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看现实社会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入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通过对马哲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思想和思想精髓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哲学博大精深,而且由于我的人生阅历有限,对它的理解可能只是皮毛,对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够。这里我只根据自己所学所知来讨论老师给的题目。
一,教科书的批判性思维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以课本为学习的基础,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一直很推崇教科书,认为那是一个神圣的词。绝对没毛病。如果老师有和书上说的不一样的地方,我肯定会认为老师差,老师搞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课本也是人编的,内容也不是圣言,内容也不一定全对,也体会到了所谓的“信书不如无书”。
到了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层次的加深,知识面的扩大,对书中的一些内容和观点有了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对其做出一些判断和评价。在接受马哲教科书中的一些观点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时,我想我也应该对一些内容提出一些质疑。首先,为什么要学哲学?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锋。”有了正确的思想为旗帜,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就会理性起来,有章可循。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的思想指南,实践证明它是经得起考验的。其次,时代在发展。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内容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思考,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不是要求我们墨守成规,接受他们的思想。最后,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教科书也是现实生活中学者写的。毕竟有些不完美。这就叫“再聪明的人也可能会担心,他会输”。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思考,开动脑筋找出不完善的细节,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老师同学交流,在批评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二,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
如今,几乎所有的人类都沉浸在经济的海洋中,思想之花开始枯萎,哲学也成了不合时宜的“文物”。因此,带有强烈理性色彩的“批评”一词几乎被人们遗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着“竞争”的乐趣。然而,在现代思想史上,“批判”一词曾经盛极一时。今天回忆起这个词,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学术上的快感。因为一个没有批判也没有被批判的时代,可能就是从激烈批判的时代衍生出来的。我觉得老师的批判性题目也是想让我们静下心来,对课本和身边的事情进行辩证理性的思考!
我们先来看看哲学家眼中“批判”的发展变化。在德国哲学家眼里,“批判”这个词很流行。自从康德用“三批判”建造了哲学大厦,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使批判泛滥。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次滥用批判,将哲学批判发展到高潮,以至于没有出路。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绝对否定了现实中的一切,使得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是哲学家们愤世嫉俗的抱怨。
其次,我对“批评”有一些看法。为什么对一件事,有的人持肯定意见,有的人持否定意见?另外,即使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也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为什么?这就是哲学中的辩证思想。辩证法的概念已经包含了否定的含义,即肯定是通过否定来实现的。我们能对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说明我们还在理性思考。即使这种批评是个人主义的,但毕竟是我们自己的想法。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理性思维。同时,我认为辩证思维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关于社会与自然对立的普遍解释原则。当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普遍的解释原则,从来不停留在表面的解释上,而是要求对现实的内在关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以我们身边的例子为例。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反日情绪和抵制日货的现象,一些自觉的人站出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办,说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以我们大学生应有的品质对待这件事。后者是对前者行为的批判性反思。但是,我们想想,既然我们是热血青年知识分子,日本过去对我们的侵略和迫害就不能不提,而今天他却不能在历史问题上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说法,更不能反省自己犯下的历史罪行。同时,他还多次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我们能容忍这样的行为吗?此外,日本没有遵循国际法的相关规定,还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属于中国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我们能一次次吞下这样的羞辱吗?最近日本一直叫嚣要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不承认历史问题。我想任何一个理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可见,以上事实是对后者观点的批判性思考。
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思考一切,用批判的眼光(也就是怀疑的眼光)看待问题,质疑事物的一面,这样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这样才能更全面、客观、准确地看待事物。
第三,对自我独立的现状和成长过程的批判性思考。
恩格斯曾指出:“人是从动物界来的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动物性,所以问题只能是他们或多或少能够摆脱,那就是动物性和人性的程度的差别。”我觉得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够理性的工作和思考,这才是人的本质。
人是社会人,这个我想稍微有点哲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但是,老师给的题目是要求我们批判性地思考我们独立性的成长。这里感觉很迷茫。作为社会人之一,我从小就生活在家庭和朋友的环境中。即使我长大了,也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成长的过程确实是独立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就是事物的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但不同事物的矛盾是不同的,也是不同的。因此,任何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矛盾普遍性的第一层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第二层意思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有矛盾,眼前的矛盾,无时无刻的矛盾。另外,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一切事物的矛盾性,矛盾的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样,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有各种矛盾。
