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偶像崇拜案例

突然发现我10岁的女儿开始偶像化了!我当时很恐慌...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女儿写完作业走到我面前撒娇:爸爸!为什么不给我弹首歌呢?然后,我根据孩子说的歌名,开始搜索“易燃易爆”。我无奈的说:有这么个歌名!然后,女儿开始听歌,哼起来。同时看着手机屏幕上的帅哥,有一种陶醉的神情。从那以后,女儿就非常喜欢这个叫“花花”的男孩。当我看到“花花”出现在电视上时,我陶醉得灵魂都快被花花吸走了。我的直觉告诉我:不,这孩子有偶像化的迹象。

我当时真的很害怕。不,十匹马都不能阻止我。你为什么这么慌张?因为我马上想到了一个人——杨丽娟,那个为刘德华疯狂的粉丝。对杨丽娟来说,她的崇拜始于一个美丽的童话,终于毁灭。她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们所有人开始对偶像崇拜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任何事情,一旦感性战胜了理性,那么任何疯狂的事情都会发生。这可能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个典型问题。偶像化里很多人都有病,而且病得很重!如何对待偶像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你还记得那些年你追过的星星吗?

大概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明星的追求,有的是演员,有的是网络名人,有的是英雄,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至于他们的粉丝为之疯狂。比如我房间的墙上贴满了明星的照片,演唱会会场一直开着,明星的生日星座要来了。看来这也算是铁杆粉丝的标配了。并且把一个月工资的一大半捐给自己喜欢的网络名人,却关灯吃面。甚至,有些人最后花光了所有的钱,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偶像化的真实特征。

我们忘记了idolize的初衷是什么。

今天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允许我揭露这个痛点:那就是大家追idolize追得太匆忙,却都忘了idolize的初心是什么。我们不打算去追求那些表面华而不实的东西,因为它们经不起铅华的清洗。我们要学习他们为什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他们为了梦想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是偶像化的最终目的,好吗?现在,这一点成了盲点,几乎被大家忽略。

引导孩子理性,偶像化。

于是,为了女儿偶像化,我不得不想办法——我开始做功课,默默收集了很多关于“花花”的资料,开始琢磨怎么找个好机会正确引导孩子。有一天,我主动和女儿一起看了《王牌对王牌》,我得到了各种乐趣。看完电视,我问女儿:儿子,你这么喜欢花,可是你真的懂花吗?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摇摇头。我趁热打铁说:“打开电脑,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自己喜欢的明星吧!”"

我打开花花的资料,故意大声读出来:花花,原名华晨宇,1990年2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中国男歌手、作曲家,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然后对他来说有很多荣誉。他身披金甲,受到万千宠爱。女儿听了这话又陶醉了,呵呵。

我继续大声朗读:他从小就接触音乐。小学五年级之前,长笛是他的最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满足于长笛带给他的音乐世界,开始学习钢琴。虽然过程并不一帆风顺,但他靠自己的努力很快达到了钢琴十级。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2009年,参加高考。他想去武汉音乐学院,专业课考了满分,却因为文化课差一分而与心仪的高等学府失之交臂。但他坚持一定要考上武汉音乐学院。第二年以文化课高出20多分,专业课成绩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武汉音乐学院学习音乐,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的读书声在这一刻戛然而止。我说:“儿子,你明白重点了吗?”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和爱好,然后制定自己的计划和梦想,然后为这个目标努力,哪怕遇到再多的挫折,也不要放弃。花花最终通过考上一所音乐领域的大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那么,儿子,你是不是也应该向花花学习,努力学习,进入高等学府,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女儿的回答自然让我很满意。最重要的是:她明白偶像化的目的吗?就是要像明星一样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以后也像明星一样优秀。

永远不要忘记你为什么开始,你的使命就能完成。

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孩子们崇拜的问题。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命令女儿禁止偶像化。她自然没有任何叛逆的情绪,达到了正确引导孩子在偶像化中如何理性的目的。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星,是好事。但如果目的不纯,方向不正确,就会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得不偿失。将来,当被问及谁是祖国花朵心中的明星时,我想听到这样的回答:袁老,水稻之父,钟老,中国无与伦比的男人...还是那句话: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这样才能实现你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