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作文,我要东丰县的。谢了。
一、引导学生从精神体验出发,真实再现生活细节,真诚拥抱生活之美。
罗丹说:“对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投身时代大潮,关注火热的生活,思考多彩的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中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拥抱生活的美好。白居易说:“诗人植根于爱情。”其实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比。教师要生动深刻地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积累感情。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参观、采访、旅游都是走近生活、进入社会的方式。然而,不仅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延伸部分是积累材料和收集精神思想的机会。其实,正如胡风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无处不在”,关键是我们要教会学生用关爱的态度去投身于看似平凡的生活。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琐碎的表象,更要深刻地看透它的真谛和本质。
做到这一点当然不容易,因为我们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从书本上取材,对生活视而不见的习惯。所以,教师要细心引导,看到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和理解的生活表象,要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写作。长此以往,学生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和体验。有一次在上班的路上,我看到一只小狗穿着剪裁得体的衣服。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让他们写感受。有些学生谈论生活的氛围,有些学生谈论贫富差距,有些学生谈论生活的丰富,有些学生谈论生活品味的差异...答案丰富多彩,但都是心里话,用心写,生动活泼。从这个角度来说,要让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教师必须兢兢业业,身先士卒。
二、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创新思维,敢于突破头脑上的旧思想、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构建新世纪开放、发散、生动的思维形式。
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所有具有全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是流畅的、灵活的、原创的。”写作中的创新思维是在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借助于一系列的联想和想象,通过一系列的概括、分析和综合,创造出一篇文章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题材的创新。主题在文章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是文章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在实践活动中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要摆脱庸俗的观点和自己简单的主观认识,“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主题创新。苏轼的“侧目为峰,远近不同”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独特作用。
在命题作文中,同一个题目可以写成几篇不同主题的文章,因为这个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比如从《溢》的结果来看,可以说南郭先生没有装懂,让世人发笑;从原因开始,我们可以谈谈齐宣王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人才评估体系。再比如“雪”:从雪的颜色,我们可以赞美雪的洁白和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我们可以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覆盖大地的雪中,我们可以批判雪的虚伪和懦弱,那就是用白大褂掩盖世界的污秽;还是鞭笞雪的无情,那里冰雪封冻,钱山已死,万物萧条。再比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篇作文的主题是自信的表现,是艾琳·布罗克维奇对科学和真理执着追求的表现。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些人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为挡箭牌,坚持自己的意见,走自己的路,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这显然是错误的。角度的不同还体现在涉及的知识不同,比如伊拉克战争的构成,涉及历史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军事问题。只有综合研究才能有所发现。
同时,选择主题的角度可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修养、理想与未来、学习经历、人际交流思想等。你也可以从社会生活和物质中找到人们从未见过或关注过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选择材料上的创新。选材的创新,就是选择别人不关注或不了解的新颖材料,有典型性,能准确服务于主题。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新的人、事、物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对我们来说,生活不是缺少新奇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选择最好的材料需要独特的洞察力和独创性。
-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的复习技巧
目前对于高考作文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考生拿到作文题,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好像他们脑子里没什么可写的。这是怎么发生的?他们高考作文得了满分。他们无一例外地写出了生活的丰富多彩,不存在写作“写什么”的问题。他们有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特殊生活吗?一般来说没有。说他们和普通学生不一样,就是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比普通学生强,内心比普通学生敏感,能从生活中观察和感受到那些令人兴奋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很多同学在作文课上不知道写什么的原因吧。
那么,如何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呢?
