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堡镇的历史文化

团堡镇位于马平川高山盆地,素有“川东门户”之称,交通便利,318国道、沪渝高速、宜万铁路贯穿全境。这里,风水自然。东有“利川关”石板岭,西有“玉笔朝天”的金子山,南有昂首挺胸、勇往直前的马鬃岭,北有波光粼粼的峡谷和浅滩。古镇因石龙寺而得名团宝寺,因清代商贸发展而改名团宝城。集镇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古建筑遗存,展现了历史与文化的结合。清代光绪版《黎川县志》说:“团宝城亦为城中大聚落。”团堡镇曾是清江县都亭里,民国时作为区公所设置。1949是团堡区,1958是公社,1996是乡镇。现在是团堡镇。位于楚蜀要道的团堡古镇始建于明初,是古川鄂路上的一个重要商业城镇。

集镇保留至今的冉氏宗祠,见证了冉氏移民的历史渊源和团堡古镇的发展历程。现任团堡镇工商联主席的冉瑞通老人,是冉氏移民的后代。他领着作者穿过大街小巷,讲述着古镇尘封的历史。明朝洪武五年(1373),冉汝彪被任命为四川酉阳的周知,派其弟冉汝龙到利川扩张地盘,先在中路、剑南,后至石南。途经团堡镇安乐坪村下麻溪时,在黑暗中迷路。第二天,我看到了这里奇特的风水,便利的交通,肥沃的土地。我以为在这里生活会得到发展,就以草为鉴,把土地扩展了几十里。冉的移民给团堡带来了四川人的商业意识。他们脱离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去工作和做生意。他们还在集镇修建了寺庙和祠堂,带动了更多的当地人进入集镇经商,为团堡古镇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古镇围绕石龙山而建,布局如鹿角。主街东西长约1公里,有磨甸子等三条车道,街前直通团堡河。古镇建筑以土家吊脚楼和众多四合院为主,或前店后栈,或前店后坊,处处体现着商业文化的气息。清雍正十三年(1735)“还乡”扩大了民间交流。古道上来来往往的商贾,来自邻近地区的人群和络绎不绝的香客,还有聚集在古镇上的文人墨客,强大的人气带来了古镇的繁荣——街上有很多经营日用品和土特产的店铺,还有很多茶馆、酒楼、客栈,依托古道贸易。酿酒、熬糖、碾米、榨油、粉丝加工、鞭炮制造、纺织、染坊、铸造等加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也很发达,街上的居民大多是商人、作坊主和手工业者。

有人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建设城镇的历史。这座有着600多年商业文明史的古镇,乘着现代交通的东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续写着新时期商业重镇的繁华景象。国道318的建设改线,使集镇扩大为三条主要街道,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00余人。近年来,该镇新建了商业步行街、龙头企业社区和客运站,实施了亮化、美化和饮水工程,为招商引资搭建了平台。一批龙头企业落户集镇,将团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财富。团宝山药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之一。解放前,团堡镇出了辛亥革命领袖甘基熙和国民党军队的少将。解放后,诞生了民国外交官文龙生。后来有两个清华的大学生在集镇考。团堡镇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地方,而且有丰富的古建筑文化内涵,如书院,寺庙宝塔,观音阁,冉氏宗祠,亭台楼阁,文人题字和富人的深宅等。有的保存完好,有的只留下痕迹。

作者拍摄了冉氏宗祠、贾冉古宅和位于城镇东西两端的姐妹塔——培风塔和义英塔。这两座塔建于清代,一座在山顶,一座在湖边。一个古朴典雅,直指苍穹,一个雕花绘色,倒影如鞭;一个崇尚文风,一个烘托风水。上面刻有不少文人墨客的题字,可见当时团宝之风盛。

团堡石板岭卡门,建于川鄂古道上,是清代保卫安百里教的军事要塞。卡门的印章上,有市南知府王廷珍亲笔书写的四个大字“利川之关”。两侧有王廷珍题写的对联:“执建平杰夫,兴利除弊,流传五年。这几年一直上下浮动,不过是为了保护人民;比丘赛崎岖,刊木随山,一望千里。在这里,门是关着的,边界将永远固定。”雄关险关终究挡不住江山更替的历史车轮。10月,1949,11,解放军某部击溃“且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关,解放了利川。随着318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的修建,雄伟险峻的卡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被遗弃在荒芜的石板岭。

有专家考证,团堡石龙寺是我州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1993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冉瑞通老人的陪同下,笔者参观了石龙山集镇参天古树环绕的石龙寺。穿过几座寺庙的大门,犹如穿越时光隧道,感叹古寺600年的长度。石龙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一楼两堂三厅。第一个入口是清朝光绪年间扩建的佛寺。门楣上镶嵌着一组青石浮雕。对联是:“鹤栖松上非佛国胜佛国,寺旁石龙为人,非人。”字里行间隐含的禅机,让红尘中的人无法理解。

