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文化
桐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地域象征,是中华文明早期出现的标志。
桐庐玉器文化
去年桐庐在潘家村发现了大面积的石器时代玉器作坊,出土了大量玉器,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这一伟大发现,揭示了古代桐庐文化的文明品位。
这一考古成果表明,桐庐文化在古代就有玉文化的体现。
桐庐玉文化有三个内涵:
第一,桐庐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古代石器时代,玉器时代可以细分。
这个玉器时代产生了玉文化。
桐庐玉文化作为中国玉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证明了桐庐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2000多年前的《越绝书》提到,中国古代有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岳决》第十一卷中提到“轩辕、神农、以石为兵,……至黄帝以玉为兵,……至禹洞以铜为兵,……至禹洞以铁为兵……”这种时代划分是我国古籍中最早的社会发展模式划分的记载,是《岳决书》对社会科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这是我对《越绝书》研究的最新发现,我的学术研究成果首次发表在贵报。
桐庐玉器作坊的发现,证实了《越绝书》中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越绝书》对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划分的判断,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
其中,从石器时代细分玉器时代的观点,至今在古籍中未见报道。
第二,桐庐在玉器时代已经显露出原始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萌芽。
桐庐古代能出这么多玉器,肯定不是自给自足的产品,而是用来交换的商品。
这一属性的发现表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而是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物质文明是把物质文明的产品转化为商品,通过商品交换逐步发展起来的。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任何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商品的生产基地,都是能为社会做贡献的。
桐庐是古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别发达的地区,对古代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桐庐文化中的玉文化是靠便利的交通传播的。
玉石作坊位于天目河畔,水运便利,玉石制品可以通过水运顺利进入钱塘江水系的广大区域。
桐庐自古就有独特的交通优势,交通文化是桐庐文化中的又一重要内容。
由此可以推断,富春江中一直有古木筏、竹筏、船只在航行。
桐庐古代玉器作坊的考古发现引出了桐庐文化的三大内容:玉器文化、商品文化和交通文化。
突出桐庐玉文化的历史文化品位,提高桐庐知名度,服务桐庐经济发展。
桐庐和谐文化
桐庐文化中存在着可贵的和谐文化现象。
表现在桐庐居民的包容与和谐,桐庐人对外来人口的包容与融合。
很多地方在居民构成上存在一定的地域排他性,桐庐在居民构成上具有包容和谐的历史品格。
这种包容与和谐表达了古代的君子风范,即童军风范。
以我的家乡横村镇为例:镇上有横村镇的原住民,也有世代来自绍兴、萧山、宁波、诸暨、东阳、永康、义乌、丽水、建德、邓鑫、金华、兰溪、温州、安徽、江西的商人、工匠、难民。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和谐相处,各持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商业港口。
解放后,新安江移民也大量增加,他们也和睦相处。
桐庐在历史上以收容灾民闻名。
这为和谐的民俗增添了光彩。
听我妈说:思贤联众(桐庐中学的前身)抗战时期曾经在都鱼村办过一个学校。
早上,每家每户都自愿免费为学生准备洗脸水和开水。
学生都住在农民家里,有些是亲戚。
村民们用一首当地民歌《后山比前山高》祝愿学生们努力。
(前山和后山是都峪村后面的两座山)和谐的民风深深打动了四县联校的学生。
正是这种和谐的文化造就了四县的优秀人才。
桐庐景观文化
桐庐富春江举世闻名,一处山水孕育一种文化。
著名的历史画《富春山居图》最精彩的部分是描绘桐庐的风景。
因为桐庐的山水秀丽,所以有历代艺术家创作的桐庐诗画。
桐庐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游客和名人。
于是就有了世代兴盛的桐庐旅游文化和名人文化;好山好水有好药材,于是出现了桐庐医药文化;桐庐山水文化能流传到今天,得益于桐庐山水文化根植于人们对一方山水的热爱和保护。
目前,许多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
在世界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的背景下,桐庐能保存这一非凡景观,实属难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桐庐县提出建设“中国最美丽的山水现代化中等城市”是一项战略规划。
桐庐干净的山水,培养了桐庐人开朗、直爽、通达、包容的品质。
因此,桐庐山水文化与桐庐文化的其他门类是相互联系的。
桐庐医学文化
桐庐是中国中医鼻祖童军的故乡。
作为桐庐的地域象征,童军是童军的发源地。
桐庐自古盛产中药,出产名医。
桐庐的医学文化和桐庐作为童军中医始祖的地位是国内外公认的。
中药材的重要产地都争先恐后地打“童军”牌。
我在四川,问四川童军医药集团公司的朋友:“童军”属于桐庐。四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们说:“童军是中国的医学始祖。桐庐不用,我们就先用。”他们以童军这个名字为荣。
因此,“童军”这个词是一种含金量很高的非物质文化的无形资产。
桐庐医药文化是桐庐的一座文化富矿,有待进一步开发。
桐庐要成为中国中药的集散地、中医药的研究中心、中国医药文化的符号区、中国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区。
桐庐要申报中国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这份遗产名录的延伸。
桐庐地名文化
古老的桐庐也留下了古老的地名信息。
桐庐地名文化有很多内涵值得挖掘。
桐庐的“桐”通常理解为桐树的“桐”。
我认为桐庐的“桐”是桐树的“桐”,是梧桐树的“桐”。
桐乡、梧桐之家、梧桐之家、梧桐之家,应该是桐庐地名的多层含义。
桐油是古代造船的重要原料,是古代桐庐重要的出口商品,也是使桐庐闻名遐迩的商品,所以桐庐是古代商人的故乡。
风景如画,梧桐引凤凰,所以桐庐是凤凰之乡,也是旅游之乡。
桐庐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故乡,因为它是童军的故乡和医学祖先的圣地。
桐庐是一个如此美丽的名字。听说有人想把桐庐县改名为富春县。我觉得绝对不可能。
再比如窄溪,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
《越绝书》中提到,秦始皇是从一个“狭渡”去绍兴的。
当时秦始皇想在现在的杭州渡河,但不可能。
我只好沿着河边找一个狭窄的地方过河。
沿河唯一带“窄”字的地名是“窄溪”。
秦始皇渡江后,“道渡诸暨,大岳。”即经诸暨到达绍兴(当时叫大岳)。
在《水镜注》中,浙江被称为鉴江,古音“渐”的读音与“窄流”方言中的“窄”字相近。
山东人在浙江发“浙”字,发音和方言里的“窄”字差不多。
这是因为越王居简统治山东时,把“浙江”一词的读音带到了山东,代代相传。
所以,我觉得把值得研究的“窄流”改名很可惜。
桐庐地名文化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开发的内容。
比如杜宇的村名是否是三国名将,杜宇在此留名。
等等,这个课题还有待探索。
桐庐文化还包含交通文化、语言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
这里就不多展开了。我给你举个例子。学术研究中从家乡方言中获取营养。
《越绝书》记载“越人称盐为‘玉’”。
在普通话中,这两个词的发音相差甚远。
我把家乡方言中的“盐”和余姚、余杭方言中的“盐”的发音做了对比,发现是相同的,也是相近的发音。
于是我提出古越语“盐”的读音是桐庐方言“盐”的读音。
余姚、余杭其实就是“盐瑶”、“盐杭”。
这些地名都和盐有关。
发音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