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堂阳和堂12室:商衰儒兴

所幸的是,晚清时期,一向重视家庭教育的常氏家族的教育并没有受到商业萧条的影响,反而学风浓厚,士子众多,形成了商儒之变,这是其他晋商家族无法比拟的。

因为常家注重教育,所以全家都是书香门第,人才辈出:如光绪年间,十三常李默,十四常和常琳淑,第一个以词章唱和;之后又与十四世常赞春、常、常书春、常浩春等联手组成梨花诗社。十四世纪的常、常回春、常殿春、常遇春、常佩春、常遇春、常、常琳佳、常春、常如春、常宝春、常建春、常泽春、常云春、常等二十三人相继加入。社址先设在车王村归和堂书房院内的“牧夫华多阁”,后移至太原新南门的黑娃关帝庙,供学生专心研究创作。

中国诗歌学会经过五天的会议,互读诗章,规定每月的日程,按时评比。后来增加了对经典的考查,研究训诂,互相质疑,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文史的学术团体,相当于当时太原的晋阳书院、凌德堂书院,被称为“省城文鼎”。由于诗社的名气越来越大,有外国姓氏的学者都试图前来取经。从光绪十三年(丁亥)到光绪十七年(辛卯),先后选了四集《中国社会的诗》。

常家不仅是榆次,也是省内最早办“新式学堂”的家族。大家在参观“常氏独楚派”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里就不介绍了。

晚清以来,常的专家学者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中国近代史乃至近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该馆选择其代表人物,并作简要介绍。

十二龄,字锡九,生于清朝嘉庆、同治年间。我从小就热爱医学。研究了历代医学著作,每次治病都有奇效,远近求医的人络绎不绝。我出诊的时候经常先去穷人家。谁要是高车马来接我,以后就去富家,我有钱可以请高大夫。穷人对我来说很紧急,所以我必须先走。病人拒绝准备酒和食物,甚至自己带烟,只是点上一根香,让自己随便抽,所以被称为“一根香先生”。很多村民联名赠送他一块牌匾,现在挂在祠堂里。他的儿子常也是著名的学者和书法家。

十三世纪,有五个字的李畅教是清代的一位大学者。他精通经典和历史,研究天文和地理。他对《左传》和《孙子兵法》有独到的见解,其诗效于陶渊明,具有田园风味。戊戌变法期间,他是山西仅有的三个参加北京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的举人之一(见《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隐居在东山寨,自称“盛世遗民”,以示愤懑。由于其强烈的变法维新思想,在他回乡后,对常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14世纪开始,常氏家族从商人家族转变为文人学者家族,对的教学贡献良多。

十四常林书,一字印,名为魏京岳斋。他是晚清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和学者代表。少年有神童之称,自十八岁起,在县乡秀才、举人考试中名列第一。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二十三岁,被财政部高级大臣、国子监敬酒人翁同龢(光绪状元之师)选中,学业大有长进,开始致力于“西洋史”、代数等新学。光绪二十六年回乡后,先合并族内私塾,开办新式教育,并租用太原马尚街黑瓦关帝庙。他带领出类拔萃的兄弟甥孙,褒扬淳、、、云藻等人,进行“封闭式”教育,成绩显著,很快使这所书院与晋阳书院齐名。光绪二十八年(1897),和他一起读书的赞春、徐春、林图被列入同一名单,这在三晋曾是一段传奇故事。山西巡抚岑春煊和英国人李提莫亲自到黑娃关帝庙,邀请他为山西大学新成立的翟系做政治经济学讲座。第二年,林纾中选秀才,被任命为户部支部主任。但他执着于教育,带着“丁友”归来。回乡后创办常氏土初学校,后增设女子部和中学部,改名为“常氏私立中学兼高中小学堂”;后被聘为榆次冯明书院院长,开创了榆次近代教育,为常氏、榆次培养实用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常麟书一生著述甚多,包括《外国史歌纲要》、《诗经释义》、《李益小记》、《中学知源录》、《经义纲要》、《读史大事集》、《现代文学简谱》、《左密集》、《林逸谈解》等。

常赞春,字,清代举人,民国北洋政府众议员,清史采访官。善篆,曾在大学堂专修“毛诗”,学识渊博,文章凝练,深得桐城派神韵。后来在山西大学任教,业余时间以书法自娱,对历代碑刻颇为考究。篆书的长度配合得很好,行列也很均衡,整个画面联系紧密,无懈可击。他的指画在清末民初很有名气。楷书接近褚遂良,人物性格特别强。清末民初,省内外的名人牌位都以他的“印额”为荣。在书法上,他也称自己是有中印书的一家人。此外,他还是著名的金石学研究者,收藏千余件,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宝。因为他的人品和学识,成为清末民初山西学术界的重要领袖。他死后,省内外人士前来吊唁三个月,从中不难看出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品有《金石谭》等。,有众多的序言和后记,是《山西县志》和《榆次县志》(民国版)的主要作者。新中国成立后,王先生的书画作品在晋祠特室展出多年。

常,字,是清举人。曾任李部外交部长、山西众议院副议长,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始于魏碑,后学唐李北海。他的书法犀利流畅。当时各行各业的牌匾都以被他题写为荣,与太谷赵铁山齐名。赵是端庄的,是挺拔的,各有特色。每次印碑文,都是作为年轻人写字的字帖。诗歌可以融化历史事件,但不死板,有独特的魅力。他去世时的挽联有“李北海为学者,王海洋为诗人”的美誉,颇为中肯。他是金宝矿业公司的第四任总经理。他的作品包括《西藏山中老人的诗》等。他和他的弟弟赞春在当时被称为“常氏二贤”、“常氏双子”。第十六代常乃德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盛宴,字仲安。光绪出生于1898年(1898),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系。毕业后,他在日本学习。回国后在燕京大学、上海知行学院、公馆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川康农工学院、齐鲁大学、华西大学任教授。历任《新华日报》、《论中国》、《舞狮周刊》、《工程》、《山西周刊》等报纸主编。严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与鲁迅、陈独秀关系密切,在他们主编的《莽原》、《青年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常乃德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的主心骨,被周恩来誉为“西南第一春雷”的“城市事件”游行的主要领导者,大后方民主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还参与创建中国民主同盟,历任青年党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央常委兼文运委员会主任,第一至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委员,国民党行政院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他以政治委员的身份去延安视察和咨询。因为他目睹了国民政府的腐败,却无法断绝与青年党的关系,内心处于难以名状的痛苦之中,抑郁成疾。他只有49岁。

盛宴一生以政治、杂文等作品闻名,擅长古典诗歌。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专著达400多万字。20世纪60年代初,台湾省文海出版社出版了《常先生文集》十卷。

此外,近代史上常的画家、专家、学者还有:12世纪的常冰、常吉、常毅、常敬、常兴;第十三位只有梁、立德、李艾、李平、立方、、、和;第14届蜀春、王春、地春、浩春、赵春、培春、回春、滇春、云早、林图、林俊、向春;第十五郭昭、冯契等。

清末民初,常家出身的大学生占整个榆次的四分之一以上。时至今日,海内外常后裔的专家学者仍层出不穷,其家史经久不衰,正是儒商世家的风采。

(展览:相关老照片、碑文、作品、绘画、图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