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数学
为了让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包含更多的数学知识,我们会把孩子的学习用品和接送卡统一用孩子的学号编号。孩子对自己和别人的学号就像对自己的名字一样熟悉:(1)在学习邻号之前,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学号的邻居,三人一组手拉手告诉大家,谁是你学号的邻居?在学习奇数和偶数之前,让孩子拿到与所学数量相同的积木,两两放置,最后让他们去探索发现秘密。(2)学习数的概念。老师每天都让孩子统计来了多少个孩子,来了多少个男孩女孩,没来多少个孩子。数一数吃饭的人数;数碗和筷子的数量;每天上楼下楼,数一数有多少级台阶。(3)学习空间几何概念当孩子用左右手吃饭或学画画时,可以提醒他们注意分工,让他们回答:左手拿什么,右手拿什么;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练习、队列和各种游戏活动,如“上提”、“下蹲”、“前进”、“后退”、“右转”等,让孩子理解方位的概念。带领孩子跨过“小沟”,跳过“小河”,可以建立孩子的距离感;老师也可以教孩子徒手弹一首儿歌。玩法如下:骑马上山打虎。有节奏地向四个方向转身,向各个方向弯曲手肘再向前伸展,做一个瞄准枪。(4)学习量的概念。看看比比大人小孩的衣服。哪个更大?哪个更小?棉衣和衬衫哪个厚?哪个更瘦?把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称一下重量,以确定哪一件轻。哪个更重?玩积木的时候,比较哪一个比较厚?哪个更好?同形状哪个更大?哪个更小?教师要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知道这些程序的时间顺序,有助于孩子在头脑中建构这些事情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在读书的活动中,老师在引导孩子理解每幅图片之间的逻辑联系时,也可以注意它们的时序关系。
(5)在学习分类之前,要求孩子根据篮子的标记整理桌面上的玩具,篮子有时颜色不同,有时形状不同。
第二,边走边学数学。
老师带孩子散步时,可以让孩子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比如有的屋顶是三角形的,房屋的门窗是长方形的,树干粗树枝细。让孩子们找出幼儿园里植物的种类。有多少棵树?有多少棵大树?有多少棵矮树?教师可以进行定向教学,引导幼儿描述近景和远景,与幼儿一起体验不同情境下的上下、前后等空间位置。比如从下面往上看,我们上面是什么;站在高处往下看,我们下面是什么。
第三,在整理和收拾玩具、书籍、衣服的时候学习数学。
要求孩子把东西摆放整齐,最大最重的玩具放在柜子下面,最短最薄的玩具放在柜子上面,一般的玩具放在柜子中间。当孩子寻找他们的玩具时,让他们说在哪里找到的,并教他们说“在柜子里”、“在床下”和“在窗帘后面”等等。再比如,孩子自己学穿衣服,不仅要区分身体的前后,还要区分衣服的前后、上下,这也是帮助孩子掌握方位的好机会。
第四,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积木游戏可以让孩子认识平面和立体图形;娃娃家游戏让孩子有条不紊、有条不紊地学习做各种事情;玩水沙游戏,让孩子感受和体验量与量的守恒;超市游戏(或商店游戏)能让孩子学会将各种商品分类摆放,并学会数数,认识硬币和数字的运算等。而各种体育、音乐、语言、民间游戏也都包含着对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因素。比如儿歌《数数歌》《上下拍掌歌》。
五、在偶然事件中学习数学。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偶然事件,老师也可以引导,让孩子去观察、去理解、去讨论,帮助孩子积累数学经验。比如孩子生日带了一盒蛋糕,老师可以启发孩子讨论:怎么给大家分一块,怎么给大家分一样大的?
总之,儿童活动中的数学非常丰富多彩,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处处接触到数与形的现象,将数的意识渗透到儿童中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用“生活体验”的意识,抓住一切教育孩子的机会,让孩子在轻松、快乐、自然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积累丰富多彩的数学经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