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宝中学
讲的是陈赓在长征途中遇到的一个坚强的小战士。看着他又冷又饿,心疼。于是他下马让小战士骑,让他吃自己的口粮。
小战士说他身体强壮,拍了拍腰上鼓鼓囊囊的包,说他吃的很多,陈赓只好作罢。
当他走出很远的时候,他突然觉得不对劲。当他回来时,发现小战士已经牺牲了。
在他的包裹里是一块黑色的牛膝骨,上面有几道深深的牙印。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很多,都记录在陈赓日记里。
从1937年8月到1952年6月,陈赓将军在军旅生涯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一点一滴都被记录了下来。
1961年,陈赓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58岁,伤透了陈赓妻儿的心。
傅亚和陈赓从20世纪40年代就认识了。他们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和战友。
陈赓的去世对傅涯影响很深,他经常看着陈赓的遗像和遗物发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傅涯决定将陈赓的日记和散文作为传记出版,这本书后来成为《陈赓日记》。
2010年,傅涯病逝,享年92岁。
她去世后不久,陈赓的子女向中央提出申请,希望将陈赓将军的陵墓迁出八宝山,与陈赓的前妻王根英合葬。
这一要求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同意将陈赓将军墓迁至湖南湘乡。
这到底是为什么?
陈赓出生在江门,祖父是湘军将领。陈赓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又受到封建思想的制约,包括家人包办的婚姻。
对方是陈璧君,比陈赓大两岁,家庭背景不错,适合到陈赓家。
但是,其中一个是14岁,另一个是16岁。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婚姻,更不知道什么是夫妻。
陈赓只知道自己不喜欢这个女孩,但无论他怎么反对,怎么闹,都无法阻止婚礼。
1916年,还在湘乡县东山高级小学读书的陈赓,在新婚之夜毅然离开了家。也许是革命之火点燃了他,也许是为了摆脱包办婚姻的枷锁。
简而言之,他加入了湘军吕涤平部,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陈赓和王根英的故事,始于中国生产者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当时陈赓负责保卫工作,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参加会议。
他们早就认识,陈赓对王根英一见钟情。这次见面让陈赓感到无比激动,他决定表白。
作为虚无,陈赓的表白方式真的很大胆,很激进。会议期间,他亲自写了一张小纸条,塞到王根英手里。
我认为邀请* * *共进晚餐或约会是一种谨慎的诱惑。但王根英打开纸条后看到的是:“根英,我爱你。我现在正式向你求婚。”
王根英也是一个清新脱俗的奇怪女孩。看到这样的内容,她脸不红,心不跳。她淡定地把纸条叠好放回口袋,客观冷静地结束了当天的会面。
这个通知出现在党员代表站的布告栏上。
陈赓有坚忍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他写了一本新书:《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第二天,这封信无疑又被贴在了代表站的公告栏上。
陈赓三次修改书,无论如何赤裸裸地表白,对方都不为所动。陈赓前一天写的信,第二天路过公告栏肯定能原封不动地找到。
陈赓对革命、对理想甚至对生死从不退让,从不放弃,爱情也是。王根英对他的表白越是漠不关心,他对这个女人就越是好奇和欣赏。
王根英出生于上海,1907。他从9岁起就在一家棉纺厂当童工。16岁时接触革命思想,后加入反帝爱国运动和* * *产党。
她作为上海代表参加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20岁。
