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井中学课程改革成功的思考

昨晚参加了管理提升班第四节课“如何让农村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个班换成凉水井中学的新班级为例。张主任和凉水井中学老师展示了新班级经过20多年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成效。

凉水井中学曾经是市区比较好的中学包围的地方,优质生源几乎为零,一般生源所剩无几。在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龙校长的带领下,该中学进行了课程改革:

形式上,全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坐在一起,四面墙上挂黑板;在内容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进行了改革。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他们是知识的探索者、解释者和重组者。老师退居幕后成为背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看到这里,我心潮澎湃,不仅仅是因为接触到了成功的课改案例,更是因为六年前的点点滴滴又回到了我的眼前。

6年前,我们也在这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基于“杜郎口模式”的高效课堂。当时我是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当我安排全班围着坐的时候,同学们新奇的眼神还是那么清晰。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在绘声绘色的讨论或者兴奋的大笑,而我遇到的各种麻烦总是困扰着我。努力了两年多,开心痛苦了两年多。最后到了初三,换了班,课堂回归传统教学。这次课改给老师留下了一句顺口溜:学生坐成一团,老师不讲课,上课吵得密不透风。

虽然高效课堂最终被否定了,但我心里一直在想: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和终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展示的新课堂为何半途而废?这几年心里有很多猜想和想法,直到听了这一课,心里才豁然开朗。

张主任深入剖析了新课堂的“新”,并分享了成功经验。新课堂的“新”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内涵上;

首先要有一支乐于创新、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虽然老师从主体退居到了主导和组织的位置,虽然变成了后台,看起来要做的事情少了,但是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明确每节课给学生上课的目的和目标,指导学生怎么做才是合作探索展的正确方式,预测给学生上课后会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把握放手的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备课更充分,知识面更广,对课堂预设更仔细。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和表达欲。善于培养各组组长(小讲师)。如何培养小讲师筛选有价值的知识,如何展示。而熟悉课堂学习模式的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同学和大一新生起到导师的作用。

第三,课堂上要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凉水井中学的七步寄宿法和写作要求。课堂混乱有序,学习遵循规律。

终于,凉水井中学经过20多年的努力,真正成为了一所教师幸福感高、学生综合实力强、师生关系和谐的未来学校。

在这一点上,内心是很有教养的。同时,关于凉水井这样的新型课堂模式和高效课堂还有几个问题,期待得到一些指点。

1.有没有一个最优的班级容量?6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是否过大?

二是学生手头缺少资料,手机、平板等。基本都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大部分互联网都不用。这是新教室失败的重要原因吗?

一个三六十人的班级,无论是六人一组,八人一组,还是十人一组,都有将近一半的人是沉默的。一个学期或一年后,有的同学口语表达流畅,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的同学上课比较压抑,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原因是什么?

第四,教学进度太慢。凉水井中学摸索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如果有,进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