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实验中学的社会评价

建华中学当初是私立的,但陈校长接手后,改组了校董会,调整了机构,聘请了其他教师,把教师作为学校的立校之本。他邀请了当时温州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来授课和任职。如夏夜(剧作家)、沈炼(后来的著名教授)、曾庚西(著名书法家)、潘成连(著名中医)等人,都在温州实验中学留下了辛勤耕耘的足迹。

解放后,市领导对学校也特别重视,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日益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温州实验中学的许多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成绩,有的教师还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在职教师形成了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学术研究和进步的教研氛围。如董兆寿(初平)、黄世忠、叶长海等教师先后成为著名的专家教授。学校非常重视师资的调配和师资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越来越好。即使在1958和1959,学校依然没有放松教学工作。正因如此,上世纪50年代末,学校党支部在市教育局的授意下总结经验,向全市所有学校介绍“抓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给当时教育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60年代,逐渐强调“教学第一”的原则,学校领导积极转移工作重点,进行调整,并在市委召开的文化卫生系统示范单位党支部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温州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政治先行,思想、教学、劳动三丰收》的文章,介绍温州市实验中学的先进经验。1963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社论,中央印发《关于当前中学教育的若干意见》。学校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双基”,在学生中开展比、学、赶、帮活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刻苦学习蔚然成风。经过长期努力,1977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十所重点中小学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的春风提高了教育地位,教师的专业学习意识增强,教师队伍得到优化,教学和科研活动质量逐步提高。在此期间,多位老师在国家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鲁老师“中国指南针出于唐代”的研究成果将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向前推进了300年。尤其是80年代后期,学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聘任制,成立教研室,教师钻研业务、注重教学质量蔚然成风。课间实行“千分制”竞赛,中考成绩逐年提高。

高且在全市名列前茅,一大批敬业勤奋的教师受到社会的认可。温州市实验中学、程增辉、胡楚平、叶、潘在鹿城区组织的课堂教学评选活动中获奖。张淑琴、池澈先后被授予“温州市劳动模范”称号,池澈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时,学校开展了“异步教学法”、“英语三L教材”、“数学自学法”等教学课题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7之后,两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爱生奉献”精神,禁止教师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对表现不佳或不适应本职工作的教职员工进行试聘、待聘或解聘,教风更加淳朴。同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条例》,实行师徒制、专题培训、参与项目实验等,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此期间,温州市实验中学的老师在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程评选中始终名列前茅。青年教师胡珏、朱力、谭、、陈继江、、戴晓红均代表温州参加全国、省级业务竞赛获得一等奖;胡珏、朱力被评为省级教学新秀,王武义、陈峰被评为省级特级教师。5名教师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在校教师本科率达到70%。学校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推进教学改革,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大中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撰写论文获奖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每年在市级或市级以上设立的项目超过65,438+00个。王朝书老师、胡珏老师、余满潭老师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主体性参与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和王武义老师的《新世纪美术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分别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九五教育规划重大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2年,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温州市实验中学聘请外籍教师资格(证字第3303043号),来自姐妹校英国雷丁帕克学校的女教师Ann Munday小姐来校进行短期教学交流。从那以后,外教每年都在培训学生的口语和外语老师。同时,学校还选派干部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进行短期培训和教育交流,组织学生赴国外参加英语夏令营。同年,温州市实验中学获准面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首批引进了金哥、王等23名教师。骨干教师的不断加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5之前,学校拥有名师名校长7名,省市级教学新秀25名,市级一等奖教师50余名,市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80余名。名师以其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打造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校园,构建了一个充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课堂。

建校的前30年,情况变了,事件接连发生。从建校之初,经过抗日战争中的艰苦环境,民国后期各行各业的衰败,乃至解放后文革前的各种政治运动和斗争,广大学生既能关心国家和社会,又能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时代的热潮,始终以勤奋学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