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摩天大楼的人数怎么增加了这么多?
从王莽的个人奋斗经历来看,他绝不是小白领们想象的那么不堪。王莽学识渊博,喜古为今用,说话总是很注意。他是地道的儒生,所以可以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夺权登上皇帝宝座的知识分子。大家都记得“他老人家”的名言:一个秀才造反,用了三年时间。王莽的例子是这句名言的反证。王莽先生作为一个喝墨水的无奈文人,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没有依靠朝廷政变和兵变。他不仅成功夺权,而且过程是如此的温柔敦厚,我们今天只能用“美好”或者“酷”来形容。
“王莽猜想”
从春秋战国到秦朝,政坛从来都是自由竞争的市场,还是没有售票员的公交车,鸡鸣狗盗,诸侯霸王,人人自危,为他人刺杀的勇士,谁能上谁就是英雄。所以在春秋战国的几百年里,虽然竞争对手太多,规则失灵,就像现在的青春偶像剧,虽然明显背离了传统戏剧理论,但也是在少数纯粹偶像、毫无实力的人的帮助下闹得沸沸扬扬。自由市场的政治舞台总是非常活跃。老子、庄子、孔孟,中国人的精神之神,走上历史舞台,在当时声名鹊起。这期间甚至因为牛人太多,有些牛人觉得自己不够被经营,只恨几百年后生不出来。
但到了汉代,自西汉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孔孟视为治国之道后,中国政治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大转弯,走上了一条奇怪的道路。只有学了孔孟之道,才能做官,相当于给政治这辆大客车配了一个售票员。大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自己的力量挤进去,必须排队检票上车。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最乐于讨论的所谓管理知识,或者说放大一点,经济学的所有知识都以各种方式在各种媒体上被提及。而这些知识,尤其是关于企业管理的知识,基本上都来自西方,因为他们的资本主义时代比我们长得多,剥削(用今天的话说,管理)工人的经验更长,研究理论体系更完备。于是,来自西方的企业管理理论一统天下,像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以高手的姿态,挥舞大棒,鹤立鸡群。
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当于董仲舒出现之前的战国时期。虽然百家争鸣,但没有一家能够脱颖而出,证明自己的理论是最实际、最正确、最能够带领企业走上长治久安之路的。
按照孔孟“和为贵”之道的新逻辑,要讲究“温良恭俭让”,也就是说,光上车是不够的,你得排队;光排队是不够的。如果你想达到一个合格乘客的标准,你就得把你的位置让给后面的人。如果把这个逻辑形象化,我们会看到,在一个公交车站,大家都在把后面的人往前提拖,同时拼命往后推。这个形象有点奇怪,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没有根据——如果你回忆一下我们中国人坐在酒桌上焦虑、颓然的混乱场面,你就会明白,在当时的汉朝,人们这样表现,实在有点太好了,太不像话了。
王莽从小学习孔孟,深谙其中精髓。他立刻明白,在孔孟统治下的汉朝政治中,政治力场已经发生了逆转。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人们深信只有好人才能当官。而且王莽的突出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止步于这个确定的原则,而是基于此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论:如果每个人都秉承“温良恭俭让”的逻辑,那么排队排在最后的人最有可能先上车!姑且称之为“王莽猜想”。
