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意义是什么?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面临着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如何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进一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如何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都需要教育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都需要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教育科研要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引领教育创新发展。

(一)提高认识,积极营造教育科研氛围。

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研究的认识,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知道什么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理解“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理念。只有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意识,他们才会不再觉得教育研究是神秘的,才会有尝试的可能。学校可以“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通过实地考察、观看视频,或者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等方式,向教师传授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环境,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树立“教育科研是教师生存的必备素质”等教育科研意识, “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课堂是教育科研的主阵地”,从而真正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创造条件,倡导教师参与不同层次的科学研究。

项目研究不是无米之炊,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因此,学校要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整体规划,加大投入,合理购置教育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为教师大胆探索、立志科研创造必要的条件。中小学要积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有条件的要编发简讯,加强与高等教育和科研部门或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强教师在国内的及时交流,选好教育科研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正式研究做好准备。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要改变“全员参与”的盲目取向,提倡教师“分层次参与教育研究”也就是说,对于新教师,要组织他们学习教学理论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或者在老教师的指导下,督促他们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鼓励他们尝试探索教学中的一些“直接问题”,比如“学生成绩差”。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或“中等水平”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围绕学科或年级建立小课题,研究将教育思想和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时遇到的“应用问题”,如“如何操作启发式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对于骨干教师,要在总结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注意选择符合自身教学个性的课题,通过对其教学行为的回顾、讨论等“反思性问题”的探索,提高其专业水平,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思想。

(3)注重过程体验,大力推广科研成果。

中小学教育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师的广泛参与。中小学教师要把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真正把课堂作为教育科研的主阵地,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笔记,开展案例分析和教师对话,撰写教学心得、教育笔记和个人在教育科研活动中的体会,从而增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项目成果的推广也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也要注重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从点到面,从部分教师到全校教师,乃至更大范围的推广。在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中,要力求实效。具体方法包括:一是直接应用,将成果直接应用到同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其次是转移或渗透,即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更广的范围,比如从语文教学转移到英语、数学教学,把科研成果中的教育思想提炼升华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第三,继续发展,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对原有课题进行再研究、再深化,使成果不断创新发展。在推广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具体采取什么方法,要看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应该机械地复制它们,而应该把它们“激活”成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转化教育教学的内在效益。

(四)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教育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学教育科研基础差,困难多。它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教师积累大量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另一方面,更需要学校和高等教育科研部门建立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全过程管理。即系统地管理教育和科研的各个方面。其次,完善科研成果的鉴定、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对学科进行科学的鉴定和评价时,鉴定和评价的主体和方法应该多样化。对于那些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要积极推广应用,对于那些虚假的“科研成果”,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将教育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提高适当挂钩,但应避免功利化取向。第三,建立全市教育科研网络。努力建设地方教育科研信息中心,横向加强联系,保持校际交流和资源共享;纵向加强引导,合理规划;聘请专家学者授课,或与高校教学院所保持密切联系,与他们合作在学校建立科研基地。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教学部门,配备适当数量的素质较高、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科研人员,深入各校具体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普通学校要做好选题和研究工作,组建一支合理的、有修养的科研队伍,认真做好科研工作,率先在本校推广和检验成果,真正使教育科研成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和具体学科的系统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对科学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的掌握是科学研究的保证。因此,中小学可以通过四种途径达到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目的:一是组织教师自行或通过教研组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各科实际情况,保证加强科研能力的针对性;二是把有一定科研基础或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送出去培训,接受正规的专业培训,再通过二次培训的辐射回来,让大部分教师提高科研能力;第三,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科研指导,通过教研活动和系列讲座,逐步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第四,鼓励教师自己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教育科研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