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作云的莲蓬角第一次出现。

孙作云跟随闻一多先生学习“语文”,选修了《楚辞》。师生相对而坐,上课就像讨论。半年后,读完《田文》,为孙作云的奖学金奠定了基石。连续听了两年文老师的《楚辞》课,又看了文老师的《高唐神女传说解析》,引发了九歌里的“山鬼”也是高唐神女,山是巫山,鬼是神女。《九歌·山鬼篇》是楚国宫廷祭祀祖先或高媒的运动。闻先生听了这个意见,非常高兴。他在1936年4月3日给游国恩的信中说:“清华学生孙俊写了一篇《〈九歌〉》的文章,大意是说山鬼是巫山神女,名单很多,大体可信。在文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下,第一篇学术论文《九歌考》于2005年10月18日在《清华学报》第4期11卷发表。孙作云是当时清华校园里有名的书呆子。曾任《清华周刊》杂志编委,5月出版《现代派诗歌》1935,出版多部新诗。

1936(24岁)毕业,文学学士。同年秋,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文学院,导师为闻一多先生。在此期间,孙作云主要致力于《九歌》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有《九歌》、《九歌》、《沈湘》(本文为大学毕业论文),《九歌》不是民歌,《楚辞九歌》的舞曲结构由青木雅子翻译。孙作云的学术研究源于《九歌》。古代祭祀适合他的阶级地位,《九歌》里的神和地不是一般人可以祭祀的。于是提出“九歌”是楚国国殇之运动,这一学说成为“九歌”研究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流派。孙先生在温先生的学术道路上推进了九歌研究。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清华的校园,炮声和飞机声隆隆震耳欲聋。19年7月,孙作云将文先生送回湖北习水老家后,听说其奶奶已经去世,于9月29日前往老家休学。1938年7月,回到北京,在“东方文化事业委员会”任编辑,参与《四库全书》目录和摘要的更新工作,历时三年多。编纂了《经典·诗经》目录、史部·金部目录,协助编纂了《细分·艺部》目录,补充了《史部·地理部·方志·东北郡》若干篇,细分·艺部·曲奇·游戏摘要10余篇。

1941年秋,孙作云被北京大学文学院聘为讲师、副教授,讲授《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民俗学》、《楚辞》、《中国古代史》。这时,我除了写《董军九歌考》(1941年)之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史前史的研究上。主要著作有:《蚩尤研究——中国古蛇族研究》(1941)、《夸父盘湖狗丛林研究》(1942)、《费廉研究——中国古鸟族研究》(1943)等。饕餮考证——中国青铜器纹饰图腾痕迹研究(1944)、后羿传说考证——初夏蛇、鸟、猪、龟之争(1944)、中国古代鸟氏族长考证(65438+)。

1957年改写时,更名为《周先民以熊为图腾的证言》、《泰山礼俗研究》(1942北大印刷讲义)。“八考中,很多前辈不发,用图腾崇拜来探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细节。证明蚩尤以蛇为图腾,商贾以燕子(黑鸟)为图腾,周人以熊为图腾。中国古代史的“三代”是由三个氏族发展扩大的,对中国氏族社会的图腾制度有开拓性的研究。因为研究图腾制度,很多朋友戏称孙作云叫“太阳图腾”。孙作云从《九歌》流传到神话传说和民俗研究,不能不追溯到他学生时代对《九歌》的研究。《九歌》是一首抒情诗,它描写的许多神灵既有神话研究价值,也有民俗学研究价值。因此,对九歌的研究促使孙作云去探索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

在此期间,孙作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师,并担任中国学生联合会出版的一本杂志的编辑。孙作云曾让齐白石画一只螃蟹,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横行霸道,用作目录插图,因而酿成大祸,与上司争吵,愤然离职。为了收支平衡,我曾经在中学教过语文,弥补生活的困难。

1988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孙作云喜出望外。1946-1949报考东北临时大学补习班,任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讲授《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楚辞》、《诗经》、《中国新文学研究》等课程。同时还担任沈阳博物馆研究员,主编《历史与考古》、《国立沈阳博物馆学报》,编辑出版《三海岁月集》(即纪念金毓夫先生60寿辰随笔)。1948随博物馆迁至北平,并兼任中国大学教授。

1946年7月5日,闻一多先生在昆明被刺。孙作云在《缅怀多位老师》一文中说,“他认为我是一个可以继承他衣钵的人。1938 12 1闻一多从昆明给孙作云写信说:“同学中没有一个人比你更了解我。学习就是这样,其他都是显而易见的。“闻一多悲剧的发生,是孙作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