能干,勇敢,独立,陈赓越来越爱这个女同志。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和“示众”,让他感到很苦恼,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而全国各地的代表都在等着看这场苦情剧。如果最后不了了之,陈赓的脸就挂了。
这时,周恩来同志出面指导陈赓,说陈赓在恋爱中像个俗人,根本不懂恋爱的艺术,只知道不计后果,不讲究策略。
在和邓的帮助下,陈赓和同志成功地结婚了。婚后一年,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陈知非。
革命时代的爱情,简单来说,无非就是你想要什么。
然而,维持这种关系是极其困难的。陈赓和王根英在一起呆了很短的时间,然后王根英回到了上海,而陈赓去了南方参加南昌起义。
甲午战争爆发于1932。王根英负责照顾伤员和筹集药品,但他被叛徒出卖,很快被捕。
在狱中,王根英对党保持了高度的忠诚,吃了不少苦头,但从未泄露任何有关党的秘密。并组织服刑人员学习文化知识,与敌人进行艰苦的斗争。
直到1937全国抗日阵线成立,才被周恩来成功解救。
出狱后,王根英在战友的护送下来到陕北,与陈赓重逢。阔别六年,夫妻俩相拥而泣,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那天晚上,他们谈了一夜,没有疲倦。王根英小心翼翼地讲述了她从未告诉过任何人的狱中悲惨经历。当她找到丈夫时,她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陈赓再一次对这个女人感到钦佩和珍惜。虽然是女儿,但六年多来,她始终对党始终不渝,面对威逼利诱从未懈怠。陈赓深受感动,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任何人。
1939年2月,日军集中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全方位扫荡,准备一举攻占冀南抗日根据地。
陈赓率八路军386旅展开猛烈伏击。经过三天三夜的诱敌深入,他终于把日军领进了包围圈。
这场战斗从3月8日开始,持续了8个小时。陈赓带领战士英勇作战。虽然在武器装备悬殊的条件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对陈赓来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不仅因为战斗的结果,更因为他收到了心爱的人牺牲的电报。
3月8日,陈赓日记1939,只有一句话:“今天是我难忘的一天,也是我最痛苦的一天。”
王根英在八路军129师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这一天,学校本部遭到日军突袭。
突破后,王根英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些重要文件和公共资金,不顾大家的阻挠,决定重返校园。在路上,他遇到了日本军队。经过一番激烈的抗争,他不幸去世,年仅33岁。
失去爱人后,陈赓陷入了长久的悲痛之中。他以前写日记,但是他有40天没写了。
直到17年4月,他写道:“一个多月没写日记,主要是懒,根英的丢失也有一些关系。”
淡淡的一句话,可以见证这个铁血男人内心最深处的温柔。或许这也是一个英雄的魅力所在,在战场上威风凛凛,面对爱人家人刻骨铭心。
这时,他们的儿子陈知非八岁了,大家都劝陈赓续新弦。这孩子不能无人照看。
其实人们看到陈赓太难过了,怕他身心出问题。但陈赓说三年不考虑感情。
1940年,陈赓再次发病,不得不在武乡县八路军总部休养。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名叫傅雅的女同志。
傅雅,原名傅慧英,在艺术团工作。在陈赓好友王智涛的秘密撮合下,傅涯和陈赓“偶遇”。
这一天,傅涯和两个同伴来到王智涛家取道具,正巧遇到陈赓。
此时,陈赓因战功卓著,在军中小有名气。女同性恋者最崇拜战争英雄。他们见到陈赓,好奇地围拢过来,请他讲一个战场上的传奇故事。
陈赓豪爽豁达,精神不凡。生病期间的压抑早就让他不耐烦了。面对女生七嘴八舌的提问,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所见所想,房间里不时传来笑声。
傅雅对陈赓一见钟情,陈赓也对这个眉清目秀的女孩产生了好感。
王智涛看着,高兴得合不拢嘴。休息过后,他笑着问陈赓:“你觉得傅涯同志怎么样?”
