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和高中生的逆反心理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抱怨学生不听话,经常对老师和家长采取强烈的对抗态度。这种现象在处于心理断奶期的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尤为明显。其强烈的叛逆性和敌对性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日常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害的。如果任其发展,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缺陷。甚至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认清逆反心理的本质,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逆反心理又称逆反心理或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处于心理断奶期的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强,表达欲望高;好奇;反对;偏激等等,班主任掌握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

一,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1)独立意识强,表达欲高,喜欢标新立异,总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做出不同寻常的举动,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彰显自己独立的个性。

(2)好奇心。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东西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只禁止不做任何解释的时候,强烈的神秘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影视广告,不正规的网吧,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看。

(3)对抗性。人一旦持否定态度,也会对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持否定态度。比如老师对后进生和学习好的学生的偏爱,或者不公平的批评,都会造成后进生对老师说的话充耳不闻,产生逆反心理。

(4)极端心理。青春期的学生社会经验少,知识匮乏,考虑不周全,看问题太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洋洋自得,洋洋自得。

二,逆反心理的客观原因

(1)社会对青年学生的独立意识缺乏认同感。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被社会称为“大一代”。舆论往往担心这些孩子的未来,担心他们的自立能力,担心他们无力承担未来建设祖国的重任。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确实存在社会经验少、吃苦精神差、社会责任感不强等诸多缺点,但这些现象都是造成的。社会太关心这些孩子,总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忽视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孩子自立能力差的主要责任不在千千无辜的孩子,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在于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方法违背了人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和思维方式呈现多样化。但是,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缺乏正确分析各种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能力,往往盲目追求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甚至不加选择地接受西方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崇拜和模仿;这时候往往会和传统老师、家长的思想产生很多冲突。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及时采取说服的方式,很容易造成孩子产生反向的对立情绪。逆反心理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青春期学生思维活跃、自立意识增强的表现,但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变态心理。如果一个人经常被逆反心理支配,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生病。如果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不习惯,最终会失去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严重阻碍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家长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

第三,逆反心理的辅导与克服

青春期的学生可塑性极强,有强烈的自立欲望。老师和家长要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千万不要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把老师和学生看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把家长和孩子看作“听话者”和“被服从者”的观点,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和家长应该严格禁止对孩子使用命令,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义的。不要随意评论孩子的事情,尤其不要用“讨厌”、“你好笨啊”、“这样不行”之类的字眼,而要采取积极倾听的态度,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沟通交流

老师和家长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避免老师和家长因为片面的认识和狭隘的视野而在自己的认识上犯错误,产生“家长式”的作风,造成自己与孩子的心理对抗。同时,老师和家长希望郑彬融入孩子的生活,倾听一些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东西,与他们分享快乐和痛苦,从中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分辨什么磨是对的,什么磨该做,什么磨不该做,真正与孩子沟通交流,成为他们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郑彬才能克服他们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