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表达技巧

论演讲的表达技巧

演讲是一门语言艺术,其主要形式是“说”,即使用口语,追求文字的表现力和声音的感染力。以下是我分享的关于演讲的表达技巧。让我们来看看。

言语表达的主要特征是“说”。对于一个演说家来说,写演讲稿不一定好,就像作曲家不一定是歌手一样。有文化,善于写好演讲稿的人,不一定能言善辩,也不一定能说得漂亮。一个真正的演说家,不仅要善于写作,还要善于演讲,也就是既要有文化,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采更重要。如果说话的人哼哼唧唧,拖拖拉拉,有一串“这个”和“那个”,那么即使他有过人的智慧和深刻广泛的思想内容,也无济于事。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精神,还要有出众的口才。

第一,口头表达技巧

从口头表达的角度来说,演讲的语言一定要发音正确、清晰、优美,用流利、准确、通俗易懂的词语和恰当、自然、富有感情的语调。

(一)文字流畅、准确、易懂。

受众主要借助听觉功能通过言语活动接受信息。说话者通过口语传递的信息应该立即被听众理解。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有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是最后才懂的,口语是需要马上懂的。

(二)语调恰当,自然,富有感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能很好地辅助语言的表达。同一句话,由于语调、高低、紧急程度的变化不同,在不同的语境下,一般来说,表达坚定、勇敢、豪气、愤怒的人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语气突然,声音沉重;表达快乐、温暖、体贴、安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轻快;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气尽量前弱后强。这样才能生动,才能有表现力。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符合思想内容、语言环境和场效应。恰当的语调和自然是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在语言中的自然表达。因此,如果演讲者恰当地使用语调,他必须事先准确地掌握演讲的内容和感受。

(3)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对发音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准确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还要悦耳清晰。为此,说话者必须认真研究发音,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状态。

演讲语言的通病是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大;音节模糊,混有明显的呼吸音;声音忽高忽低,声音跑调;背诵声调、僵硬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为了达到最佳的语言效果,一般来说,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发音是言语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发音,发音洪亮,传递力强。发音要符合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误读。如“鞋”为“子”,“干”为“干固”等等。一方面,读错和读错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个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度。

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悦耳,充满音乐美。大声说话。说话时,发偶数齿的音节(I和I开头的元音)和一撮口的音节(u或u开头的元音),由于嘴巴开合小,* * *不响,声音不亮。准备稿件时尽量改成开呼音节(A或A开头的元音)和闭呼音节(O或O开头的元音)。比如把“到”改成“到”和“到”。

2.区分单词边界

单词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词不会被拆分阅读,而复音词可能会被拆分,造成歧义。比如“冯骥才,身高一米九,立于空谷。”这句话中“一米九个头”的本义是“一米九个头”要读作“一米九个头”。如果字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变成“一米九个头”,“头”字(图)会分成两个字:一个量词和一个头。如果说话者犯了这样的错误,会让人发笑。

3.注意语音搭配

汉语讲究声调,能产生音准的快速变化,富有音乐美。好的演讲是流畅的,不均匀的,悦耳的。

(1)双音节。汉语中有些单音节词含义复杂而深刻。如果能改成双音词,会更好理解,更通俗。而且两个音节响亮清晰,抑扬顿挫,很容易表达语言的音乐美。

(2)注意押韵。如果有意在合适的地方押韵,就能产生一种优美的声音,朗朗上口,好听,似乎有散文诗的韵味。

(3)平整、均匀。汉字是单音的,有高有低,起伏不定。平仄和平仄作为平调,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容易听出来。傩字的升调和降调变化较大,音短而强。两者要互相配合,使音节上下波动。此外,恰当地运用拟声词和叠字,也可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第二,发音技巧

说话人要想达到良好的发音效果,就必须加强发音训练。“声为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就是呼吸。洪亮优美的声音离不开科学的呼吸训练。说话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气息。一般来说,用胸式呼吸比较好,通过横膈膜的收缩和放松来进行。体积大,能为发音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里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练习,为正确发音打好基础。

发音要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通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术中所谓的“回音”训练,目的是美化音色,使发音纯正、清晰、响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声母发音正确(即声母发音准确)、腹部发音清晰(即声母和韵腹发音清晰)、后缀发音准确(即韵尾发音准确)。发单词音时,发音力度集中在前缀上,回音时,每个音节的韵脚都要读对,也就是要求到位。总之,发音时要正确把握每个音节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应该在工作日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使句子通顺、干净、流畅,可以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绕口令和语言片段,进行快速口语训练,力求做到发音准确、快速、流利、快速、不混乱、声调连贯、不加减单词。

音量的变化有利于准确表达思想感情。音箱要学会准确控制和把握音量的变化。在情绪激荡、意义重复的地方,音量要大一些,反之亦然。卷要自然流畅,如果感情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变化要适当、适中,不能大到嘶哑,也不能小到听不清楚。另外,说话者要学会准确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应用规律,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音高高、亮度大的特点,常用来表达优柔寡断、喜悦、钦佩等情绪。中音丰富多彩,多用业表达舒缓情怀;而低音则深沉而慷慨,常用来表达抑郁,压抑悲伤。这些练习最好通过背诵来完成。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长了就缺乏自信,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这时,他们不得不把呼吸集中在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齐是俊声。”气息是声音的动力,科学地运用运气发音法,可以使声音更加甜美、清晰、持久、有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平时要加强训练,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要点是:直视,放松,松嗓,鼻塞。无论站着还是坐着,胸部微微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扩张肋骨,向上向外提,感觉腰带越来越紧,后腰打开。横膈膜压迫腹部使胸腔容积扩大,腹部内收,气贯“丹田”。用鼻子吸气,做到快、慢、稳。

