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雁泗阳简介

刘思扬只是小说中的一个名字,他的真名是刘国志。

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生活的原型刘国昆(1921—1949)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幼年父母双亡,家庭经济逐渐衰落。他是在他哥哥的帮助下受教育的。1939毕业于成都建国中学,同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41年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叙永校区加入中国* * *生产党,但皖南事变后失去组织关系。1944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大,放弃了家里为他争取到的待遇优厚的工作,响应南方局“下乡”的号召,到云南陆良从事教育工作,担任陆良县中学教务主任,代理校长。由于他的努力,该县的校风有了很大的改善,该县的民主力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1945年底,由于当地反动武装的注意,他撤离吕梁,回到重庆。重庆的公职生涯是四川银行经济研究所资料室研究员,做过商报记者。在南方局的安排下,参加并领导了首都青年友好协会和中国青年民主学会,在重庆的大学、中学和NLD开展地下工作。根据上级指示,于1946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恢复与中国的组织关系。1946年7月,李公朴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相继遇害。参与组织重庆“声援李、温血案座谈会”,并在《新华日报》以刘刚为笔名发表悼念闻一多先生的文章。南方局和《新华日报》撤离重庆后,他在重庆地下市委的领导下工作,担任重庆沙磁地区学生运动特别支部书记,参与建立和领导进步学生组织“六一社”。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政府强行解散时,他参与建立了重庆地下民主同盟,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他把《前进报》编辑部与重庆市委联系起来,后来又为《前进报》的出版提供资金,是该报的重要出版人之一。4月1948,10因先遣报事件,在一个异地居住的亲戚家里被抓,机智逃脱;4月9日,65438+与未婚妻曾在四川荣昌再次被捕。先是被囚禁在重庆渣子洞集中营,后被转移到白公馆。他的亲友利用上层社会关系营救他,他却表示“绝不背叛革命”,宁愿放弃赴美留学,也拒绝签署“退党宣言”。他说:“我若死而有党,我未死;如果我背叛了组织,活着还有什么意义!”1949 165438+10月27日在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刑场慷慨赴死,年仅28岁。

“有人认为因物价高,书房被压,文先生被赶上梁山。有人认为,由于当局前所未有的腐败,倒行逆施激起了他的仇恨,深重的民族灾难和人民生活的困难,激发了他改革现状的热情。有人认为国内外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指明了解放之路,把文先生拉入阵营。总之,现实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文先生。当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但环境绝不是一切!战时教授的经历和文先生差不多,但有几个像文先生一样成为坚强的民主斗士?”——刘国振简论闻一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