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第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开始,我们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很弱。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是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发挥作用。为了收到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主体。让学生明白:我应该如何预习、记录、思考、发言、讨论等。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同时还要考虑年龄差异,所以高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比中学生好,也更快的进入自己的角色。中年级的孩子要慢慢来,慢慢渗透这种意识和方法。

第二,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感到兴奋和快乐。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不要简单的否定或肯定,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从哪里想到的,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习兴趣才会浓厚。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以后会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角度出发,该帮就帮,该放就放。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对如何突破教学重点,如何分解教学难点有具体措施。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如何教育学生的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都要有计划地进行。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揭示矛盾,或者从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中创设问题情境。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深入浅出地讲解事物,抓住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发现。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或支配学生的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教师不应该满足于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回答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敢于质疑教师。即使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也要及时表扬和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也要在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学习、爱学习、会学习上下功夫,让学生不会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自己去探索、讨论、发现新的知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当然,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分组讨论,让学生获得探究、认知、创新的乐趣。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当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解释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方针,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时,就能最大程度地从事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探索、实践中学习。

第四,注意预习,培养自学。

真正意义上的自学,是学生自己学习课本,利用工具书,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从中获取知识,做到“知其然”,从而在新的教学课程中“胸有成竹”。学生不仅获得了能力的发展,也在认知渐进的过程中完成了自然进化。这就体现了大纲的重要性,要求老师把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起来。逐步教给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明确要探索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找到一个章节,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和启发,在学生的探究受阻时得到帮助,在不清楚、看似明白时得到引导。变“传授”新知识为“探索”新知识,充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在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往往会向老师或其他同学寻求解决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越来越多,有些事实喜欢在课本上查资料。有的同学可以从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得到启发,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有的同学从课外书上学习相关知识,有的同学更喜欢通过电脑查阅相关资料,但这往往有一个弊端,因为现在网上的“答案”太多了,反映出有的同学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直接反映出来了。一些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做实验。学生大胆实验,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实验的乐趣,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不断的启发、教导和引导,需要长期的、有计划的培养。只要我们足够重视教学,坚持训练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第五,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合作,从不同角度了解所学,丰富认知纽带,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然后队员之间要取长补短,互相鼓励,这样有助于克服自主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形成学习氛围,帮助那些不感兴趣的同学。他可以从同学那里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会带动自己的学习热情。从而解决知识问题,培养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尊重学生,实现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只有具备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任重道远,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只要我们的老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延伸到校园之外,学生就会终身受益。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思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迫,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应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加强。当一个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时,他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知识,广泛涉猎相关知识,表现出遇到困难时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肤浅地、形式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往往会失去信心,无法坚持学习。比如在讲授“圆的认识”时,要结合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箍圈游戏,把全班排成一个长方形箍圈中心,就有奖励了。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个老师,热爱老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努力把冰冷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老师应该指导他们设定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动手、动脑、言语交流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要尽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们要处处强调生活的科学性,同时要特别注意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和社会。学习《我的叔叔鲁迅先生》后,学生可以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窘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倡导主动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督促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