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学校》

《中国学校》是BBC关于教育方法的纪录片。据说中国学生很优秀,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很有名气。让中国先生去英国顶尖中学教一个月怎么样?

纪录片分为三集,每集时长约50分钟。讲述了中国顶尖教师在英国给初三学生支教之旅的故事。最初,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招募了50名实验人员。在中国,一个班有五十多个学生是正常的。但在英国,重要的是按能力分班,一个班30人是上限。学生人数增加带来的纪律问题是我国教师面临的第一个困难。

纪律,学科

有五位来自中国的老师,教授普通话、数学、语法、科学、社会教育和体育。众所周知,学校里的老师有绝对的权威。如果因为说话吃零食等越界行为受到批评,学生往往不愿意冒险出丑,大胆冒犯。纪录片中,英国学生上课交头接耳,玩手机游戏,突然唱歌,甚至带水壶烧水喝茶。《中国老师》的点名批评在这个异国他乡完全无效。

他们认为老师不总是对的,学生有质疑的权利。于是我被点名站在外面想墙,只有好奇和好笑。在采访中,中国的一位老师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听话的。”仔细想想,从小到大,除非遇到上课特别差的老师,学生可能会违反纪律的形式去反抗,但一切都会靠班主任的训斥或者领导的训话来解决。但是这种听话是好是坏呢?我不知道,环境就是这样造就人的。

英国学生在实验中就不能素质差吗?我认为远非如此。有时候我们会把经常违纪的学生称为“坏学生”,但在英国,学生认为自己的素质不能用它来定义。同样,学霸和学渣也不能成为学生好坏的区分,人人平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学生的不适应成为了老师教学的障碍,表现不好的前两周就这样过去了。时间进行到一半,英国老师觉得势在必行。

研究

一般的语文课,从入场到下课,老师大部分时间都站在讲台上。先用很少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再深化拓展练习。在不按年级分班的教室里,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老师只有一个教学大纲。学习是一件主动的事情。不进则退。不学就输了。

英语班一个班20个学生,细分为几个小组。英国老师要做的不是灌输知识点,而是思考如何将教材形象化。他们的出发点从来不是学生能获得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

两国教学理念的差异导致进步偏差很大。影片中说数学老师教正余弦定理,15分钟讲完定义和所有知识点,一周就把这一章的内容全部教完。英国数学老师每周不止一节课讲定义和知识点,会把每一个符号变成人生中值得纪念的点。对比不同的班级,英国的学生都跟不上前者的进度,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对于后者,他们很容易就学会了。

压力

众所周知,学习是校园压力的来源。上学肯定有考试,考试会有排名。一切都是竞争。从小学到大学再到步入社会,这种无形的压力其实已经帮助我们塑造了强大的抗压能力。

既然是中国式教学,自然引入了竞赛模式。根据实验要求,学生需要在最后参加期末考试。平时考什么由老师自由选择。出其不意是中国老师的惯用伎俩。在一次课上,数学老师突然给英国学生做了一个小测验。收获的反响并不好。一些学生在考试时公开询问旁边人的答案。而且测试结果也不理想。

竞猜可能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中考体育考试就是一头凶猛的野兽。作为国考,学生要想顺利进入高中,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英国没有这样的规定。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不要仅仅为了兴趣爱好而去考试。为此,第一次要跑步的英国同学有点崩溃。

一半的学生在长跑测试中失败了。一个学习很好的胖子因为落后而开始哭,这不是个例。他们不喜欢这种竞争或压力。习惯了自由,很多人突然被束缚,脸上满是愁云惨雾。

我印象最深的是,获得第一名的小女孩因为投实心球失败而泪流满面。考试最后一天,无法承受高强度的一天考试,身心极度疲惫。最后放弃了几次体育考试。在中国,我觉得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机会,没有人会轻易放弃。

特性

两周后,由于教学不佳,中国的老师引入了更多的中国管理。首先,班干部,有一定的权力,学生可以自己管理自己。接下来是坐在一起的制度,一人犯错,集体受罚。连续几项措施取得了成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其实数学课不一定是干的。中国的数学老师特意从中国订购了九环系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有趣又符合逻辑的游戏,大家都沉浸其中。平时优秀学生的存在感大大增强,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信。

中国教育有什么特点?大家会想到以下几点:周一升国旗,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在实验中,中国老师也把这些带到了英国学校。平日里不喜欢我们教育方式的学校校长看到广播体操也开心。当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晚自习,很冷门。此外,中国先生还向英国学生传授了一些国学知识、传统舞蹈和美味的饺子。

如果讨论两国的相似点,那一定是考前认真复习。转眼间,四周过去了,检验结果的时候到了。

结果

喜欢英国老师的判断,一开始我以为中国教育会输。毕竟不规范的学科环境,不明确的学习态度就摆在眼前。

结果中国教育赢了。每科平均分比英国学生高十分左右,连中国老师都说是奇迹。但是,分数并不代表什么。中国和英国都在相互学习。

影片中,中国先生还说,如果去掉英国的就业和社会福利,英国学生一定会好好学习。总的来说,学习优秀的志愿者中只有一部分人喜欢语文教学,其余的可能持相反意见的更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整天沉浸在学习的海洋里。

纪录片到此结束,其背后的问题仍然具有很大的探索意义。纪律等于僵化吗?性格和学习有矛盾吗?压力竞争合适吗?也许现在没有答案,也许有,但这个时候我们只是别无选择,只能感恩。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