走过佛寺,进入第二个入口,即明洪武初年修建的石龙寺。门楣上“石龙寺”三个大字,五龙环绕,门上有对联:“仙持灵山飞雨,龙藏风景烟。”寺内依次有诵经堂、修行堂、藏经楼。堂内柱子挺立,皆以穿方相连,无一铁一钉。额楼刻有“鱼柴耕读书”的图案,山墙绘有古典童话,多处碑刻记载着石龙寺的历史。寺庙的中央庭院中有一条由天然岩石形成的石龙,因此得名石龙寺。

石龙寺不仅吸引着渝鄂湘黔交界地区的香客,也是文人墨客的旅游胜地。清末秀才张定远到此一游,见石龙寺气势非凡,当即赋诗一首:“奇石瑰丽,幻如蛟龙,披鳞白云。”不是老婆婆唱雕,而是带着风雷到了第九名。"

虽然如今的石龙寺已经失去了“晨钟暮鼓行十里,诵经声不绝”的景象,但据寺内管理人员介绍,每月初一、十五或香火会上,寺内香火依然旺盛。著名建筑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先生视察石龙寺后,给人一种“鄂西古建筑群鹤立鸡群”的感觉。

石龙庙可以说是团堡古镇文化的根。许多关于石龙寺的神秘传说和民间习俗形成了古镇独特的文化。团宝街自古以来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认为与石龙有关,所以古镇很久以来就有“送火龙”的民俗。街上的一些老人仍然津津乐道这一壮观的场景:每年从正月初九到十五晚上,22名舞龙者手持两条70多英尺长的龙。龙的前面是狮子、头灯、龙舟,前面是一个四人抬的高架,上面绑着一对少男少女。送火龙的队伍在庙里烧香拜神后,就敲锣打鼓地舞到街上。这时,家家户户都携带自制的烟花到街道两旁燃放,把天空烧得通红。直到正月十五深夜烧龙才结束,这种民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在石龙山上,有一座抗日战争纪念塔,是国民党军政部第20补训处为纪念抗日战争黎川阵亡将士而竖立的。塔身两侧镌刻着“孝为民族,忠为国家”,“续烈士遗志,完成抗战大业”,塔底有“绿血千年”四个大字。另一个是团堡镇党委和中国旧城区促进会为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竖立的纪念碑。纪念碑表面镌刻着“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的碑文,碑后还焚烧着434名在对日战争中牺牲的利川战士的名字。

团堡小学已故老教师谢家谟曾在《利川CPPCC文史资料》上撰文,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团堡设立化妆训练所,招募训练士兵输送到抗战前线。7月7日,1941,补训部召集团堡军政各界人士5000余人,参加抗战四周年暨为战死将士立碑仪式。军政代表和民众纷纷上台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会场上爆发出“打倒日本”、“还我河山”、“还我血债”的嚎叫声。补充训练师二团团长陶子珍在大会上介绍了台儿庄大战的英雄壮举后,人们热情地唱起了《亮剑进行曲》和《保卫黄河》,5000多名群众在纪念塔前悼念抗战英雄。

中国党员地下、团堡小学校长冉殿芳以学校为阵地,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撰写校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小团体,小团体是保卫国家的后备军,锻炼体格,苦学本领,提高身心,我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不畏强敌,不欺弱者,依然勇敢真诚,一定要为人类的正义而牺牲!我们必须为人类的解放而战!”

为了唤起民众抗日报国的激情,国民党训练部还在集镇旁修建了耻辱亭和洗濯亭。亭上镌刻着“不忘破碎山河,谈及同胞血”和“半壁山河满民族仇,四周流水洗尽人间”的对联。据冉瑞通老人介绍,这两座亭子和抗日战争纪念塔在解放初和文革期间都被破坏了。上世纪90年代,团堡镇政府从粪坑中找到了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并在石龙山上重新建立。2005年竖立抗战胜利纪念碑时,耻辱亭上的对联也被镌刻在纪念碑上,让耻辱亭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励着世人。如今,两座纪念碑已成为团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源远流长的团堡古镇,被岁月抹去,却留下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今天的团堡是一个古镇。巴山,钟灵秀秀,一望无垠,景色奇特。龙居福地1,日照新晨。州府恩施的要道,是锦绣利川的东大门。

团宝建立于清初,沿袭旧制。新中国生机勃勃,秀美河山欣欣向荣。农田平整,池塘疏浚,五谷丰登,林木茂盛,猪肥牛壮。道路畅通,有许多新的村庄,美丽的庭院和繁荣的集镇。医学发展,商业扩张。重教尊师,人才辈出;尊老爱幼,精神文明。回望六十,红旗高;三十担兴风作浪,百花齐放。古镇新貌,山村人增寿。四周风景如画,欢迎中外宾客;围绕现场,频谱成为一个繁荣的中国。