在王莽的大部分政治生涯中,他不遗余力地证明自己的大胆猜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我们中国大多数人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这个猜想是一个外国人提出来的,陈景润花了很多年最后才证明。似乎我们离1+1只有一步之遥,但我们依然在1+2上,跨越着千山万水。王莽的猜想虽然没有这个哥德巴赫的那么难,但是足够大胆,大胆到可能拿自己的生命或者前途去冒险。
但在另一个层面上,根据政治学原理,王莽猜想应该归入政治哲学和数理逻辑的范畴。它的理论高度和广度绝对超过哥德巴赫猜想,而且是别人王莽一个人提出来的,他自己的猜想在他以后的政治道路上被一一证实。可见,王莽是一个伟大的天才。今天,王莽已经不仅仅是那个用机智把自己的羊拿回来的人了。
好人不只是感动自己。
天才生在合适的土壤里。哪怕最美丽的玫瑰开在错误的星球上,也只有一个悲伤的小资小王子才能欣赏,这也不能算什么大事。王,王莽的姑姑,嫁给了刘家,后来成为皇太后。此后,王氏家族在朝野声名显赫:王莽的叔伯叔伯都曾封侯,但王莽的父亲因早逝,未能在八兄弟中封侯。这样看来,王莽与其他表兄弟相比,是在政治这条长蛇队的末端。
根据《子同治鉴》中的描述,王莽年轻时虽然与皇室有亲戚关系,但与其他亲戚相比,他相当“穷”。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也许你不会想太多,或者你可能会利用一个厉害的大叔称霸市场,抢占女性,就像古典小说里经常出现的衙内,或者你可能只是抱怨,冷嘲热讽,感叹我天生无用。不过王莽从小就是个好学生。他熟悉孔子和孟子的经典著作。再加上他天才的悟性,从黯淡的前景中找到了一条光辉的道路。这说明读书还是很有用的。
现在有一些自封的管理硕士的所谓职业专家,在他的书的第一章就告诉读者,从他的研究结果来看,名校毕业的尖子生只能是体制内的人才,在一个相对僵化的滞后于时代变化的体制中慢慢发展,而低人一等的人才成为财富导向型人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为改革需要打破常规,所以差生大有作为。大师用来证明自己读书无用论的经典论据,就是听盖茨和戴尔破茧而出的故事。但是,不知道所谓的大师有没有意识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考上哈佛的人和自费读一天大学的人,智商差距可以有多大。我认为读书无用论只是改革开放初期特有的社会现象,当时社会形态还不稳定。但是,在这个连卖家都要为了销售而读一本圣经的时代,告诉大家书读得越多,赚钱越少,那就太可笑了。
好在王莽时代,虽然不知道有没有人写励志书,但似乎没有人打着专家的旗号误导读者。于是,王莽在继续求学的同时,总结了自己的王莽猜想,下定决心要实现埋藏在心底的伟大猜想:他小时候是个三好学生——在这里,三是空指,意思是一切都好——他谦恭有礼,节俭勤奋,拜名人为师,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爸爸虽然英年早逝,但留下了守寡的母亲和弟媳供他孝敬,他还负责教育死去哥哥的孩子。王莽还结交了许多朋友,并善待掌管国事的叔叔们。他放不下,他比自己的儿子还要孝顺。公元前22年,王莽的叔父、当时朝廷的政治巨擘王丰生病在家休养。王莽连续为他服务了几个月,基本没离开过。为了不烫着他叔叔,他自己尝了药。他几个月没解开衣服,休息了一会儿,以至于到最后全身都是臭味,头发胡子都乱糟糟的,跟野狗一样。这让汪峰极为感动。
王莽的辛苦没有白费。王峰死时,请求太后和成帝任命王莽为官,太后和成帝都同意了。很快,王莽变成了黄门郎。虽然官阶很低,但却是皇帝身边的官职,升迁机会很多。果不其然,他当了皇帝,就提拔王莽为校尉,军衔2000石,相当于当地的县令,官职已经很高了。此时,王莽才24岁,从一名“优秀青年”成长为一名有前途的年轻干部。
