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都应该是准确的。相信很多朋友对写报告很苦恼。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关于汉语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汉语言调查报告1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是中华民族用来了解中国历史,研究中国文化,提高自身素质的工具,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价值。正因为如此,据调查,几乎80%的高校自创办以来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且每年都以稳定的速度招收新生。相当一部分人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方向。目前,90%以上的人认为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有发展潜力,这是社会公认的。北安高考网调查显示,XX年,教师职业成为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一个是工作的稳定性和自主性,一个是近年来教师工资的不断上涨,出现了可喜的变化。XX年,师范生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统计显示,师范院校的专业中,需求量较大的有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特殊教育、教育技术、数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专业;需求相对较差的专业主要有生物、地理、幼儿教育、经济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占据首位。主要课程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中国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计算语言学、汉语史、汉语方言调查、逻辑学、欧美语言学、实验语音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就业前景主要是在高校、科研机构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管理、语言应用等实际工作。XX刚毕业的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对于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应该是基本满意的,但三四年后,就是一只强劲的“潜力股”。据调查,在城市地区,工作三四年的中学教师平均工资从XX元到3000元不等。在一些企业办的学校,骨干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
此外,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远远超出其他专业。本专业除了在教育领域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外,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学批评、文化、宣传等工作也是一条极好的出路。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极其必要的。大学期间,我会积累扎实的基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气质,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云南民族大学的老师们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积极的态度、必备的技能、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人脉……”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目标是培养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文化宣传、新闻出版、文秘、行政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因应用面广,适应性强,受到社会欢迎,历年就业率一般。排在文科专业前列。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三批本科院校,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上乘。本专业根据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我国语言文学的内在规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能够为国家培养一定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文化宣传和文秘工作。毕业生可在中学、新闻出版单位、党政机关、中外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宣传、编辑、文秘、策划、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中文信息处理相关的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因为天津师范大学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博士的开设,有很大的深造机会。
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立有很多意义。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就业率和丰富的就业福利,足以让相当一部分人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同时,教育战线的工作者努力工作,为社会消除了很大一部分社会不稳定因素。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文化的浓厚氛围和民族精神的强大吸引力,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创办之初就得到逐步完善和跨越式发展,而正因为这种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将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汉语考察报告2汉语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无论是从声调、词的组合还是表达意思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来说,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书面语。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多达14亿人。汉语在文字上的使用量远远高于其他语言。结构严谨简单、含义广泛的特定韵律诗、对联、成语,都是这种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汉语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由于她的博大精深,学好汉语并不容易。
大部分学生把语文看成是被动的、受限制的课程,拿不到成绩。不管他们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是否恰当,是否完美,他们总是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华丽的词藻和充满文采的句子,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头脑非常敏感忧郁,为数学发愁的特点。其实并不是。语文好的人,从小就逐渐积累了文学素养。他们并非生来就偏爱中国人。那么汉语在人们心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我们为此走进社会,做了深入调查。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1.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正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人对他们整天接触的语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以及我们的母语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和使用的。