叶圣陶早就说过,要丰富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阅历,形成仔细观察和理解事物的习惯,形成系统、仔细推理和判断的习惯。叶老还强调,“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活得有意义,就必须有准确的经验和意义,精确透彻的语言。那不是用来写文章的,是用来生活的。如果是为了寻求经验和意义的本质以及写文章的确切透彻的语言,那当然是本末倒置了。”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写作而活着,是为了丰富人生阅历,而是为了生活而写作,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能把叶老的理论付诸实践,“写什么”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从高考满分的优秀作文中,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人生,感受身边人,体验美好人性的。从这一切中,我们不难得到关于“写什么”的启发。
对于已经基本解决了“写什么”问题的考生来说,“怎么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学习“怎样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所有已经被评价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都在解释“怎样写”。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习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在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作品,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近几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作品,也应该是学习“怎么写”的对象。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是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策划文章,如何遣词造句的。平时大家都说读书是写作的基础。杜甫说“读书如写字”,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也能背诗”,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学生不妨阅读写作有问题的经典作品。比如朱先生说,“重要的是联系自己,‘心中有我’,也就是说,把自己放在思考的位置:如果让我来写这篇文章,它会是什么样子,会比原著好还是差。如果没有原著好,为什么?从这个角度分析文章,肯定有很多收获,尤其是从很多随笔的感悟中。”
但是,自己写的时候,“越不把看的文章放在心上越好。”因为“读的文章不是写作素材的仓库,更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序”(叶圣陶)。自己写作文,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要找到适合自己作文内容的写作方法。换句话说,从阅读中学习写作,只是一种借鉴,而不是机械地照搬。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的复习技巧
(一)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
题目作文是“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新形式,使考生展示创作个性、发挥优势、展示才华;同时,能写出高等学校需要的不同风格的学生,也能以题目作文的形式得到满足。随着作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题目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近三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来看,题目写作形式有所变化:
1.用导语引出话题。比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会触动他人。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应有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地名。
2.用材料引出话题。题目由文字或图片材料和题目两部分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维,引出话题,限定写作范围。大部分省市都是这种形式命题,高考也是。
3.直白。作文直接呈现题目的题目,不做任何解释。
写一篇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下面以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为例,分析一下考试包括哪些方面:
一审作文的要求和规定界定了写作范围。题目作文考试的正文部分至少包括三个部分:写作引言、题目范围、具体规定或要求。这三部分文字,我们需要逐一阅读,分析需求,明确界限,避免违规。题目上的硬性规定,如文体限制、字数要求、选择性阅卷,不得出现暗示性词语,对姓名、校名、地名等的要求。必须服从。如果你闯了红灯,你的分数会很糟糕。
二审文章体裁要求,确定合适的写作体裁。虽然题目作文一般不限文体,但每篇文章都要有文体色彩。不能以谈感动之类的话题写记叙文,也不能以感动之旅之类的话题写议论文,议论文不应有题字、字幕等具有叙事特征的写作形式。如果文章缺乏文体规范,采用四种写法,大段的叙述和大段的讨论就会被硬性捆绑起来,会让阅卷老师很困惑,不知道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欣赏,还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欣赏,是否有能力掌握这种文体,还是分不清叙述、讨论、解释的作用,他们的阅卷印象自然会受到影响。
三审材料与题目的关系。话题作文往往涵盖的写作内容很广,如以“感动”为题,容易让考生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另外,时间限制导致考生想写哪里就写哪里,写一千字,离题万里。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限制“大题目”。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从一个角度写出自己的经历或感受,注意突出情绪的转化过程。如此生动、独特、新颖的文章自然会喷涌而出,使文章达到“一粒沙见世面,半瓣花说人情”的理想境界
