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详细介绍一下金陵大学的历史或者人物?

金陵大学之歌“大江东去,我住长江东...而我将永远是南国的英雄”,为校友们所熟知。离开学校几十年后,曾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当这些校友返校在礼堂(现南京大学礼堂)庆祝学校百年校庆,起立高唱校歌时,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很多人热泪盈眶。金大师生对母校的深情厚意,足见这所大学的成功。正是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金大校友萌发了写校史的要求。

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在全国各地和海外金大学校友会的支持下,邀请南京大学历史系张宪文教授,组织学校图书馆历史系和近代史的四位学者撰写金陵大学校史。南京大学领导大力支持和资助编写了《金陵大学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重点出版物出版。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与南京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文理学院合并,在此基础上,在金陵大学原址组建了今天的南京大学。因此,金陵大学的历史是南京大学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陵大学的优良传统在南京大学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从1888汇文书院创建,金陵大学成立。到1952,全国院系调整,公立金陵大学与南京大学合并。金陵大学其实存在了64年。在这短暂的历史时期,金陵大学的师生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为中国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造,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金陵大学被当时的社会评为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

校史表明,金陵大学是一所各具特色的大学。金陵大学虽然是当年一些教会和教会人士创办的,但也有它最初的情节,也有宗教活动和宗教课程。但是,这些创立金达的教会人士,大部分都是“开明”的。他们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宗教宣传,但不采取强制措施,更注重新式教育的建立。从一开始,金大就强调“融合中西文化”作为办学宗旨。他在重视西学的同时,也重视国学,实行“开放式”办学模式。另外,中国的社会传统是崇尚儒教而非宗教,历史上中国没有形成宗教统治力量(少数偏远地区除外)。尤其是在当时中国政府收回教育主权的形势下,中国人陈宇光博士担任金陵大学校长。陈校长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尊严,收回教育主权,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金陵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受到太多宗教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相反,金大师生在历史上的各种爱国民主运动中,都能积极站在斗争的最前沿,顺应历史潮流。20世纪40年代末,“五月二日?”发生在南京。在学生运动中,师生金大勇敢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主动迎接南京的新生。

金大校规严格,但金大讲民主,人缘好,学生自治活跃。同时,师生关系密切,表现出尊师爱生的风尚。当时各个系的学生人数不多,有些课程在实验室甚至大四的时候在教授家里进行。逢年过节,校长和教务长经常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老师和妈妈用亲情招待。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校实行“勤工俭学”(称“打工自救”)进行帮助,学生可以做老师的助手等等。建国前夕,政治斗争激烈,政府当局搜捕进步学生。在试图抓捕学生时,有教授站出来高喊“这是我的学生”,陈校长亲自出面解救被抓学生。有人称之为“家庭式”学校,是因为师生之间的感情。许多学生一生都与母校结缘。

金陵大学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此外,学生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普及,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原创能力的提高。金大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自由进入实验室。学生根据学分选择宿舍,不同系的学生经常住在一个房间,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金大的这种办学特色使得金大的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

金陵大学的“三院”崎岖不平,有文、理、农三个学院。理学院有两个工程系:电气工程和化学工程。这种以文理为基础,以农学为特色,以理科为工作的学科结构,是为规模不大,但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最基本需求的金大设计的。很有特色,很有启发。所以有人对金大的评价是“小而精”的大学。

"

教学、科研、服务、推广三位一体是金大的基本办学模式,贯彻于整个办学过程。推广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形式,“服务与推广”是办学特色之一。服务(提升)不仅仅表现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式、科研课题等方面。),而且直接服务于基层和社会。这两方面的黄金大多都有突出的表现。我们从金大学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其课程、教材、科研课题和各系几个专业的设立,既是本学科基本建设所必需的,也是为适应当时社会需要和国计民生而选择的。金大文科在国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社会生产合作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工作。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很少过问基础教育,但金大的理、数、理、化三系在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同时,对中学的教学建设做出了系统的贡献。金达农学院实施“三位一体”成效显著。农学院组织师生参与了农村社会调查、种子改良和技术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人才培养等系统的实际工作,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作用。金达农学院培养的学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台湾省省的经济发展是从农业起步的,金达校友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常常被人们所称道。金大文、科大、农大都有过合作服务,这种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综合作用的经验也值得现在学习。

金陵大学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学生人数比较多的时候只有1000多人,教师人数不超过200人,经费也不充裕。在这种“人少钱少”的条件下,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办学成就,可以说办学效率很高。金达行政人员少,工作效率高,作风严谨,是一大特色。金达的外教数量不多,大部分都很有事业心,对金达很有感情。历史系美籍教授比德斯和中国教员陈蓉在抗日战争南京沦陷时,参加了南京国际难民区(金大和金女大学的校园就在该区)的工作。“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们不畏强暴,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大量南京市民。战后,贝德斯出现在东京国际法庭,为日本的罪行作证。比德斯和华群女士(金女大学)都是金大的校友,她们为金大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的贡献和对金大的深厚感情会长久留在校友的心中。

在金大校区古朴典雅的中式建筑中,老师用英语在黑板上写字,学生用英语写实验报告和习题,但他们却能穿着长衫用流利的英语做演讲和辩论,这是当时社会的一景,也成为金大“中西合璧”的形象表征。其实从以上对金大历史的回忆来看,金大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中西合璧”的特点。

崇尚学术、服务基层、融会中西、“精诚勤奋”(校训),这些曾经流淌在1964年黄金大学历史上的办学理念,在南京大学得到了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