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特点,

一.增强独立性

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那才是他真正独立的时候。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二十年。儿童独立性的发展有三个明显的时期:第一个是1岁左右。孩子学会走路后,有了一定的活动自由,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性的第二种表现是,3岁进入幼儿园后,语言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有了自己的交际空间,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交空间,独立性变强。而这两个时期的独立性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独立性主要是动作的表现,家长觉得可以完全掌握孩子。青春期的独立性有其特殊性,主要是心理和思想上的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成人感的体现

随着身体发育的逐渐成熟,孩子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当大人看待,不喜欢大人的反复唠叨,喜欢模仿大人。男孩模仿父亲的行为,女孩模仿母亲。当然,模仿行为也包括消极行为,比如抽烟、喝酒、化妆。还有的想享受成年人的权利,比如谈恋爱。模仿父母的思维(一个对老师吹毛求疵的父母,现在你不引导孩子尊重老师,他以后也不会懂得尊重父母)。这时候孩子不喜欢父母像孩子一样训斥,尤其是不平等的交流。“小孩子懂什么?”“走开,这是大人的事。”这是他们不想听到的。其次,我不喜欢大人的唠叨。

2、阻力的体现

阻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露骨的,直接和父母顶嘴,无论父母说什么对什么错都拒绝接受。另一种是隐性抵抗。虽然表面上不反抗,但是心里或者行动上却忽略了父母说的话,这也是让父母很头疼的事情。他们反抗的第一对象是母亲,其次是父亲,有的还反抗老师。小学的时候,家人就像守护着我的城堡。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回到家我都感到安全。到了初中,父母就成了干涉自己行为的人。有些询问原本是来自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却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约束,不开心。虽然抵触情绪在初中生身上有所体现,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在家里和父母闹。他们的反抗和父母的刺激有关。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父母的绝对权威主义,孩子的抵触情绪更明显。具体来说,有三个原因很可能导致抵抗力增加。

1),两代人价值观差异导致的叛逆。

由于对人生、理想、社会的态度和看法不同,两代人往往缺乏共同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强行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必然会导致孩子的叛逆。比如父母拿自己的情况和孩子比,我当时。或者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者希望孩子按照你的期望发展,而忽略孩子的性格特点(比如神童周淑英就是一个外向的问题)。

2)人类好奇心导致的叛逆。

家长有书或者光盘告诉孩子“你不要读这个”“孩子不能读”。你不说出来,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会让他产生看下去的想法。(只要处理巧妙,很容易避免)

3)偏见导致的叛逆

如果一个人被人讨厌,那么他说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厌恶。这种偏见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甚至可能让人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不管你说的是对是错,你都有可能被彻底拒绝。父母会不会惹孩子生气?答案是肯定的。一位学者指出,以下六种类型的父母容易惹恼孩子:过于固执、自私、封建思想、过多干涉孩子、不公平对待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意见。举例:不懂就问,问了就骂。小学还能哭,初中连哭都不会。

对策: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家长要注意两个问题:

(1)保护孩子的独立性和成年感。

在中学阶段,孩子应该有一定的独立性,否则,就是发育迟缓的表现。家长要尽量把孩子当大人看待,平等对待。但是承认保护孩子的独立性不是放纵。孩子还是需要教育的,他还处在半成人半小孩的阶段。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冷嘲热讽。如果你的孩子考得不好,与其训斥他:“这么简单的题都是错的,你怎么这么笨!”"不如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问题,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错。“这样既尊重和保护了孩子的成年感,也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育效果更好。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孩子的未来打基础,为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生存培养一些重要的素质。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学这个学那个,也是一种素质培养,但只是培养他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我们也应该培养孩子将来成为成年人的必备素质。如:责任感,爱心,善良,正直等等。去年3月8日,我让我的学生回去给他们的母亲洗脚。他们中的一些人做到了。学生们说:“我妈急死了,一再拒绝。说,‘你去学习吧。只要你成绩好,妈妈什么都不想让你做。如果你考得好,妈妈可以给你洗脚。“父母本可以有最好的家庭沟通,却让孩子觉得很无趣。

②学会与孩子交谈和交流。

走进孩子的世界,一个父子多年兄弟的家庭,就是一个沟通成功的家庭。有些家长除了学习生活的琐事,不跟孩子讨论其他问题,甚至认为孩子多嘴,对孩子是一种冒犯,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每天我都会问:“作业写完了吗?你考了多少分?有多少家长会问“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当孩子兴高采烈地跟你说学校的事,你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拐弯抹角地回到学习的主题,比如1,挤公交,家长教育他,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坐这班车。2.你不能分享学生们的喜悦和失败。考得不好,自然是批评。如果你考得好,家长会严肃警告他不要骄傲。还有比你更好的人。父母要让孩子愿意听你的话,要么是他对你的话感兴趣,要么是你的话在他心里,让他觉得自己的心思已经被你彻底了解,愿意听。但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很容易忽略这个道理,利用自己天生的权威,有意无意地为自己加油。

家长在与孩子交谈时要注意以下偏差:①不恰当的场合,如在饭桌上训斥,或在人多的时候揭露孩子的缺点,批评孩子的错误;我们应该真正挖掘他的优势。2欲望是错误的。希望孩子完全接受你的观点,或者按照你的要求发展自己。事实上,孩子在某些问题上与你意见相左是很正常的。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无条件认同你,这样明显会加剧亲子矛盾;例:一家人在逛街,她爸爸买了近千元的衣服。然后她爸爸对她说:“儿子,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挣很多钱!”妈妈问:“你没有将来赚大钱的欲望吗?”她说,“随便。”妈妈说:“你真没志气。你应该说,是的,爸爸,看着我。我一定会给你挣大钱的!”“心理学课上,讨论“幸福”的时候,有个男生说要拖着孩子走在秋天的夕阳下,我同意了。3态度错误要么没跟孩子说,却挨骂、训斥、挖苦;一个逃跑的孩子说:“我再也受不了我妈了,她用刀架在我脖子上逼我。“4内容错误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一无是处,有一种失败感。想想一个人,天天自己挑刺。谁想听?5错误的方式片面说教,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其实这也是家长不自信的表现。孩子正处于发育过程中,成长是跌宕起伏、反复的。有些家长太急于求成,和孩子说话就失去了耐心。几句话后,他们不欢而散。

第二,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你对自己的了解。在中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包括自己的身高胖瘦,都开始在意,有的甚至因为自己的外在形象不满意而自卑。他们会开始注意打扮,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

2.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小学阶段,孩子更多关注的是他人和自己的外部世界。现在他们经常问自己:我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个性是什么?我的能力和人缘如何?为什么我不如别人?等一下。

3、自尊心强的孩子,希望通过别人的评价了解自己,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包括父母。孩子开始希望得到父母朋友的尊重,不希望父母用责骂的语气跟他说话。他会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