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另一个工作重点,他的叔父成都的侯要求把他的户籍所在的城市分封给王莽。与此同时,很多名人也纷纷签名,称赞王莽的人品和才华(交朋友有成绩)。汉成帝顺水推舟,封王莽为新都侯,以食邑1500户,升任为骑都队长光禄博士的助手。骑队长是武官,光禄博士是文官,可以参与国家大事。至于侍奉皇上,他也可以侍奉皇上。估计这个安排和今天的干部综合培训一样,都是为以后的提拔做准备。
这个时候王莽才三十多岁,应该在政治队伍的最前沿,比较满足。但人是有惰性的,就像惯犯放出来就忍不住再干一份工作。习惯了做“好人”,习惯了做“三好学生”、优秀青年、劳动模范等等,也很难把车停下来。人习惯了“扛”之后,没有“扛”就不舒服了。他更谦逊,更孝顺,更节俭,更“可敬”。他继续与名人交朋友,与大臣们“打成一片”,并经常分发自己的家庭财富来帮助贫穷的客人。
这说明做“好人”是有好处的,而且是很大的好处。尤其是在孔孟阴影下的汉朝。从皇帝到老百姓,谁不想选一个好人来掌管国家大事?王莽测出了社会脉搏的微妙,看透了事物的本质。
王莽的自我包装非常成功,以至于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不久,傅将军的叔父王根推荐王莽接替自己当摄政王。公元前8年,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这时,王莽还不到四十岁。
王莽成为重要官员后,继续保持低调过度的良好形象。他找有德之人做官,皇帝给他的钱分给大家,自己却极其节俭。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严格约束家人。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了,大臣们邀请他们的妻子去看望他。王莽的妻子也在门外迎接他,但因为她穿得太简单,所以被所有的女士们视为王宓家的仆人。史书对他的模式持怀疑态度,因为他掌权当皇帝后从来没有这么节俭过,反而变得大手大脚。礼记《周官》有六宫九妾。他还需要九个妃子,二十七个美人,八十一个妃子,加起来就是117个小老婆,让他的内帘看起来像阿拉伯。也许在王莽这个光辉形象的背后有一些特殊的断层,比如情欲。当他是傅的时候,被人发现他让家里人穿的破破烂烂,但同时又偷偷买了一个长得好看的女奴。当人们质疑他的时候,他竟然板着脸说XXX将军多年无子,常年无子,我就在这个时候给他买了礼物,把事情摆平。
王莽小心翼翼做个好人,却像鸭子游泳,表面上很平静,两只小脚丫却紧紧抓着不放。
他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春雨畅。淳于长,一个魏将,一个侍中,在皇帝面前很得人心,很得信任,很受重用,权势压过了官员。春雨长巴结人的手段不亚于王莽。他和外面的王公、州牧、总督交朋友,那些人贿赂他的钱,皇帝赏赐他,积累了一笔巨款。但他终日纵情声色,胆大妄为,在宫中对徐皇后进行性骚扰。王莽嫉妒淳于长的宠爱,偷偷打听他的坏事。王莽在曲阳侍候侯生病时,趁机说(史书称“说”为“白”):
"淳于长看到将军病了很久,心里很高兴。他认为应该代替将军辅政,甚至和士大夫、贵族子弟谈官职的任命。”然后把春雨长的罪一条一条的说出来。
王艮大怒,说:“如果有这种事,你怎么不告诉我!(“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
王莽曰:“不知将军怎样想,不敢言。”王艮说:“你去告诉太后!(“好玩的白东宫!" )"
王莽求见皇太后,详细描述了淳于长骄奢淫逸,想取代曲阳侯,废后与徐世之妹私通,收受徐世之衣等贿赂。太后也生气了,说:“这孩子好放肆!去告诉皇帝!(去吧,白志迪!”)"