2.对象:小学生一直到四十左右的成年人。我们认为这样的调查群体基本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体现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格、受教育程度上。
3.调查地点:我所在的中阳县比较开放,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好。
4.我们利用假期和周末全天进行调查。因为是小学老师,大部分受访者比较配合。
二、调查的过程
三月份在中阳县图书馆,我随机采访了一个17岁的高二女生。她在一所普通高中。当我们问她对语文的热爱时,她羞涩地笑了笑,说因为理科差,所以要专心文科。虽然她不太喜欢写作,但这总比学科学好。当我们问她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而高中课本上学不到的政治历史事件时,她的表情一脸无奈。历史书上的一些新闻、国际新闻、事件,对这个高中生来说是很陌生的。
我们随机采访了另一个高三男生。他属于另一所普通高中,也是学文科的。他也不太喜欢写作。他告诉我们,因为政治概念太多,地理历史需要背诵,科学知识需要实践,他或者同学很难抽出时间看一些课外书,周末只有半天假期。因为家里人多,他只好来图书馆。可能是他从小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吧。他觉得自己的词汇量很差,说出来很俗气。在阅读中,我明明说了自己体会到的,老师总是说错。他有些抱怨地说:“读书写字是自己的感受,但必须有统一的答案。这真的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当我们提到要多看一些书或者字典来增加词汇量的时候,他的一个同学说数学都很难过,更别说看那些了。
在一家快餐店里,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五六岁的孩子,愉快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是一名语文老师,她告诉我们,现在大部分学生语文考试拿不到高分的原因是词汇量太差,但简单的意思就是无法用语言概括。作文要么是那种很低调,感觉很深刻的东西,要么是那种幼稚的笔法,让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就是一般学生语文考试拿不到高分的原因。其实基础知识里面提到的东西是很稀缺的,永远都是那么几样东西。即便如此,很多同学也不背,更不用说能在写作中积累些什么了。但是确实科目太多了。现在的中国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应试,真正的文学远不是在课堂上学到的。
在教辅柜台前,一位34岁的中年男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作为助理编辑,他笑着说,不明白现在的教材编写者是怎么想的。小学课本上的课文很深奥,高中的课文很简单。奇怪的是,语法知识在初中已经被大量删除。我侄子明年要高考了,甚至到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主语谓语宾语,而他女儿才小学,课文里却总有些语法上的东西,不可思议。现在的高中教材无论是涉及的范围还是层次都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的书还在用* *的说明文。很多老文章很经典,但是小孩子不认可。对于他们来说,课后主动阅读一些书籍和报纸是不可能的。仅仅依靠课本有限的知识是不够的。其实这几年很多好的文章都可以放进教材里。只要老师讲,用十七八岁的思维能力就能完全理解内容。但是,编辑也有苦衷。毕竟我们的素质教育还是需要大大提高的。
在动画柜台前。一群模仿各种声音的小学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们看起来很好奇,非常配合我们。从他们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不喜欢语文的原因是因为要写作文,数学至少比作文有趣。那么为什么不多读一些历史类的课外书来提高作文呢?孩子们的回答是,没意思。还不如在线打两局。……
第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80人接受了我的调查,其中有32%的人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国学就没问题,没必要太在意。26%的人认为汉语学习纯粹是为了应付学习和考试,日常生活中词汇量差不会影响人的生活,所以采取中立态度,这部分人多为学生;7%的人认为语文比较重要,但对作文来说很头疼,但平时写的不多,所以不太重视;11%的人觉得有必要多读书,但是日常生活已经很复杂了。他们平时没时间看书或者能静下心来看纯文学,身边很多人很少涉足。另有9%不配合调查;只有15%的人认为语文很重要,这可以体现在素质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平时尽量抽时间看书,喜欢写文章。
我们摘抄了大部分对10年以上学历的人的采访,结果却让我们痛心疾首。这只是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从以上的采访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相似之处: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逐渐淡化了真实的文学。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但我们宁愿听音乐和看电影,也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看一部历史或哲学。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现实。
第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汉语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必要性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好其他学科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是我小学时语文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话。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文学,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后者的决定性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性体现和延伸。文学素养往往能从语言的表达中揭示一个人的素质和教育水平,素质直接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
语文也是一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我们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这四项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会制约我们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在工作中,如果不理解领导的意思,就会做错事。生活中,我们不理解同事。暗示经常闹笑话。当别人问我们一个他不认识的单词时,我们也不好意思说自己也不认识。那种尴尬恐怕只有到那时才明白。
