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学生?

青少年需要了解和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确行为规则,自觉尊重和遵守法律。规范行为习惯,培养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行为、明辨是非、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合法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认同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倡导者、自觉追随者和坚定捍卫者。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治的重要理念和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法律知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养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普及宪法知识,培养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身边的法律,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守法行为习惯。

初中阶段,学生将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法律知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程序思维,初步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的观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树立依法维权意识,树立有权利有义务的观念,树立对校园欺凌行为的防范意识。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中常见法律的基本规则。认识未成年人能够理解的常见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和法律责任。

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

了解民事侵权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了解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了解劳工权益及其保护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公安、道路交通、消防、环保、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务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

深化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识,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和惩罚的种类,树立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等常见青少年犯罪的意识;初步理解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以及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

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树立尊重司法的意识。理解程序正义对实现法治的作用,树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权的意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想办法解决问题、依靠法律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

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客观要求。

做一个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学生,请参考以下几点:

(1)掌握基本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我们的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要想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就必须铺设好自己的人生轨迹,走好自己青春的每一步。他们要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拒绝,学会保护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诱惑和侵害。

高中生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经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他们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要珍惜恋爱的心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坚决摒弃陋习,做守法学生。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喜欢接触新事物,但他们单纯幼稚,思想防线薄弱,容易染上恶习。因此,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和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应该是我们青少年面临的一个严肃课题。

我们要实现理想,就要时刻不忘纪律这个“天梯”,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把遵纪守法的精神付诸行动,从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小事做起。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不要在教学区吃零食。学生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该花钱的时候要节约,不该花钱的时候不要浪费。他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按时到校。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吹口哨,维护学校的良好秩序;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广交朋友。平等待人,善待他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互助,懂得包容;要正常交往,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戏弄别人。尊重老师,打招呼。交好朋友,不交坏朋友。

4.参加有益的活动,消除不良嗜好。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演讲等一系列有益的活动。

不要去网吧,沉迷游戏,进入没有通讯工具的校园。要充分认识现代通讯和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以及中学生热衷于交流和娱乐、沉迷于虚幻世界给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之,正在接受教育的高中生要学习和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自尊、自强、自重,自觉学习、理解、遵守法律,成为合格的、文明的中学生。

扩展数据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保障;

组织和体制保障

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司法部门、共青团和有关部门、组织参与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机制,共同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规划,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工作步骤,共同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法治青少年教育效果评估机制,推广法治教育先进经验。要把实施学校法治教育作为依法办学的重要方面,纳入学校年度考核。

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纳入综合(平安建设)工作考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将学校法治教育实施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帮助学校推进法治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是实施法治教育的主体。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重点在师资装备、课程实施、经费支持和体制机制等方面予以保障,抓好法治教育的实施。

(二)师资队伍建设

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法治教育教师队伍。通过各种渠道,确保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经过专业培训或专门培训并能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建立中小学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法治教育教学成果支持奖励制度。

提高全体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教育能力,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法律内涵,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

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官、检察官、律师、高校法学系教师等法律工作者的力量,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志愿者制度,建设稳定的法治教育兼职教师队伍,为中小学法治教育提供支撑。

鼓励高校探索面向研究生培养的青少年法律教育方向。创新机制吸引法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培养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业教师。完善法治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力量,为中小学法治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三)完善评价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评估机制。评估应当全面考察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法治知识、发展法治能力、提高法治素养和参与法治实践的自觉性。有利于激发学校和教师开展法治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评价应以本大纲确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为依据,将必要的法律知识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中高考要适当增加法治知识,把法治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关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把体现法治思维和理念的行为、态度和实践作为评价的重要方面,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探索建立青少年法律素养综合评价机制。

教育部门可以会同司法部门组织或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和地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总体情况进行评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组织可以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评估的研究和实践。

保障教育和教学资源

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等专业网站建设,提供形式生动、内容丰富的优秀网络法制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积极推进综合性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将基地建设纳入各地校外教育机构建设总体规划。

教育、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组织协作,鼓励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建立各类法制教育基地,为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国家机关、观摩司法活动、体验法治实践提供便利。

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开发面向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图书及相关产品,编写出版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期刊、课件、视听资料等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各地将法治教育教材和读本纳入免费教科书范围,积极创造条件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学校免费提供优质法治教育资源。

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科研力量,深入开展法治青少年教育理论研究,为法治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

要加大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课题,特别是面向一线教师,鼓励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

要引导大众传媒切实承担起法治教育的社会责任,把青少年学生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群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公益性法治宣传活动。

(5)经费保障

各级教育部门和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相关经费,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教育普及网站建设、教师法治培训、法治教育教学研究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学校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和实践资源。

学校应当将法治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设立公益基金或专项基金会,支持青少年法治教育。

参考资料:

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