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各门课程。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开发每门课程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每门课程中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备课,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要全面、简单、自然。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时刻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时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教育内容。

德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逐步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活、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和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和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 * *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语文课要充分重视课程的人文内涵,在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和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热爱自然和生命,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革命传统,尊重人类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数学课要引导学生在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学习各个领域的数学知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活动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在引领学生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认识的同时,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学习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收集、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总结与评价等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历史、历史与社会的课程,在认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培养爱国情怀,开阔观察世界的视野,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人生理想。

地理课在学习乡土、中国、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全球性问题和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体育、音乐、美术、美术等健康艺术类课程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技术以及参与、欣赏和鉴赏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崇尚美、热爱生活、尊重创造和热爱祖国的艺术、尊重世界各国的艺术品质。

外语课要把课文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结合起来,特别是要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生动直观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各科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兼具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深刻把握各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理解课程的内在规律和教育价值,使教学过程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应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和特殊教育要求安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近在各类社会资源中开展。

教育部门要建立具有各行业特点、具备一定条件、可用于中小学实践课的社会实践基地,协调指导中小学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协调解决学生安全、经费保障等问题。

社会实践基地应具备场地设施、安全保障、专业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活动日程等基本条件。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性课程实施方案,指导各个环节和步骤。

要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等。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等社会实践资源,打造全社会的公共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历史遗址、名人纪念地、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进行,并结合德育、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

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到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看望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结合德育、语文、历史课程涉及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在重大历史纪念日和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法制教育可以满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法院、律师事务所、监狱、未成年人看守所进行道德教育和专题法制教育的要求,了解立法的民主进程(符合地方规定),旁听案件审理,开展模拟人大、法院等活动,参观监狱、未成年人看守所等。

可以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音乐课、美术课,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享受文化艺术教育。可以去艺术团、艺术院校、影视基地、电视台、电台、录音棚、出版社、互联网公司等。去现场体验一下。

科学教育可以到科技图书馆、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高科技企业、使用高科技的公共设施,结合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亲身体验,现场体验。

国防教育可以去军事博物馆、军营、国防设施,结合国防专题教育的要求,开设德育、语文、历史、地理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和亲身体验。

环保教育可以去环保节能展览馆、水族馆、空气质量监督机构、污水处理企业等。,并结合德育、语文、地理等内容和环保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可在交通队、派出所、急救中心、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和专项安全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

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可以到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结合德育课和相关主题日,尽可能开展慰问和服务活动。

健康教育可在专业运动队、体育研究所、心理咨询机构、儿童保健机构进行,结合体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涉及生产、销售、消费、税收、金融、保险、证券等相关内容。可以去相关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税务所、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进行现场授课。

各地中小学要挖掘当地资源,利用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农田、林区、牧场、湖泊、海洋、质量信得过企业、质检机构、港口、机场、航天企业、发射场等,开展农村发展、城市建设、农林牧渔、产品质量、航海、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现场教育。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氛围。要以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重点,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确保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营造独特的育人氛围,使教育引导体现在学校生活的细微之处,体现在师生的相互关心和爱护中,体现在班级和团队组织的温暖和鼓励中,体现在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爱护和帮助中。要扎扎实实开展师德教育,建设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的优良教风,倡导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时鼓励学生进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要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观点和不良的情绪。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落实《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设勤奋、积极、认真、诚信、充满兴趣、乐于探索的良好学风,倡导学生把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作为自己的学习目的,把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热爱动脑,努力学习,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项作业,好好听讲。学生学习>-j实践经验和行为表现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要认真做好班级和团队工作,树立团结友爱、互助互爱、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当主人的良好班风,倡导营造充满正气的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帮助他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共同做好集体的事情。中小学校应有自己的校训、校歌、校徽、校徽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现学校的特色和教育理念。

优化美化校园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隅一景都体现出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从当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有条件的学校要在校园内种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没有绿化条件的学校也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精心设计校园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建校史陈列室和* * *青年团、少先队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如黑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和建筑物,来体现教育理念。可以张贴和悬挂革命领袖、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优秀人物的肖像和格言警句,制作和设计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和文字,绘制和创作漫画,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条件的中小学要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和校园网的作用,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月十一日国庆节和教师节、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毕业、入队、离队、入团、成人礼等特殊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并在国旗下发表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生动具体的讲话。开展课外科技、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广泛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每学年应组织运动会和各种形式的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读报、演讲等活动,积极开展优秀儿歌、童谣、童谣的创作、演唱和朗诵活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也要结合自身的文化、习俗和节日,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小学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重视课间尤其是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中小学校要保证* * *青年团、少先队每周的活动时间和条件,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和团队活动的有机结合,支持团队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现有品牌活动,鼓励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活动。

利用每年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把集中活动与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全年开展的民族精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在各种课程中交流和介绍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和发现在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中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的团队会议(日)、社会实践和参观活动为重点。特别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大事有机地纳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中。要因地制宜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既能突出“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的某一方面,又能进一步具体化;还可以选择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体现民族精神,将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生动地结合起来。要上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第一课。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当尊重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因地制宜,既体现知识性和科学性,又突出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应当向学生开放校园网络设施,提供大量健康向上的内容,为中小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学校上网场所管理,切实规范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有效过滤和治理进入校园网络的不良信息。要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问题、信息选择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以及网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和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

要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和研究中小学生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抵制脏话连篇、不健康口袋书、非法彩票等不良现象。

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班主任工作。

中小学班主任要以班级工作细节为契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经常性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件;关心、理解、引导和教育体现在整体和个体两个层面,注重心理疏导,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教育要体现在每天的细节中。要特别注意挖掘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教育因素,如早上迎新、课间十分钟指导和练习、安排午餐、与学生交流、课外活动、放学后打扫卫生等。,并结合具体学习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教育要体现在每个学期的细节中。要特别注意挖掘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教育因素,如开学第一次讲话、安排座位、制定班规、选干部、安排教室、班组长会议、集体外出、评选先进、填写学生成长手册、与老师沟通、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等。结合具体班级管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教育要体现在每次接送一节课的细节上。特别注意挖掘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教育因素,比如第一次见学生,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形成班级的舆论氛围,入队,留言等。,并结合具体教育场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要求,既要重视主题教育活动,也要重视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小学德育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强化学校党组织的保障作用。德育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各负其责。

在教学管理中,要对课程德育的实施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把德育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检查。及时交流和推广经验。

在学生管理上,以教育为导向的制度和管理措施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评价学生的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杜绝以分数给学生排名。

在教师队伍管理中,要引导教师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来开展教育,不能仅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采取不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