王莽又报告成帝,成帝因淳于长是王太后的亲戚,就把他革职,但没有治好他的罪,把他送回郭峰。就这样,王莽“白”来“白”去,消灭了对手。
官方盛衰
但是,官场的排名并不总是按照一个逻辑有序进行的。在“温良恭俭让”的矫情面纱下,总会有另一套类似巷战的活动。在政治内斗中,王莽曾经排挤过他的政敌,比如淳于长,但他也无能,一度落败。公元前7年,成帝死了,却没有儿子。结果,元帝的孙子刘欣登上了王位,也就是汉哀帝。于是,他的母亲,一个姓傅的亲戚,成了外戚,与王的势力发生了权力之争。为了稳定朝政,太后要求王莽辞去官职。
于是王莽多次向皇帝辞官,最后被允许。王莽在北京住了两年,期间皇帝特意派中黄门去王莽家跑腿。每十天给一次饭。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增加王莽名下的封地数量。而王莽虽然失去了官职,却可以在每个月的1号和15号朝见皇帝,受到和三公一样的礼遇。
两年后,王莽终于离开了北京,回到了他在南阳的封地。现在对王莽来说肯定是大失败。他丢了官职,远离皇帝,比被送回政治梯队末端还难受,简直被排挤出队伍。皇帝对他再好,也不可能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主动去南阳看他。王莽,北京人说的,站着就去消暑。
然而,王莽并不沮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坚信这只是一个临时安排,因为他在“中央政府”和他的姑姑王的存在,太皇太后,为他的复职提供了条件。所以,王莽在休整之后,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打更长远的基础。他对名人比较客气,与各种势力的联系也比较广泛。同时,他总结经验教训,大概是在修正和完善他的排队论。他意识到,在爬上政治梯队的过程中,自己必须灵活应变。他还在队尾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拉他前进,因为他没有力量,对别人没有威胁,而且他是个好人,是个模范,是个模范,是个优秀的青年。但一旦他站到了队伍的前面,站到了政治生态链的高端,人与人之间的角力和厮杀就变得残酷起来。在这里,“温和、礼貌、节俭”的原则被颠倒了。王莽明白,高处不胜寒,要保住傅的位置,做一个好人是不够的,还要提高自己的战斗力。
在此期间,王莽的儿子杀了一个奴隶,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法律规定主人有权活杀奴隶,即使是冤死,也可以通过一点惩罚来解决,但是王莽却利用这个话题让儿子自杀了。平心而论,做王莽的家人真的很不幸,因为这家伙为了政治前途,可以轻易把老婆孩子送上断头台。相比之下,吃不好穿不好被当成家奴也不过是小菜一碟。王莽不仅杀了这个儿子,还杀了他的长子王虞。恐怕以后王宇会遭到报复。他反对王莽对其他权贵的打压,所以他要制造奇怪的现象来恐吓他的父亲,让他可以害怕。王虞晚上让人在王莽家洒血,却被守门的小吏发现,王莽抓住王虞,送进了监狱,以至于服毒而亡。王禹的妻子颜路怀孕了,被关在监狱里,直到生下孩子后才会被杀死。都说“隔代亲”,爷爷应该更疼孙子。可是后来王莽当了皇帝,他的孙子偷偷自己做衣服,在家里迷上了皇帝。结果他发现后立即被杀。
王莽的“大义灭亲”,方便得他的亲人政治觉悟极高。四维陈冲报道说,王光,王莽的哥哥的儿子,买了一个杀人犯。王莽大怒,狠狠骂了他一顿。当王光回家时,他妈妈对他说:“你怎么把自己和王宇相比?”言下之意,王莽的亲生儿子王虞,只是洒了一点狗血,掉了脑袋。你是王莽的侄子比自己的儿子还亲吗?说完这个娘骗子很自觉的自杀了!
宫,伪帝,真帝
其实王莽在南阳待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京城很多大臣都为这个公认的好人求情,要求恢复他的官职。碰巧今年又有一次日食。日食在古代是非常可怕的。人们不知道它的原理,所以它被认为是上帝愤怒凝视的表现,是整个国家将受到惩罚的标志。所以日食一旦发生,就意味着皇帝在政治事务和中央政策上犯了错误,结果触怒了上帝。甚至汉高祖吕后也是一个残忍的人。在她执政,统治相当稳固的时候,有一次月蚀,她马上检讨。她认为这样做是违背天理的,于是上帝在第二天制造了日蚀来谴责她,提醒她。吕后是怕事的,悼念皇帝更是不堪,所以这个时候就成了大臣们替王莽求情的好借口。汉哀帝不得不召见王莽回京。
王莽回京一年,汉哀帝死了,他没有儿子。于是,王莽在舅母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当上了新皇帝汉平帝的侍郎,于是轻松地回到了政治圈,并处于风口浪尖,这大大增加了王莽对自己理论的信心,同时他的政治胃口也悄然膨胀...
