一部分。准备工作做完了,接下来就是怎么记了。做语文笔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要预习,把预习中学到的内容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别记录在语文笔记的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的单词和短语都在此时完成,是语文笔记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2.课堂笔记这是语文笔记最重要的部分。语文课,学生要边听课边记笔记,把新学的内容记在中间一栏,把预习时理解不准确,现在可以改正的内容记在右边的备注栏。这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老师不要讲,学生要听,课后记或者老师把要记的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写;第二,学生不能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在理解的基础上,他们要边听边思考,总结要点,归纳成重点句子或单词,然后用中文笔记写下来,只要意思对就行。训练开始时,老师要把需要记忆的内容慢慢讲,长句子和重点重复一两遍。教师应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造词、同音字和易混淆易错的词,以防止学生犯错误。3.课后,学生要做好笔记,记住文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补上缺失的部分,概括地记住经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通过兴趣提炼出来。通过课后的整理和复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升华了。课后要记的内容还包括课本后面的一些练习,比如要抄的单词,要解释的单词,要理解的重点句子的意思,填括号,造句等。这样每节课的内容都集中在语文笔记上,便于知识分类和复习。学生不用再拿一份来写作业,可以把语文笔记当作业上交。批改语文笔记时,老师不仅检查了课程的基础知识,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和听课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征求学生意见,不断改进做法,不强求形式和内容的一致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附: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组织知识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其中,组织知识的能力尤为关键,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前提。做好课堂笔记是储存和组织知识的有效方法。组织知识的能力是指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筛选分类,将其纳入大脑中的相关知识体系,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没有对知识的整理和储存,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和运用知识。中学生如何做笔记才是正确的方法?林密老师总结了一个比较优越的笔记方法——“听填”法。听背,顾名思义就是在听老师讲解道的同时,学生会在笔记本上讲解这些道、困惑、方法。中学教师主要以声音为主要手段来传话解惑。吕叔湘指出:语音传授知识有四大优势——不受光线限制,不受障碍物阻碍,有效距离大于画面,可以边说边做手势。“唯一听起来不如图像的就是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如果学生学会了听和记,就能把老师用“千变万化的声音”表达的“千变万化的意思”整理储存起来,使之“稳定”和“持久”。但是,学生不能机械地“听记”,不要把老师讲解的都记下来,不分大小。教师要训练学生“比较”和“总结”,揭示所学知识的内在本质特征,“归并同类”,画出对学习未知信息有启发性的规律,一次性有条不紊地写下来。学生必然会集中注意力,顺应老师的思考方向,时而听课,时而边听边记笔记,时而边记边练,从而全心全意地完成这个过程。因此,实施这种记笔记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听填”笔记也可以高效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基本上省略了老师“板书”的环节,通过节省原来板书所花的时间来“表达无穷变化的意义”,从而增加了每节课知识的体积比。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组织起来,练习自己在大学或以后工作中需要的笔记能力。“听记”中“填”的本质特征是边练边记。老师应该教学生“摸金子”,而不是只给他们“金子”。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为什么”的计划性和原理,展开联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把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记在笔记本上。“听记”的操作是这样的:听老师讲道——归纳比较——听规律原理——听老师解“惑”——听“解惑”的方法和步骤——练习“解惑”比如解释多义词“之”。总结比较“之”的用法规律:(1)代词(替代的内容一般在“之”的前面,少数在“之”的后面)。(2)助词:a、较正式的名词短语中“片”和“正”之间的“之”字相当于“的”;b、主谓短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题宾标志的“之”位于...;d、定语后置符号的“之”位于...;e、单词“之”完成的音节位于....(3)动词“之”的位置是。(4) .....,等等。然后听一听,记住解题的最佳程序:(1)根据“之”的本来面目区分它在句子中的位置。(2)确认“之”的功能。(3)解释“之”的含义。然后训练学生“解疑”——找出具体段落中的“之”,按照上述原则、规则和程序回答问题。“听填”法的具体实施有多种格式:答题式、填空式和表格式。“板书”并没有完全被淘汰。比如题目和问题的数量,笔记的格式,可以用“黑板+粉笔”来演示。只是笔记的内容是靠“听和填”来完成的。总之,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笔记能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