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太阳山开发区投资环境
旅游:旅游方面,黄河大漠、还乡习俗、西夏遗风相得益彰。秦、汉、明长城遗址、青铜峡旅游区、牛首山寺庙群、同心清真寺、罗山等与历史底蕴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开发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交通: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开发区距宁夏首府银川60公里,距国家航空口岸银川河东机场40公里。目前已形成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大沽、宝兰、中泰铁路穿境而过,四通八达,里程398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1.9公里,公路密度25.7公里/百万平方公里。
通信: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市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部开通,电话普及率达60%。开发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837所,其中小学676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6所,初级中学55所,完全中学11所,高级中学4所,幼儿园33所,职业中学(职教中心)3所,职业技术学院1所,聋哑学校2所。各级各类学生244582人,其中小学生146505人,初中生45711人,高中生210265438人,职业中学生2709人,幼儿园儿童6873人,学龄前儿童65438人。全市教职工14354人,其中专任教师13020人。
扩大高中教育成效显著。随着初高中分离和农村中学的恢复,开发区高中招生逐年增加。只是今年开发区高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后,秋季扩招6个班,开发区初中扩招4个班,既缓解了初中班额过大的突出矛盾,又增加了高中招生人数。去年开始建设的开发区高级中学,是自治区统一规划的全区五所示范性高级中学之一。也是2003年自治区和开发区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估算投资9576万元,设计规模3600人,总建筑面积60000m2。到去年底,10栋主体建筑已全部完工,今年8月底投入使用。届时,高中招生规模将会很大。
职业教育中的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各级政府加大统筹力度,调动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在招生、专业设置和调整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初级职业教育逐步扩大,农村中学实行“3+1”和“3+2”办学模式。成人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参加电大、自考、函授的人数稳步上升。
民族教育健康发展。全市中小学生中,回族学生占近三分之一,回族学生进入高校的比例达到或超过回族人口比例。在民族教育投入方面,部分重点回族中小学办学经费基本得到保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开发区回民中学、利通区金鸡镇琴曲中学、同心县回民中学、同心县小学被列入自治区“百所惠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硬件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一大批惠民中小学的办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在中学招生工作中,优惠政策不断落实,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机会。
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填补了开发区没有高校的空白。2001年2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将师范学院、职教中心、职工中专和开发区电大分校合并组建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学院开设三年制高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和三年制成人业余函授教育,在校生4987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100多人。开发区的人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就可以上自己的大学,这对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开发区共有乡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94个(含厂矿和野战职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3094人,占总数的84.3%,床位2234张,卫生技术人员2.9人,每千人床位2.03张。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09人,中级职称的有406人。县级综合医院4所,中医院4所,妇幼保健院4所;防疫站5个;有专门防治机构2个,厂矿等部门医院8个,中心医院12个。全市60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三无配套”,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得到巩固。2003年,新建、改扩建了20多个乡(镇)卫生院,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28.7%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临床生化检验,39.6%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60.8%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心电图。550个行政村中有88.8%设立了村医疗站(其中,甲级医疗站占41.2%)。全市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有一名专职防疫员,每个村有一名妇幼专科员,每个村有一名预防保健员”的目标,负责农村预防保健,配备冷库和接生包,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村,手术不出县”。
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已经被报道多年。2001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导组消除脊髓灰质炎评估验收。2006年盐池县共发现21株鼠疫。由于采取了“疫情监测、保护性灭鼠和健康教育”的综合防控措施,鼠疫疫情得到了稳定控制。由于对SARS的有效防治,至今无病例报告。其他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07.16/65438+万,死亡率为0.167/65438+万。儿童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计划免疫实现三个85%目标。
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得到加强。全市食品卫生监管覆盖率95%以上,食品监测覆盖率90%以上,食品卫生合格率80%以上,餐具消毒合格率85%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发放率98%以上,从业人员健康证登记率95%以上。2003年率先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推进食品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共分类认定企业217家,其中A级企业3家,B级企业38家,C级企业65438家+D级企业005家,有效促进了食品经营单位的自律和诚信水平。这项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的肯定,并于2003年8月成功召开了全国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现场会,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市内6家医院购置了CT和彩超,4家医院购置了高压氧舱。建立了无偿献血制度。2001市中心血站的成立,标志着开发区血液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003年,全市共有5500余名市民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为1587升,无偿献血率达到95.2%以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医疗机构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全市78家营利性医疗机构和34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得到确认和公告,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医疗机构新运行模式。在“患者选择医生”试点的基础上,县级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了此项活动,促进了医疗机构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严格执业准入,使广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医,全市注册医师2800人。城乡文化体育网络基本形成。开发区基本形成了从市(县、区)、乡(镇)、村、户的城乡文化体育网络,初步建成了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活跃人民文化体育生活的基础阵地。
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和文体活动为一体的县级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一些乡镇文化馆(站)已经新建、改建或翻新,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6.4%。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完善市政文化体育设施,开工建设综合体育馆,完成市宣传文化中心工程建设。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开发区坚持以广场文体活动为龙头,以重大节假日为载体,广泛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活动品牌。以城市文化工厂、农村文化进城、城乡文化互动为特征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推出了优秀佳作,活跃了精神生活,培养了文化体育骨干,平均每年举办150场文艺演出,观众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