王莽开始在另一个层面经营自己的形象工程。一年春天,王莽建议益州地方官员命令塞外的野蛮人自称尚月部落,并向皇帝献上一只白鹇和两只黑鹇。王莽将此事报告给太皇太后,建议太皇太后发函,用白雉供奉祠堂。于是群臣对王莽大加赞赏,认为他“像周公姬旦一样,使周成王得了白鹇之吉祥。姬旦活着的时候叫周公,所以王莽也应该被封为‘安汉公’,并增加他的庄园户,以配合周公的头衔。”
根据后来的研究,尚月家族是一个存在于越南南部的部落。越南自古以来就被热带丛林覆盖。即使在越战期间,美国人疯狂地撒“橙剂”,也只消灭了越南六分之一的热带丛林。可见越南的地理条件是复杂的。况且汉朝是两千年前的事了。据估计,所谓的尚月族仍然是一个孤立在茂密丛林中的小部落。据说来献山鸡的人要经过好几道翻译才能和汉人交流。但是,王莽能知道,我们不得不惊叹他丰富的考古学和人类学知识。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他也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学者。这也说明,再多的知识也不会成为负担——如果你用得上的话。
慈禧太后的圣旨封王莽为“韩安公”,中间曲折的过程也让人吃了饭。当初王莽坚决不收,要求奖励其他几位大臣。太皇太后又坚持,王莽四次上书坚持退位,说自己有病不能上朝,以示决心。左右侍臣对太后说:“不要王昌娥莽的卑下之心,就赏孔光等人的功德吧。”王莽愿意起床。按照王莽的意见,慈禧太后下诏除王莽外的几位大臣后,王莽仍躲在家里,不肯上朝。大臣们接着说:“王莽虽然自我克制,为人谦让,但朝廷还是应该及时奖励那些应该受到表彰的大臣,以示他对开国元勋的重视,不应该让官民失望!”于是慈禧太后下诏:“任命傅、新都公爵王莽为太傅,掌管四辅事务,并称‘安汉公’。”于是王莽提心吊胆地起来,接受了太傅和韩安公的封号。
王莽的还把半张脸藏在她吉他后面的小脚风格很恶心,但一直很有效。
王莽想把女儿嫁给平帝做皇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他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建议皇帝广泛挑选合适的女性做皇后。太皇太后将此事委托有关主管部门,主管官员呈上女儿名单,其中大部分是从王家挑选出来的。王莽怕王家的其他女儿和自己的女儿争当皇后,就写道:“我没有什么高尚的品德,女儿的资质也低人一等。她不适合和其他女人一起被选中。”太皇太后觉得他诚恳谦虚,就写了一封信说:“王家的女人都是我家的,不要参加选拔。”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近亲结婚生出智障孩子的合理决定。
王莽既然学识渊博,估计也应该有一些优生优育的知识。但此时他已经不在乎这个了。他秘密动员平民、学生、官员以上,在宫门等书,每天有一千多人。医生们,他们中的一些人去了朝廷,一些人跪在皇宫门口,要求:“安汉公的丰功伟绩如此辉煌,现在他应该让他的女儿成为皇后。为什么只是排斥安汉公的女儿,全世界的期待又会聚集到谁的身上呢?”我们希望安汉公的女儿能做天下母亲!”王莽又派常侍及以下的官员去劝说和制止官员和学生的请愿,但写信请愿的人越来越多。太皇太后无奈,只好听从官员们的意见,选王莽的女儿当皇后。王莽为自己辩护说:“要广选众女。”龚青辩解道:“如果选择别的女人,就会出现两种正统,这是不对的。”王莽只好说,“请看看我的女儿。"
在立王莽为韩安公的同时,实际上给了他更多的土地,但王莽多次磕头流泪,不肯接受。最后引发了全国轰轰烈烈的运动——前后上书487572人,王公大臣王公皇亲都磕头说:“韩安公应尽早赏赐。”要知道,汉朝国内总人口才5000万,写信的人数竟然如此准确,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王莽走向皇帝宝座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九锡”。“九锡”是送给王莽的九件象征性的东西,包括一件绿色的护膝和龙冠,一件衣服,一把用珍贵的玉石装饰的马刀,一双突出脚趾的鞋子,一辆铃铛车和一套马具,一面用九捆挂毯装饰的龙旗,一顶皮帽子和一件细褶的白布衬衫,一辆军车和一套马具,一把红色的弓箭,一把黑色的弓箭,一把红色的斧头站在左边。这也是基于古代礼仪,象征着皇室对他无比的信任和推崇。为什么不直接叫“九次”呢?这当然是为了让普通人更难理解,以此表明这是古代的礼物。这次王莽没有拒绝,立刻磕头接受了。有意思的是,之后历代奸臣在试图篡权之前,都要向皇帝索要“九锡”。