从一个啼哭的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理性的大学生,这个成长过程中有欢笑,也有悲伤。可以说我对小学一年级之前发生的事情基本没有印象。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我的小学生涯出发,阐述一些重要的事情对我成长过程的影响以及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小学----学会诚实
六年的小学生活挺长的,没有什么起伏。应该叫平淡。可能那时候我还小,不懂生活的丰富多彩。我只知道每天两点上学放学的生活。比较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比较少。有一件事记忆犹新,那就是小学三年级发生的事。我的成绩从来没有在班里前十名以下过。但是,在接下来的初三期末考试中,我考了11。拿到通知的那一刻,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哦,不,我肯定会被骂的”。当然,我小的时候想不出让父母失望之类更高级的想法。另外,我以为我身边的亲戚肯定会看我的成绩单。以前只有几个,现在去了11,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真的是所谓的“狗急跳墙”。简单思考了一下后果,决定用自己的笔把11改成4。你可以想象我是怎么改的。当时没时间看改革的成果,也没时间想,就拿着成绩单和朋友一起回去了。爸爸问我考了多少,我说我第四。爸爸非常高兴,他让妈妈给我做好吃的。我当然问心无愧的接受了,然后就和朋友去玩了。然而,到了晚上,我被叫回了屋里。看到父母叔叔拿着我的成绩单在“学习”。当时心里一沉,觉得不对劲。下一秒,父亲问我是不是自己改了成绩单。当然,我硬着头皮不肯承认。当时我以为后果会很严重,就一直否认。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大人很聪明,这种小孩子玩的小把戏简直一目了然。可能当时改法太天真了吧。总的来说后果真的很严重,被父母教育了一晚上。当然不是因为我考了11,而是因为我不诚实。现在想起来被批评的那一幕就觉得尴尬和尴尬。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记得这件事。这么多年一直记在心里,经常以此为戒。我必须诚实。不管你做错了什么,后果有多严重,告诉别人真相才是最重要的。诚实是一种美德。我选择对我的亲人,朋友和其他人诚实,所以这些年来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也许有一部分是因为我的人格魅力。有些事情记得很深,是因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它们曾经激励过我们,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地成长,做一个更好的人,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初中----学会做人
我在荣誉包裹下的初中长大。我在初一第一学期从同学中脱颖而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渐渐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让我更加自信。也许你要说,作为一个智者,不应该活在别人的赞美中,也不应该用别人的肯定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但我想说的是,当时我的心智还不成熟,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听着人们的赞美,心里充满了甜蜜。那时候根本听不进去批判的话。正是因为我的锋芒毕露,我的一些同学,尤其是宿舍的舍友,开始集体排斥我,拒绝和我说话。矛盾激化的是,当我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成绩好,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惩罚了他们。那时候的我,在宿舍立足更是难上加难。一开门就看到一群人在议论。看到我进去,我沉默了,分开散了。没有人愿意遇到那种情况。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反思自己,努力改善和舍友的关系(比如多和舍友交流,带动和帮助大家一起前进,不要在老师面前耍特权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终于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人际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这件事,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谦虚;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融入一个群体。雷锋曾经说过:“一滴水永远不会干涸,除非把它投入大海。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事业,才能最有力量。”我很欣赏这句话,非常赞同。二三年级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离不开同学们的支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让我喜欢随波逐流,在学习上过得非常快乐充实。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提醒自己要谦虚,永远要高人一等,不要自大,这是我高中和大学干部有良好群众基础的良好基础。感谢挫折,让我成长!
高中----学会学习。
正是因为初中的学习太轻松太容易,所以我一进高中就对学习不够重视。我一直以为学习很容易,只要我想,我肯定能学好。是我一直以来的这个想法。学习之初没有花时间,也没有好好学习。我觉得我基础不错,只要稍微学习一下就能赶上。最离谱的是和好朋友用不同的方式玩,自习课一起聊天,上课走神。现在想来,当时并没有太重视学习,可能和青年的叛逆思想有关。老师越是强调高中学习对我以后的生活影响越大,我就越觉得抵触。我觉得老师完全是危言耸听,完全不用听他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准备高考,努力学习,我开始有点焦虑。着急的时候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的理想是什么。当人们问我想申请哪里的学校时,我毫无头绪。我在茫然、彷徨、焦虑中度过了高三。当然,我想一想就知道高考的结果是什么,我的分数只在一个普通大学的调档线上。这个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也是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是因为我知道这三年我没有学到真本事;出乎意料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底子好,从小娇生惯养。在掌声中长大的人怎么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扪心自问,我觉得我很优秀,我不能接受失败。看着身边的同学拿着录取通知书去了自己理想的大学,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是失败。那一刻,我听到了周围人的闲言碎语,读到了父母眼中隐隐的失望。那一刻,我的心碎了,流着血,一滴一滴地倒在地上。很疼...我决定复读一年,用自己的汗水去争取属于自己的荣耀。事实证明是我干的。最后一年,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努力学习,用脑记忆。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可以说复读这一年对现在的我影响很大。我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认真做事,学会了努力工作,也知道了成功唾手可得。从那以后,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也学会了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知道成功靠汗水,学习没有捷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坚强的,经得起挫折的心!
大学----学会思考。
进入大学,一切都那么新奇,也觉得自己该独立了,以后不会再有父母的管教和老师的束缚。但是,通过对马哲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也可以说是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都需要无止境的学习,永远离不开父母的关心和老师的指导。我觉得我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但是我不能完全理性的判断事物的多面性。我的学识、阅历、品行都没有达到我想象的高度。我会继续学习,思维的步伐会伴随我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会认真分析,在错误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情,成长的过程中会有烦恼,也会有快乐。关键是在哪个阶段他们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能超越,也不能倒退,否则就是一个错误。比如我中学读书的时候不能谈恋爱,现在大学也不会做改成绩单这种幼稚的事情。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理性的人,要在幼稚中成长,在挫折中成熟,在反思中自律。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教育、有纪律的新人,做一个合格的当代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