陈赓马上明白了王智涛的意思,对王智涛说:“你是媒人吗?我觉得傅亚同志不错。”
从长远来看,王智涛很快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尽管陈赓已年近四十,但他总是直截了当。他对傅亚说:“傅亚同志,我喜欢交朋友。我有很多男朋友和女朋友。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做我的女朋友。”
傅涯听后很害羞。考虑了很久,她郑重的说:“我在老家有个未婚夫,是我表妹。”
陈赓一如既往的豁达。他说,“要考虑政治方向。”
傅涯明白了陈赓的意思。她写信给她的表妹。一方面,她希望他能来晋察冀,一起为革命事业奋斗。另一方面,我也对近亲结婚有些顾虑,想听听表哥的意见。
我表弟回信说他不想来了。
于是,傅涯趁机解除了与表妹的婚姻关系,打算与陈赓交往,但陈赓改变了主意。
他说:“谢谢你选择我,但我必须向你解释我的过去。我曾经有一个深爱的妻子,王根英,她是一个坚强善良的人。但她死于1939,我发誓要为她守节三年,所以你要等我两年,好吗?”
这番话不仅没有引起傅涯的反感,反而让傅涯看到了陈赓对感情的坦诚、忠诚和负责。
他们保持了两年多的密切联系,一起为革命工作,也为彼此工作。
直到1943年2月25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特意在总部腾出一间房给他们做婚房,陈赓和傅涯举行了简单温馨的婚礼。
婚礼上,陈赓向傅涯郑重承诺:“我将尊重你的革命奉献精神,不妨碍你今后努力进步。我不会把你调到我身边当秘书。而且,我会永远爱你,这是真的。”
婚后两人还是聚少离多的状态,但是感情一直很好。他们之间不仅有爱情,还有对国家和民族相同的目标和决心。并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其中包括陈知非,一家* * *五个孩子。
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陈赓参加解放战争,在晋察冀鲁豫军区英勇作战,所向披靡,不断歼灭国民党军队。
后参加越南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国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傅涯一个人把五个孩子养大,无微不至地照顾,把陈赓和王根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在短暂的团聚时刻,陈赓会把自己的日记给妻子看,里面有陈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经历。他会每天告诉傅亚他不在的情况,包括他和王根英同志的过去。每一次,傅雅都会被深深打动。
有时路过上海,陈赓会去看望王根英的母亲,有时也会带上傅涯。他们称王根英的母亲为“妈妈”,就好像她是自己的孩子一样。
对此,傅亚从未感到过不安。她用她的包容支撑了两个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从包办婚姻到王根英,再到傅涯、陈赓,他们的人生一直是光明磊落,敢爱敢恨。
他一直承认自己只结过两次婚。关于第一任“妻子”陈璧君,陈赓一直没有认可。从新婚之夜离家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妻子”。
建国初期,各方都在积极应对战后重建工作。虽然国内形势稳定了很多,但中心任务依然艰巨。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陈赓没有时间休息。他还担任过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警备区委员会主任、政治委员和学院党委书记。65438年至0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65438-0955,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此外,还有连续的出国访问任务。
战后,工作越来越忙。随着战场上积累的旧伤,陈赓的健康状况一天比一天差。但他默默忍受,从未告诉任何人。
1956,我不知道去了多少次医院治疗,但是医生最后急切地对他说,你不能这样无休止地工作,你要减少活动,多休息,不然你会出大问题的。
其实陈赓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从他的日记就能看出来。
6月3日1949:“晚饭后,我在城里逛了逛,汗流浃背,头疼也消失了。”
6月7日1949:“今天和军管委的同志交流了一下,谈了一下户口的事情。我头痛欲裂,几乎支撑不住。晚上呆在交通大楼里。”