(2)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是指由命题者定义一部分作文题目,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让作者完全按照要求填写,然后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这种形式的作文的主要标志就是作文题目有空隙。它的特点是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有限制性。近两年,国内很多省市都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半命题作文根据有无提示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根据题目空缺的位置,可分为前空型、空心型和后空型。
写这类作文的前提是按要求完成题目。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考虑半个题目的给定信息,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特长、写作内容等。要成为全命题作文,巧妙地把陌生的新题目变成熟悉的老题目,从容地完成一篇熟悉的作文。比如,我相信学生写了无数关于读书、亲情、学校生活的文章。我们可以把2005年重庆中考作文题目写成“阅读体验是一首歌”“母爱是一首歌”“学习生活是一首歌”。也可以把2005年江苏无锡的中考作文题目“精彩”发展成类似的形式。
2.注意考试的要求,明确选材范围。比如2003年湛江中考作文题,要区分“生活”和“生活”的区别。
3.标题不要大而空,要力求彰显个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关系到文章的风格、精神、色彩。好的标题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4.思路要鲜明,要集中,要新颖。
比如“生活因为_ _”和“生活因为_ _”都是限制较少的半命题作文。可以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填空,如音乐、阅读、挫折、爱情等。,而且还可以填写短语,比如获得关注、挣扎、痛苦等。话题一旦确立,就要善于从平凡的生活色彩链条中挖掘出最耀眼、最闪光的一段来写,写出精彩的瞬间、精彩的场景、精彩的精神感受。总之就是要突出精彩,填的字,主题。
其次,表达的角度要巧妙。在突出主旨的前提下,可以有选择地运用悬念、叙述、呼应、对比等技巧,设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写作中注意重复提问。
此外,材料应该是新的。要善于调动各种描写手段打动人,从而唤起读者的情感* * *。
(3)物质成分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要求写作者根据给定的一段文字或图片等具体材料和作文命题的要求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读和写。
写作者必须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识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材料作文的类型有:以书面材料为基础的作文、以图片为基础的作文、展开、缩写、改写、续写等。比如2005年中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写作应该注意的是:
1.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导向,总结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含义,最后提炼写作中心。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通过考场作文的第一步。
精炼中心实践。阅读给出的文本,总结写作要点:
小时候妈妈经常教我们说:“滴水之恩,报之以一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别人对你的好。这是做人的根本。“现在我也用妈妈的这句话来教育孩子,希望他做一个感恩的人。2002年6月的一天,儿子放学回来,一进门就说:“妈妈,我们学校要给灾区捐款了。这次我捐了100元。”“为什么?”“因为受灾地区是陕西省,所以我很担心周至县早春小学的孩子们和我生活的家乡是否被淹了。妈妈,他们会淹死在水里吗?还有那些可爱的小狗。“说着说着,我儿子眼圈红了,我被他感动了,就从包里拿出100元递给他。他说的地方,就是2001他随星河湾记者团采访的地方。
只要这个材料找到主题句——希望儿子能做一个感恩的人,也就是“感恩”,中心内容就解决了。
2.联系实际。确定了写作中心后,内容立意就是选择出发点,从身边的小事、眼前的情况、街头的经历等入手,慢慢展开生活的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写实际的东西,抒发真情实感,谈谈看法和体会。
3.力求创新。在文章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多角度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另辟蹊径,努力写出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好文章。或者“感恩”的材料,一个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开头的:
家人家人。f代表爸爸,父亲;;一个立场;s代表sum,而;m代表母亲,母亲;I代表我,我;l代表爱,爱;y代表你,你。连接中文意思是“爸爸妈妈,我爱你”。
那天晚上,我和一个语文课代表为了帮老师查点东西,晚上八点左右走出校门。就是在这一刻,我才想起来,我忘了告诉那个最爱我,最爱我,最在乎我的人——我的家人,他是如此的感激。
4.要锤炼语言,巧妙运用修辞,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注意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提问。(华冠作文网)
论情境作文的主题
情境教学就是遵循反映论的原则,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情境作文教学以观察情境为基础,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它将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智力开发、气质培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封闭走向开放。
“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写作,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发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东西,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下面的情境作文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第一,生活经历。