精壮的团堡,蓬勃的气象。物是人非,人杰地灵,利川关,雄关卡门;五华天宝以山药闻名。左手托住龙腾的巨大洞穴,右手托住并爱抚着峡谷。它坐落在东方,有着高高的石板和陡峭的悬崖。西方有玉笔金山,青翠欲滴,甚至云雾林。马昂着头,勇敢地蹄着地,江面上雪花闪闪。文斗巴漆的故乡南通长顺,货物配送毫不费力,到达北方天府之国奉节、夔州。交通就像走来走去。外交参赞,丙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甘侯将军更是牛逼。与清华强强联手,频频进入交大,显示出一股精英之柱。

团堡很美,风景很惊艳。柳树挑逗鹦哥,花朵吸引蝴蝶。山上以石龙为主,千年古刹,蕴含洪武之魂;二孔插着玉龙,异彩大菜,盛开着瑶池奇葩。黄泥坡水库美丽如习字涟漪,东灵山堰,环境优雅如庐山瀑云。金子山团宝山吴韵山金玉满堂,四通洞观音洞响水洞光彩夺目。牛栏坪开满了五颜六色的牡丹,看上去就像洛阳花会。朱砂屯燃烧的桃花,陶醉在春风,可以像昭君的故乡。珍惜土地财力,山药、魔芋、烤烟猪和蔬菜,一堆堆开辟财富;商人聚集,金融、税务、保险、医疗、邮政越来越普及。

这是一座宏伟的堡垒,在历史上熠熠生辉。古老的银杏记录着沧桑,硬壳锤演绎着物竞天择。3复仇羞亭洗亭,慷慨鼓励正义;培风塔易应塔传播古今文明。抗战纪念碑,绿血千年,闪耀民族脊梁;4绩溪墓,精神永存,突出第一英雄5。首领石羊四眼之勇者舍命渡天险,石板岭卡门关炮火歼敌,驱敌万人。6口虽小,有小汉口的传说;龙泰不高,广闻岳龙门。长青街,记录沧桑,黄泥集,书写时代古书。

跃过团堡变化很快。浩瀚东风,吹枯拉朽;细雨春雨,抒情。党政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 *铸就千秋伟业;公仆勤政,关注民生,科学发展,一代代开拓宏基。综合治理,百凤朝阳,平安创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七桥拱月七,推陈出新,开古文明之先河。革故鼎新,不断进步。宜万铁路穿青口汲水,隆隆引擎描绘千年梦;沪-高蓉路直通川鄂湘黔,滚滚车轮激发盛世豪情。学历攀升,中考频频拿冠军;健康在进步,农业和医疗亲密无间。环保蔬菜构成超级大盘,走进博览会,高山牧业形成顶梁之柱,稳重而富有农家生活气息。烤烟万亩,金叶辉煌吊脚楼;山药1亿,柏玉柱扶持创业者。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竞争比例高;投资者来来去去,彭艳·齐飞。改善水源和厕所,用清泉滋润集镇居民;节能减排,荧光沼气清洁千村。电信村村通,远近同步;家里亮着灯,乡镇质量相当。朱砂屯野猫水是省州新农村的典范,黄泥坡大洞槽旧貌换新颜是典型。晒田坝高燕坝新田坝到处是胜利的歌声,旗鑫旗坪红旗招展。

如今,团堡开放发展如火如荼。来到日本集镇,创业创富也就水到渠成了!

未来团宝,楚天明星。党委胸怀大志,以人为本,洞察民情,顺应民情。干部转变作风,提高素质,投身于发展农业、富民事业。便民服务,有质量有水平的项目,男女老少称赞尧舜天地。明星集镇,保证成长发展和速度,士农工商享受改革成果)。气象氤氲,环境祥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诗曰:欲抱星入壮怀,乘风破浪画图;龙敢抱其豪气,满眼春色!

注意事项:

1龙脊指团堡中最有特色的带“龙”字的地名,如石龙寺、玉龙洞、龙头石、龙台等。.......

2史料记载:石龙寺建于明朝洪武初年。

3硬壳锤:一种罕见的树名,据说在石龙庙山上有600多岁。

4指阵亡将士纪念塔。

5指辛亥武昌的义士甘继喜的墓碑。甘吉喜,青口人。

6指1949 10。我解放军解放利川时,在石板岭卡门激战。在普通人的帮助下,解放军从悬崖杨思燕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7指解放前后团堡人在团堡独立修建的大小桥梁,如新桥、石龙桥、长月桥等。

(作者: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恩施分会会员,恩施诗词楹联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