1949 6月10:“我不习惯城市生活。这几天生活频繁,甚至成了病。”
但是,在工作面前,在祖国面前,他从未拒绝正视自己的病情。他说:“我活着,我就要做到!”我将努力为党再工作20年。"
在军事工程学院、办公室、会议室、军事基地,到处都有他矫健的身影和爽朗的笑声。谁也没有意识到,活蹦乱跳的陈将军会突然倒在病床上,就连他的妻子傅涯也没有意识到,因为陈赓对自己的病情只字未提。
1957期间,陈赓率团访问苏联。刚回国,他就突发心肌梗塞住院了。
这一天,陈赓破例没有把工作带回家。他对傅涯说:“今晚我什么也不做。请陪我去看戏。”
傅亚从心底里感到怀疑,但她终于得到了机会。她没说什么,陪陈赓去中南海看了一场好戏就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傅雅去上班了,孩子也去上学了。在家里,只有两岁的儿子陈知庶,而陈赓留在客厅里接待来访者。
没想到客人刚走,陈赓就感到胸闷胸痛,然后坐在地上起不来了。
陈知庶一看,马上跑到厨房找姑姑说:“爸爸哭了。”
也许一个两岁的孩子还不能简单明了的表达自己。总之,他姑姑和司机看到陈赓的状态,都快失去知觉了。
陈赓进了重症监护室,家人朋友匆匆赶来,一直在手术室外徘徊,直到深夜,陈赓才虚弱地睁开眼睛。
这一次,陈赓在医院呆了三个月。最后,在陈赓的多次要求下,医生不得不答应让他出院,但回家后不能会客,也不能工作。
但陈赓将军在工作中的倔脾气,谁也拦不住。每当接触到工作,他总是付出100%的努力,仿佛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1961春节过后,中央军委要求解放军高级将领对自己的作战经验做一个总结。但由于陈赓同志生病,没有通知他。
但陈赓还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从早到晚伏案写作。当疼痛袭来时,他咬紧牙关猛捶胸口或揉或捶。痛苦过去了,他开始回忆战场上的每一点。
几个月后,陈赓将军的衬衫和前胸都磨破了。但是他总是微笑着从书房出来,和他的孩子一起玩耍,和他的妻子有说有笑。
没有人知道他在研究中经历了什么。就这样,他交出了自己的作战经验总结。
1961三月15,陈赓生日前两天。他对傅亚说:“今晚你能早点回来吗?快到我生日了。给我擀点面条。”
傅涯很惊讶。几十年来,他从不关心自己的生日,也不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那天晚上,傅涯提前回家,给陈赓做了一碗面条。
陈赓握着傅涯的手说:“你要常去看看根英的妈妈!”
傅涯觉得有点不对劲。她说:“我们不是都一起参观的吗?”
陈赓久久没有说话,眼神渐渐变得空洞,然后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6点,陈赓被一阵剧痛逼醒。傅亚发现不对劲,立即往嘴里滴硝酸甘油,并打电话给医院。但当医生赶到时,陈赓将军已经开始了他永远的安息。
陈赓去世后,傅涯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她整夜失眠。看着陈赓的日记等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文字,泪水仿佛决堤,像长江一样滔滔不绝。
她仍然会去看望王赢的母亲。在这里,她还能看到陈赓的影子。她向王根英的母亲讲述了陈赓的故事。老人的微笑能给她带来一些安慰。
上世纪80年代,傅雅已经六十多岁了,满头银发的她从未停止过对陈赓的思念。于是她决定把陈赓的日记和手稿整理出来,作为陈赓的传记出版,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位将军的故事。
从65438年到0982年,《陈赓日记》在傅涯的努力下正式出版。
后来,傅涯根据陈赓日记的内容,亲自走访了当年和王根英一起战斗的战友,收集了王根英同志的事迹,发表了《报国有什么打算?《王根英烈士传》。
傅雅于2010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
临终前,她把孩子叫到身边,遗言竟然是:“我死后,不要和你父亲葬在一起,让他和你根英母亲葬在一起。我希望把他的墓移出八宝山公墓,让他落地生根,与王根英烈士合葬。”
孩子们痛哭流涕,再一次被母亲博大的胸怀所感动。
所以中央领导非常重视这个要求,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同意了这个申请。
2011年,陈赓的墓被移出八宝山公墓,与傅涯、王根英的墓葬在湘乡县胡荃村后山。
陈赓和傅涯以及王根英之间的深厚爱情感动了无数人,而傅涯对陈赓和王根英的包容和理解更令人钦佩。希望这三对英雄夫妻能在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