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应该有什么特点?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在这种学习方式中,老师牢牢掌握话语权,偶尔在课堂上提问,检查老师讲解的效果。这种学习方式缺乏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将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观性、被动性和依赖性上,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被侵蚀,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潜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还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但这种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依然根深蒂固,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普遍,主要包括:灌输多,互动少;管理安排多,潜在刺激少;课前自习不够,上课靠听,课后负担重。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教学行为的惯性和应试教育的束缚,也有学生潜能被压抑的原因。
学生潜力是指学生在遗传素质和先天发育素质的基础上,与生俱来的发展可能性。每个人都有潜力,而这些潜力是可塑的。尤其是身心发展迅速的学生。一个好的课堂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现在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潜在压抑为潜在释放的课堂。”追求课堂释放学生潜能”是指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工作者进行的“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研究与实践。它着眼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着眼于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旨在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和实现。其核心思想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连云港基础教育“追求课堂释放学生潜能”,使学生潜能的激发和释放有了概念解读和操作策略,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使师生的教学活动,乃至师生的生活变得有趣、和谐、快乐;使学校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句子和发展特色。连云港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对待学生的自尊,要像对待颤抖的玫瑰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和释放学生的阅读理解潜能,发现和发掘潜能,展示和实现潜能,解放教师和学生思想的束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和实现,这正是“追求课堂释放学生潜能”所追求的。
第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深入研究,立足实践,设计“追求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实施方案
1.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本善,人性中蕴藏着无穷的潜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不仅了解人性,而且主张改善环境以促进人性的充分发展,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表明了对人的自我实现潜力和人的主动自主性的坚定信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知识的建构不是任意和武断的。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结构是多样化的。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指出,学习的方式有七种:听、读、声画、演示、小组讨论、边做边学或边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24小时后(注:有些研究是两周以后)以上七种学习方法能记住的内容依次是5%、10%、20%、30%、50%、75%、90%。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独特性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 * *共同促进,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和发展。“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多采用“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练中学”、“教别人或马上应用”等方式,学生的学习潜力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2.课堂教学改革的预研与实践。
自2001以来,开展了探究活动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策略研究等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为“追求一个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积累了研究经验。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开展了“教学质量年”等三项教学主题年活动,举办了“百节好课”展示观摩活动,实施了“激发学习内驱力工程”,为“追求课堂释放学生潜能”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3.设计“追求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实施方案
2009年暑假,我集中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制定下发了《连云港市基础教育“寻找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实施方案》。
方案总体目标:研究构建“课堂释放学生潜能”教学范式,分步实施“课堂释放学生潜能”教学范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分步实施,反思推广,扎扎实实的“释放学生潜能课堂的追求”。
1.实施“三案六通”模式
为了便于一线教师操作,促进“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理念尽快转化为教学行为,2009年8月,我们启动了“追求课堂释放学生潜能”实施方案,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
在“三案六联”教学模式中,“三案”是指学习案、教学案、巩固案;“六个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一般包括自学提问、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纠错反馈和迁移应用六个环节。其中自学提问环节在课前(部分科目在课堂)。只要能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六个环节可以任意搭配,灵活运用。这种模式的关键是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在实施中,要着重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让教师通过实践和反思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三案六环”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局面初步形成。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地把“六个环节”当作“六个步骤”。
2.实施“六模块建构课堂”
2010年8月,我们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升级为“六模块建构课堂”。“六大模块”是指自学提问、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纠错反馈和迁移应用六大模块。与“六个环节”相比,“六个模块”突出了每个模块的功能,强调模块选择、组合和构建的特点。关键是进一步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释放和开发学生的潜能,解决教师机械模仿的问题。
多次举办“六模块建构课堂”现场推介会和案例研讨会,海头高级中学、王哲二中、师专附属第一小学分别作为案例研讨和推介会现场。各学科开展高效课堂展示交流观摩讨论活动30余次。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施,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教、学”的场所。但有些教师不了解“模块”的作用和关系,不能灵活整合“模块”进行教学;在一些课堂上,学生、教师、环境、资源、方法都不和谐。
3.倡导“建设性生态课堂”
针对存在的问题,2011年底,我们提出推广注重内涵要求的“建设性生态课堂”。明确了“民主与平等、自然与和谐、自主与合作、探索与生成、开放与选择”的内涵要求。激发和释放师生潜能,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学、教师教、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因素协调和谐。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索中生成,在互教互学中享受,在教师的精讲中澄清疑惑和知识结构,正确反馈和迁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一步释放和实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潜能。
开展教学指导和“建设性生态课堂”现场推进会4次。在各个学科举办了50多次关于“建设性生态课堂”的研讨会。总结实施成果,出版《从课堂走向远方》。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唤起人们进行自我教育是真正的教育。”“课堂释放学生潜能”的追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大师地位的确立可以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通过大师权益的行使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通过大师活动的体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