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年轻时有哪些故事?
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外号叫熊。镇上的薛老师给他取名叫克珍,意思是他应该是国家的坚实支柱和栋梁。
萧克真1岁半,父亲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出门,临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读书了,给你放一天假。”在妈妈怀里吃奶的萧克真,坚持要爸爸教他认几个字再去。竺可桢3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很多单词,能背很多唐诗了。
竺可桢五岁入学。你可以努力学习,你的所有科目都取得了好成绩。他哥哥是村里的秀才,经常指导竺可桢写文章。有一次,他哥哥教他造句,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回房间。
这么愿意学习的孩子不多。小竺可桢又瘦又矮,有同学嘲讽他:“好个寒酸的小矮子,活不过20岁……”这些话刺痛了发誓要锻炼的竺可桢。我连夜制定了锻炼计划,每天早上鸡一叫就起来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学生们不再叫他“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城中学校。1909考入唐山路矿学校。
这个学校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课本到上课都是英语。不允许中国人进入。英国老师叫学生,不是名字,是数字,完全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竺可桢大怒。他深感中国不富强就要被欺负,于是他努力学习,更加努力工作,发誓不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
1910,竺可桢赴美留学,在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农学院学习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与气象密切相关。1913年秋,他从农学院毕业后,考入哈佛大学地理系学习气象学。1918,竺可桢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鲁迅酷爱读书的故事。
鲁迅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很不好。为了学习,他拿了8块钱就上路了。这8块钱,还是妈妈想方设法给他弄来的。在南京,他进了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所免费学校。但鲁迅很快发现这里的校风不太好,就转到了另一所地师附中的矿路学校。
矿山路学校是新办的,不仅免费,学生津贴也多,可以让鲁迅买更多的书和文具。
鲁迅喜欢读书。当时是西方文化的引进,几乎每个月都有优秀的西方作品问世。为了买这些书,鲁迅省吃俭用,不时挨饿。在寒冷的冬天,他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
鲁迅在班上年龄最小,但成绩最好。他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很强,平时学习也很努力,所以差点拿了第一。
矿道学校有完善的奖惩制度,每次在竞猜中取得优异成绩,都会给你一枚三等功奖章。几个三等勋章可以换一个二等勋章;累计获得多枚二级勋章的,授予一枚一级勋章。一等奖是金的,很值钱。鲁迅是他们班唯一获得过金牌的人。他卖掉了奖章,得到了许多优秀的书籍。
有些学生觉得不能理解,金牌在学生中是一种无限的荣耀。在鲁迅看来,书比勋章有用,他不需要任何东西来满足虚荣心。鲁迅一生都保持着这种谦逊的性格。
鲁迅一生中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内容深刻,笔法冷峻凝练,深受普通百姓喜爱。有人说这个成绩来自鲁迅的天才,也有人当面夸鲁迅是天才作家。鲁迅感慨地说:“天才在哪里?”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了。"
3.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小时候非常喜欢小提琴。他梦想成为像帕格尼尼一样的优秀小提琴手。爱因斯坦一有时间就会练习钢琴。虽然他很勤奋,也很专心,但还是没有进步。爱因斯坦的父母认为他没有音乐天赋,但为了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从未阻止他学习钢琴。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小提琴老师。老师对他说:“你先弹一首,我听听。”爱因斯坦演奏了一首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曲子,但却漏洞百出。音乐放完后,老师问爱因斯坦:“儿子,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说:“我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家。”老师又问:“你开心吗?”
“我很开心。”
老师接着说:“孩子,你很开心,说明你成功了。你一定要成为帕格尼尼才能成功吗?”我相信幸福就是成功。"
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后深有感触。他明白快乐比做帕格尼尼更重要。后来,爱因斯坦还是喜欢拉小提琴。虽然他玩的不是很好,但是他从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快乐是世界上最容易的成功。只有做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4.唐伯虎致力于绘画。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作家。当他年轻时,他在绘画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能。作为大画家沈周的弟子,唐伯虎自然更加努力学习,很快掌握了绘画技巧,并得到了沈周的高度赞扬。
没想到,由于沈周的夸奖,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渐渐变得自满起来。沈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时,沈周让唐伯虎打开窗户。唐伯虎发现他的窗户其实是沈周老师的一幅画。唐伯虎感到非常惭愧,并致力于绘画。
5.安徒生
安徒生是全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家乡在丹麦的一个小镇上。小时候,安徒生家很穷。他的父亲是个鞋匠,母亲帮别人洗衣服。在家里,他经常每顿饭都吃。
安徒生的玩伴也是穷人家的孩子,那些富人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玩。有很多穷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所以很多时候安徒生都是一个人。
有一次,父亲看孤独在家玩,说:“儿子,你过来玩吧!”"
安徒生的家足够简单。只有一个小房间。狭小的空间里堆满了破凳子和烂床,留给孩子活动的空间很小。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破旧的小屋,父亲却把它装修得像个小博物馆。墙上挂着许多画和装饰瓷器,窗台柜上放着一些玩具,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歌曲。甚至在门玻璃上,还画了一幅风景画...
父亲经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阿拉伯的故事,有时也给他读丹麦喜剧演员霍尔伯格的一个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
这些书中的故事让小安徒生陷入沉思,常常忍不住拿出橱窗里父亲雕刻的木偶,根据故事进行表演。这并没有使他满意。他用破布片给木偶缝制小衣服,把木偶装扮成可怜的乞丐、被人忽视的穷孩子、欺侮百姓的贵族地主,并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编出木偶戏。
为了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同意并鼓励安徒生上街,看看油腔滑调的商人、埋在工作岗位上的工匠、弯腰驼背的老乞丐、骑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虚伪的市长、牧师等人的生活,获得各种感性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