语文、语言和文学。我们一直在强调积累。语文绝对不是那种一天能冰冻三尺的学科。你也许可以掌握一个勾股定理推导出和角公式和倍角公式,从而阐明正弦和余弦定理,但你不能这样推导出一系列成语,诗词歌赋也不是公式化的。说起数学,无非就是背几个公式然后转啊转。一个E=mc2解决了很多问题。这是数学。其实中文也一样,只是她太精辟了。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掌握3000个汉字,就可以组合出数百亿个不同的句子。以一段旋律中的几十个字为结尾,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上万首名句。说起来,语文确实比数学难学多了。
2.我们对学习汉语的建议。
(1)兴趣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
但是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语言环境中,所以学好汉语其实很容易。我们认为有两点: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兴趣和方法。这也是决定性因素。
我们想提出一些关于兴趣培养的建议。
很多次。我们抱怨这个东西真的很无聊,很无聊。那我们为什么可以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说这支球队或者那支球队是领头羊,说某个著名球星穿几号球衣,越位的定义,精湛的技术,球员的配合,或者为什么赢了,对方的失误。我们可以和周围不理解的人聊聊这个。这个时候我们站在讲台上或者比老师更好,因为我们对这个感兴趣,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潜能转化为动力。这是我们理解和深刻领会的根本和前提。我们为什么对足球感兴趣?这是因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看到其他人踢足球。我们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也想踢足球。如果我们赢了,我们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们会感到满意。经过积累,我们对足球的整个体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我们向别人解释的时候,我们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被别人夸“你真厉害,知道这么多”之后,我们会觉得很自信,觉得我真的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于是乎,兴趣从我们踢球开始,当我们被表扬时,我们就建立了兴趣。因为我们都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所以我们建立兴趣是很简单的。
很多时候,我们总说自己记性不好,忘了这个忘了那个,一分钟都想不起来刚刚说了什么。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这件事还没有被我们足够重视。我们可能忘记了这个月领导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忘记了同事让我们买的礼物,但是我们会忘记发工资的时间吗?我们要去吃饭了。吃饭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不能忘记,所以发工资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说忘了背是因为没注意。如果下周高考。一个高三学生说,我忘了看书。这现实吗?因此...记忆力的惊人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注意力。
国学的积累在这个地方也是一样的。一个学生说,他没有时间背课文和做作业,但他会尽力找到时间去网吧,因为有足够多的东西吸引他的兴趣。他是怎么挤出这段时间却没时间学习背一些英语单词的?这就是我们的劣势: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我们重视的、认为必要的事情。如果把这部分兴趣转化为语文学习,我们的办公桌上就整天摆着一本成语词典。我们一有时间就把不懂的成语记下来,带着那种自信去看。几次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的记忆力是如此强大,就像在游戏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装备的属性。
当我们对语文掌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理解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哲学、天体物理、历史事件等很多具有教育意义,改变我们思维方式的东西。我想那个时候,我们引用黑格尔、柏拉图、但丁、莎士比亚的话,都会很自豪。
(2)一瘸一拐的乌龟在千里之外。
我们认为以上对于一半以上喜欢学习的人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其余的呢?如何看待那些已经形成恶性循环,看到中文就头疼的同学?我觉得这个需要分两个方面。
首先,主观上,找自己的条件。就像我们常说的,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改变我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并不容易,但也绝不是不可能的。经常听到悲观者和乐观者的故事,比如有半瓶水。乐观主义者会说:还有半瓶。悲观主义者会说:只有半瓶。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过更好的生活。悲观主义者不想一直悲观下去。人总是有上进心的。除了我们中间的少数哲学家,只有悲观和乐观两种,我们应该学习乐观主义者的态度,一种很好地面对生活和挑战的态度。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悲观者会认为一直往前走是荆棘和坑洼,乐观者会认为会看到光明的未来;给悲观者一座荒山,他会建一座坟墓,而乐观者会种下绿树。当我们不喜欢这个科目的时候,可以看看天空,太阳,白云,看看密密麻麻的单词是不是像蚂蚁一样排着队等着我们复习。看看教我们的老师头上的白发,看看小学生的童话书。
其次。客观上,我们建议是否应该修改教材。现在的课程提倡素质教育,艺术节,体育节,这些都是我们站在我们的角度感谢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但课程中仍有大量学生的主动性无法被发现,这部分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客观环境因素。因为繁杂的文字让他们觉得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找不到快乐。我们不否认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我认为我们生活的目标是寻找快乐。看来还应该在教材中加入更多的新元素,比如有教育意义,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时尚文章,可以夹杂大量的科普、娱乐、政治方面的语法、思想等等。有些太深的课文,学生即使失去兴趣,学起来也很枯燥。我们觉得痛苦学习本质上是违背人类学习的初衷的。
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学而不思则罔。思考而不学习是危险的。我们要在盲目学习的同时学会思考和联想。幻想和联想本质上是不同的,但都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和交流环境。不能只停留在满足虚荣心的阶段。我们要学会学以致用,学了这么多知识还要付诸实践。
在这个物质和信息技术更被我们看重的时代,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似乎被局限在一些特定的领域,甚至无法关注生活的细节。当我们走在街上,看着新奇的广告和一些成语的巧妙运用,我们在开心的同时,是否都注意到了孩子的态度?很多精彩的成语都被他们当作正确的使用过;电视台有几个孩子浏览过保健美容系列的广告和台词,不是很有益处。我们能进一步净化它们吗?然而,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在一些显眼的位置使用一些我们没见过的特殊词汇,会不会更刺激我们学习汉语的态度?是不是市面上有很多书对我们的生活和思想没有任何用处,而且过度出版?这些,我想,是我们更高层次的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应该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