1,自然寿命。徒步活动,观光,体验美景,探索奥秘。杜甫《望岳》诗说:“造物主赋予这里一切神秘的大自然的恩典。”大自然浓缩了无数神奇美丽的精华。学生自觉走进大自然,观察富饶的山谷和五彩缤纷的原野;观赏玫瑰色的春天,玫瑰色的夏天,金色的秋天,鹅毛色的冬天...引发他们的灵感,激起他们的诗意,培养他们的兴趣。
2、家居生活。开展《今天我做主》《如果我是父亲》等模拟角色,体验长辈的喜怒哀乐,了解现实生活。
3.校园生活。举办小发明、小制作、小检查等活动,参加田径运动会,举行升旗仪式,设置小辩论赛。接触现代科学技术,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了解科技成果,体验巨大的科研实力,进行对话交流,增强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升华创新意识。
4、社交生活。走进社会,走进村街和社区活动,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社会热点,扩大信息量,让源头活水滋润自己的心田。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调查访问,打扫卫生,服务社会,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的价值。平时,要眼观四面,嘴巴张开。这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语言描述。当情境出现时,教师或学生配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以增强立体感,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第三,听想象。提供各种音频,勾动思维,激发想象,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产生表达的欲望。可以先讲故事,再想象创意。
玩体验。游戏是学生的自然活动,表演是学生的本能。让学生进入游戏、课本剧等角色,激发情绪,增加亲密感。看唱歌,仔细观察,增强兴趣。
5.实物演示。以实物为主,配置必要的背景,形成一个整体来表演一个特定的场景,比如展示一张“照片”,进行横向联想,想象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6.拼凑图片。用文字插图、挂图、简笔画等图片形式再现写作情境。可以用几张图片组成不同形状的图案,也可以用几根木棒随意组图,然后编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既开发了智力,又培养了创造力。
以上六种立体多维的情境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的源头,让他们在“生活空间”中参与眼、耳、手、脑的感官,从而有效地培养观察、思考、想象等多种能力,极大地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维,变“我要写”为“我要写”、“我要写”。
击中话题作文的软肋
因为题目作文只要求考生大范围写作,其他限制很少。因此,考生完全可以打开自己的记忆库,找出自己写过或读过的一些文章,加以改造,加上一些与题目密切相关的句子,完成作文。这是话题作文的软肋和重点。考生如果掌握了这一点,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先读一篇文章:
画一个弧线
(《优化设计》,任志宏主编,学院出版社)
由于交通堵塞,当我赶到现场时,比赛已经开始五分钟了。
大门上方挂着一条标语:“孙杯”中学生现场书画大赛。我环顾四周,看到平台上有一个茶壶和一个苹果。我知道这是比赛的主题。
其他选手已经开始画了,好位置都被他们抢走了,我只好在阴暗的角落放下画架开始画。
画之前观察。讲台上的茶壶很普通,腹部圆圆的,旁边有一个长长的嘴。虽然我来晚了,还好题目简单。画了很多茶壶,觉得很庆幸。
但是没有,为什么茶壶的“肚子”是直的?我头晕吗?再看,没错,是一条直线!突然觉得茶壶的明暗不对,一片漆黑!
该死的位置!位置不好!我终于明白了原因,看着身边的人都快完了,我也不再抱怨了。我应该在茶壶的“肚子”上画一条弧线还是一条直线?如果画个弧线,岂不是失去了“直播”比赛的意义?如果你画一条直线,你就不会得奖。经过一番考虑,我决定按照我看到的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同学陆续交了画,偶尔有人从我身边走过:
“看她画的茶壶。太有意思了。茶壶的肚子怎么可能是直的?”字很小,但我听得见。
“是吗?真是个傻瓜!他连这点基本的东西都不懂,还敢来参赛!”
……
我没有抬头,但我知道我的眼睛有点湿。我为这幅画画了一个标题,丑陋的茶壶。
铃声一响,我是最后一个交画的。老师看了看我的画和我的位置,有点皱眉头。
“老师,我看到的真的是一条直线!”我也知道我的茶壶太差了。
老师笑着点头:“不同的位置,当然是不同的画。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就好。”
三天后,还是在那个大厅,只是标语换了:“孙杯中学生现场书画展”。进去的时候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幅画,听到老师介绍:
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站在不同的位置,当然有不同的画。小作者正好抓住了这一点,真正的描写,绘画之美就在这里。
人群散去后,大厅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一幅熟悉的画,丑陋的茶壶,挂在墙上,下面的标签写着:大奖。
《优化设计》对上面的评论是:这是一篇以高考论文形式写出来的杰作...在老师的介绍和表扬下,不着痕迹的把“世界丰富多彩,答案丰富多彩”的主题说的清清楚楚。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认同,这篇文章以“答案是多彩的”为题,是一篇优秀的考试作文。现在让我们假设你同意。然后,我觉得这篇文章完全可以用一点小技巧改过来:可以改成2001中国“诚信”话题的作文;也可以改成2002年北京的一篇关于“规矩”的作文;也可以改成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题的民族作文。
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改造:
首先,将在倒数第二段末尾增加“就在这里”几个字。改成“诚实”。(配合“诚实”这个话题)
第二,将第五段中的“有些考虑”改为“我很矛盾,很纠结,终于做出了选择。”(与“心灵的选择”的主题一致)
第三,把倒数第二句“世界是丰富的,答案是多彩的”换成下面这句话:“没有规则,就做不出正方形。”画画也要讲究规矩,但是当原有的规矩和现在的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死抱着规矩不放。(符合北京“规矩”话题)
如果这篇考试作文可以称之为2000瓶的好酒,那么我们认为它还是2001和2002瓶的好酒。
同样,这篇文章也可以转化成符合“位置”“条件”等话题的文章。
给同一篇文章贴上不同的标签,写不同的文章,肯定不是高考作文的正确处理方式,但是既然题目作文有这个致命的弱点,而命题人又不能很好的保护,为什么不能趁机钻点空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