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贝壳棒的历史渊源

秦安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武将,擅长骑射武功。汉族民间传说,公元18世纪(清乾隆年间),少林寺一僧人因从事反清活动在周琴被捕。后来和尚越狱,去了秦安县高家洼。因为受伤和饥饿,我筋疲力尽,躺在高家洼村边上的高粱地里。这时,恰好高家洼村民高五爷爷路过这里。他见和尚处境危急,就动了恻隐之心,把他带回家。他尽全力医治抢救,和尚终于活了下来。和尚病情好转后,为了报答高武曾祖父的救命之恩,教了高武曾祖父一门少林绝技——贝壳棍术。和尚在高家村住了三年多,教了高家兄弟45支少林单头壳棍,21支双头壳棍,66支壳,108支和所有壳棍的破解方法,是主要的攻防方法。此后,壳棒在高家洼代代相传,在秦安县慢慢流传,到2010时已经传了十代。

19世纪中叶清朝同治年间,秦安战乱不断,四个乡镇的人们为了抵御士兵,举行团练。村民用来强身防身的武术活动被广泛提倡,人们利用场地、闲置房屋、祠堂、寺庙组织拳场,苦练拳棍,促进了各门派的交流和提高。从此,高家洼的“壳棍”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