呼气的方法是:控制肋骨,使腹部有一种压力,把气体均匀地吐出来,呼气时用嘴,做到均匀、缓慢、稳定。

第三,语调技巧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速度等等。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演讲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挫败感

在口头表达中,停顿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也是一种修辞手段。一般分为语法停顿、情感停顿和特殊停顿。

语法停顿不仅能满足说话人自然呼吸、润物细无声的需要,还能使讲话的句子和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但有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也可以适当停顿,虽然没有标点符号。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一个观点或者突出某个东西。

情感停顿是为了表达复杂或微妙的心理感受。情绪停顿常通过延长音节发音、想停止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达,并常辅以肢体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晰。

有时,为了加强某些特殊效果或满足演讲现场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讲者往往会使用特殊的停顿。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上述案例,英国政治家威廉·莱拜斯在伦敦的一次参事会议上就劳工问题发表演讲,突然停顿了72秒。这种表达方式是设计中特别的停顿,可谓独树一帜,高人一等,收到了惊喜的效果。还有一个模仿这种做法的例子:有一次演讲比赛,一位女士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醒目的标题。她坚守岗位,走下讲台,走开了。此时台下一片哗然,焦急,愤怒,猜测,议论,大家都很不解。大约三分钟后,演讲者再次上台,诚恳而郑重地说:“同志们,如果我不能容忍在演讲过程中离开,难道不应该谴责我工作时间松懈,玩忽职守,擅自离开生产岗位吗?”我的演讲结束了。”这时,观众们恍然大悟。评审结果是,她凭借非凡的演讲表现和别出心裁的创意获得了一等奖。

一般来说,列举例子前的停顿能引起听众的独立思考;在做出机智惊人的回答后,稍作停顿就能让人咀嚼回味;讲完趣闻轶事和精彩观点,观众惊叹后,故意停顿,能加深观众印象,引起联想;当话题发生变化或者会场气氛热烈时,短暂的停顿可以加深听众的记忆,给他们一个理解歌词的机会。同时,适当的特殊停顿也能使说话者赢得调整情绪的机会。

2.重量

在演讲中,人们往往会比普通的词或多或少地强调一些词,这样可以起到突出的作用。

根据声音的强弱,重音可分为轻重音和重重音。

重音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内容焦点或句子语法结构可分为情绪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

3、节奏

语调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即直调、高音、曲折调和降调。

4.优先

语速的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和表达手段。正常对话,每分钟120-150字左右。演讲的速度不要太快,这样会让听众难以理解,也会让人怀疑演讲者有怯场。因为人在胆怯的时候往往会说得更快。当然,你不能说得太慢。太慢好像是慢吞吞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笨,慢,没教养。第一次说话的人的错误就是太快了,像“放鞭炮”,一个调子一个速度。他们提醒自己,在“慢慢”之后,就趋向于慢而平,没有变化。语速不能总是“一下子”,要急,要慢。

语速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快、中、慢。

适当的语速,适当的内容,适当的环境和适当的心理情感语句,适当的修辞手法。

快速描述事物的剧烈变化;质疑和斥责,雄辩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描述人物机智、活泼、热情的性格。欢快的,紧急的命令,快速的行动,激烈的争论。短促、紧张、兴奋、恐惧、怨恨、喜悦、激动。一个不太重要的句子。排比,反问句,反语,叠音。

中速一般描述和叙述,情绪变化不大,情绪平静。冷静客观。一般的句子。一般陈述。

缓慢的抒情,讨论,叙述平静而庄严的事物。安静肃穆。不安,安静,沉重,沮丧,悲伤,哀悼。重要的句子。隐喻,引用,双关,对偶,连词。

如:是的,雕塑家奉献的美,有大卫和维纳斯;音乐家贡献美,有《英雄交响曲》、《国际歌》;科学家为美做贡献,有卫星,有导弹,有飞船;工人提供漂亮漂亮的产品;农民献美,有美食;老师贡献美,园中桃李多,造福人类...而军人,军人也是在为美好,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社会,以及个人的兴趣,生活,家庭做贡献。于是,军人的美,在牺牲中崇高,在奉献中灿烂!

军人与山为伴,与蓝天为伴,与碧海为伴;军人整齐和谐;刚毅端庄;军人勇于牺牲,勇于奉献。作为军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吴忠祥,美在军营,美在军人!

语速要适当,轻重缓急要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而不慢,慢而不快,轻松自然,错落有致。这样才能表现出语言的清晰性和节奏感,使演讲富有音乐性。长期“供过于求”会造成烦躁,观众不容易完全理解内容,体会感受;太慢就是“要求太高”,观众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提起情绪。

5.节奏-起伏的组合

对于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元素有序的、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变化。朱光潜在他的《论美的书信》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感情)的媒介。根据这种分析,讲话的节奏是由讲话者思想感情起伏的松散结构,语调、轻重缓急和讲话者行为的顺序、规律和节奏的组合而形成的。常见的说话节奏有轻、重、缓、急、低克制。

节奏类型的主要特征、适应范围

轻快、欢快、活泼、语速快的欢迎词、祝酒词和贺词。

持重庄重,从容淡定,端庄稳重,说话慢条斯理。理论报告、工作报告、开幕词和闭幕词

温和,流畅,轻松,语速是一般的学术演讲,讨论,讨论。

急语迅速,激昂大方,语速快。紧急动员和反诘辩论。

低抑制型声音低沉,情绪低落,说话缓慢。纪念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