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

——白重恩,79级数学系郭沫若学者,江苏南京燕子矶中学人,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系主任,哈佛大学博士。

——冯凭,郭沫若现代力学系80级学者,来自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现在他是雷曼兄弟银行的常务董事。

——杨培东,郭沫若江苏苏州吴县木渎中学88级近代化学系学者。中科大毕业后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深造,攻读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材料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28岁成为伯克利的助理教授,独立负责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他也是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近年来,杨培东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和英国《自然》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高水平的纳米材料论文。他多次获得各种科学奖项和荣誉,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纳米研究领域的明星。2007年5月8日,《科学》杂志以“登顶”为题称赞了杨培东的成就。

——程安徽绩溪人,1989级获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从1994开始,在朱清时院士的指导下,在HKUST进行研究生学习。在此期间,他曾赴巴黎南特大学和HKUST进行短期研究,并在1998获得博士学位。程是最早参加中美数学模型竞赛的成员之一,在数学模型竞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HKUST在国内首创了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担任数学模型竞赛教练的做法。程作为教练,带领92岁的学生获得美国数学模型竞赛特等奖。

从65438到0998-2000,程在做博士后研究员。2000年至2003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2003年被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聘为助理教授。

1999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聘奖学金;1992-1993两次获得中国数学模型竞赛特等奖;1993获美国数学模型竞赛一等奖。

——魏清桥,郭沫若应用化学系89级学者,毕业于河南何达大学附属中学,哈佛大学博士,现就职于惠普公司。

—吴红凯,91郭沫若化学系学者。来自江西吉安七中(白鹭洲中学)。吴红凯13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他是中科大最年轻的新生(比大三班最年轻的新生还小)。2002年获得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后赴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受聘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也是该系最年轻的教授。

——段险峰,郭沫若学者,应用化学系,92级。哈佛大学博士,目前就职于著名的纳米技术公司——nano sys(纳米系统)公司,他是该公司先进技术研究小组的创始人之一。段险峰1999年和01在哈佛读书时两次获得“全国优秀研究生夫人奖”。他与另一名大学生合作完成的纳米成果被《科学》评为01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一。在《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03年,他被美国《技术评论》评为“全球100位杰出青年发明家”之一。

——王惠群,地球与空间科学系92级郭沫若学者,山东省胜利油田一中,哈佛大学博士生。现在他是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

——袁军华,93级近代物理系郭沫若学者,来自江西太和中学。200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

——达蒙,94级力学、机械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江苏省灌南县中学,现为哈佛大学博士后。

——项勇,95级力学、机械工程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四川省浦江县浦江中学,哈佛大学工学博士。

—于冬,材料科学与工程系95级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河北省邯郸市一中人。现在是哈佛大学博士后。

97级物理系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伊尹,江苏淮阴中学人,现为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生。

—97级化学系郭沫若学者方盈,天津一中人,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

——罗琳娇,98级近代物理系郭沫若学者,湖南邵东县第三中学人,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

——余桂华,郭沫若学者,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哈佛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98级博士生。

——李哲峰,吉林通化七中99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为哈佛大学博士生。

——刘奕群,理学院02级,来自山东青岛二中,哈佛大学博士生。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中,有8位拥有11学术职称,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3名美国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学会成员(乔春明);美国物理学会会员2名,美国地质学会会员2名;美国声学学会65,438+0院士,美国国际计算学会院士(ACM Fellow)1人,美国科学促进会院士(AAAS Fellow)1人。在第一届郭沫若奖学金的15名获得者中,有5人拥有7项院士(或院士)称号。

——安徽芜湖二十中现代化学系吴奇。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及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吴奇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博士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物理学会会员。

——李卫平,无线电电子系,湖北武汉市洪山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乔春明,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傅敏月,无线电电子系,来自浙江台州温岭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

65438至0987年,傅敏月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博士学位。他目前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电子工程系的首席教授,也是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院长。傅敏月是乔春明人。

邱建伟,地球与空间科学系,来自江苏省苏州市常熟中学,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他目前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和天文学系的教授。邱建伟是美国物理学会的成员。65438-0987,邱建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邓丽,福建福州福建师范大学附中生物系,首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在是微软雷蒙德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邓丽是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乔春明)和美国声学协会的会员。

——林建,来自福建福州一中,第二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

林自我介绍说,他出生在与台湾省一水之隔的福州,台湾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宝岛。父亲曾向幼林介绍,因为台湾省地震,家里的灯晃得很厉害。1970年代中期,地震接连爆发,整个中国陷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恐慌——林建成为了学校地震观测志愿者。当时他用日记记录了一口废弃井的水位变化和大地的轻微震动,然后打电话给当地地震台报告。童年的爱好成了林建未来从事地震研究事业的起点——1977,林建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物理和地震学。林建1988在布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去了加州门洛帕克的美国地质调查局学习地震地球物理学。林建博士目前是美国伍德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除了地震,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海底火山。2007年,Hayashi博士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员。根据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森林是过去十年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地震学家之一。他和他的合作者Geoffrey King和Ross Stein的一篇论文是过去十年中被引用最多的论文。

--李,来自南京化工公司第一中学。郭沫若奖获得者,地球与空间科学系,79级。现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1983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习,1985获硕士学位,1989获博士学位。1989-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学者。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华南地幔动力学与地壳演化: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等多项科研项目。同时,李校友还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学会会员。2007年4月29日,李当选为美国地质学会会员。

——江涛,来自甘肃兰州铁道学院附属中学。796/7911校友,第三届郭沫若奖学金获得者,现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计算机系教授。

1988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89-2001曾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计算与软件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分子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算法设计与分析等。他开发了一系列用于序列比对、系统发育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和DNA芯片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65,438+000篇论文。由于他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于2006年当选为AAAS院士。

2007年2月3日,美国计算机学会(ACM)在纽约宣布38位顶尖科学家当选为ACM院士,江涛是其中的三位中国人。——77级数学系校友程毅。1982,中科大数学系毕业。在中科大读硕士期间,获郭沫若奖学金,1987,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从1989到1990,他在西施的纽约州立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92,升任中科大教授,中科大数学系系主任。1998,中科大副校长。1999 1

6月起兼任研究生院院长。2005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2006年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

——林箐,郭沫若近代化学系学者,80级,毕业于上海市川沙县建平中学。现为上海市政府信息委员会副主任(正厅级)。

——华佗旭,1985获郭沫若奖学金,现为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局长。

——王晓,出生于1968,毕业于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86级热能科学与能源工程系获郭沫若奖学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间,担任全国学联副主席(1990年21届),安徽省学联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会主席。历任* * * *共青团青岛市委副书记,4月共青团青岛市委书记,1995,4月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1998,2000年团中央青年工业部副部长,2003年团中央青年工业部部长,2003年7月在共青团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王迅,江苏省姜堰市人,1983从江苏省扬州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扬州地区第一,江苏省第三。后来在中科大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硕士期间获得过郭沫若奖学金。1998 10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经安徽省委公开选拔,2002年6月5438+10月起任安徽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受中组部委派,于2005年6月5438+0日至2月1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政策学院学习,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9月至165438+10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2006年4月任蚌埠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