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有哪些方面?
资料来源:中学教育学
道德教育目标
道德教育目标是道德教育目标的总要求。
这里的德育目标分类,根据我们对思想道德结构的理解,分为三个方面:①思想、政治、道德标准或规范中的目标;②思想、道德、心理发展的目标;(3)思想道德能力的发展目标。
德育实施的顺序应与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顺序相结合,循序渐进,因此思想政治道德规范教育目标的安排应遵循道德、思想、政治的顺序。
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特别是思想素质应该包括政治思想内容。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很难严格区分,在目标的表达上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一)思想道德规范的目标
1.道德目标
关心学习。懂得学习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既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珍惜集体荣誉;它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了解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礼仪。
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意识形态规范和政治规范的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
有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支持并热爱中国* * *制作方。
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有与祖国团结一致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具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意识,珍惜时间,信守承诺,重视质量,讲求效率,优质服务,能够进一步树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公平、竞争、合作、改革开放。
有基本的民主法制意识,知法守法。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创新精神。
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
(二)思想道德心理学的发展目标
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等心理素质协调发展。
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关心他人、珍惜友谊、信守承诺、自尊、自主、主动、勇敢、乐观、坚韧、自控、好学、勤奋、认真、珍惜时间、喜欢思考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思想道德发展目标
1.思想道德意识
具有集中进行道德思维的能力,包括对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思想关系、政治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它具有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评价能力、社会思想分析评价能力、社会信息甄别筛选能力、社会政治导向能力、行为后果预测能力。
2.情感能力
具备对客观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包括直觉情感体验能力(即直接感知某种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想象情感体验能力(即想象某种道德形象的体验能力)和理性情感体验能力(即对某种道德观念、道德观念和道德理论的体验能力)。
有* * *感受能力,即从别人的想法中感知一种现象或体会别人情绪的能力。
有体验自己情绪需求的能力,有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3.道德实践能力
有能力把思想道德的知识和感情转化为行动。能够对客观的社会生活状况做出理性的分析,有将一定的道德观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热情和意志,能够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
具备道德选择的能力,包括不同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以及同一道德体系和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
有能力实际执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抵制不良激励。
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qd _ education/dy web/view detail . ASP?id=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