有了这些大荣耀,王莽已经处于权力的巅峰,基本可以说了算。他不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做一个好人,因为他做一个好人的榜样,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像摩天大楼一样树立起来了,他的地位也因为垄断权力而动摇了。下面的称帝之路很轻松。
王莽称帝,用了一个很低成本的方法,就是创造一个又一个“命运”。命运是一些刻有天意的神秘物体。虽然便宜,但是功能强大。自古以来,乱世就有这种东西蜂拥而出。武功县令赨梦挖了一口井,挖出一块顶圆底方的白色巨石。石碑上有红色的文字,上面写着“宣布韩安公王莽逵为皇帝”。傅明的崛起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王莽让大臣们将此事报告给太后,太后不同意,但为时已晚,因为王莽的权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了皇帝一家。于是圣旨让王莽当皇帝,意思就是代理皇帝。在其他一些场合也被称为“假皇帝”。这样的石头给了王莽做皇帝的实权。但王莽并不满足,他开始考虑正式登基。
广饶侯报祁县出新井,千乘将军报巴县出,太保臧洪报扶风雍县出仙石。王莽接受了这一切,然后用这些来吓唬他的姨妈皇太后,说:“七月中旬,山东临淄县的一个乡长做了几个梦,梦里有个声音对他说:‘我是上帝的使者。上帝派我来告诉导演,代理皇帝应该是真正的皇帝。如果你不相信我,这个帖子里会有一个新的井。“亭长早上起来查看亭子,果然出现了一口新井。”
整个社会的生产进程正在加快。各种投机者应运而生。梓潼县张艾在长安读书,一直品行不良,喜欢说大话。他看到王莽的摄政王位,就做了一个铜柜,做了两个标签,一个写着“天帝玺和金匮要略”,一个写着“赤帝玺和给黄帝金策的信”。所谓“甲”,就是皇帝高的名字。谋略书上说王莽是真天子,太后要按天意办事。地图和谋略书上都标明了王莽的大臣应该是谁,这家伙趁机把自己的名字也放了进去,有十一个人,甚至还标明了未来的官职。这个铜柜自然到了王莽手里。王莽拿着这个内阁,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的姑姑王郑钧,他会认真对待皇帝。
王莽想把皇帝的意图当回事之后,皇太后很吃惊,但她控制不了王莽,朝廷里全是为王莽说话的人。公元8年,王莽在追随者的热情劝说下继位,宣布取代韩,改国号为“新”。至此,王莽的皇帝梦终于实现了,他的政治之路也达到了高潮。虽然我们都知道他的荒唐改革,他对英雄组合的无力抵抗,他的悲剧结局,但是谁说英雄就一定要从头到尾的结束呢?从王莽在官场的轨迹来看,他简直就是那个时代的天才。他知道那个时代成功的秘诀,他大胆假设,积极实践,很快成功。王莽的成功,是在官僚体系的复杂阶层中攀爬并最终登顶的成功,是积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自我炒作的成功。秘诀在于,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团队中,无论你排在哪个位置,你都要努力让你下面的人推着你前进,前面的人拉着你。有了这种推拉,你会爬得很快。直到今天,这条铁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直到今天,在公司和事业单位的办公室里,在厂矿的车间里,在大学、院系、中小学的年级里,甚至在幼儿园的大班里,仍然处处出现等级。我们的社会这么拥挤,各种事件都要排队,排队买房,排队升职...只要我们还在排队,只要我们不放弃爬上拥挤的人生阶梯的小小野心,王莽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动态知识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