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从厝垵到日光岩路上的铜像是谁?
马月涵,男。1911毕业于圣约翰大学。1919-1920和1925-1926赴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进修体育。大学的时候是学校足球、网球、棒球、田径队的主力,擅长中长跑。1910年获得第一届全运会440码联合组880码冠军和第三名。65438-0936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主教练,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马月涵老师从1914到1966在清华大学任助教、教授、体育部主任。在52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我研究了体育规律,查阅了国内外的经验,编著了近百套不同内容的徒手操,出版了《体育的迁移价值》、《我们应该知道的体育》等著作。他一生积极倡导体育运动,热心引导年轻人进行体育锻炼。他为人师表,受人尊敬,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尊敬。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
马悦涵出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他三岁丧母,七岁丧父,和哥哥过着孤独的生活。他小时候经常在山上跑跳,爬树,钻山洞,玩水,在沙滩上抓鱼虾,直到天黑才回家。全面的体育锻炼、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为他健康的身体奠定了基础。由于家庭困难,他直到13岁才上了私立学校。进了学校后,他看了看周围所有的房子,一点草都没有。他不能跑和跳,所以他在凳子和木桩上跳。总之,他不想整天呆着不动。18岁去上海读中学,22岁考上圣约翰大学预科,两年后升本科。当时有个不知名的人,每个月给他寄最低生活费,直到他大学毕业。191大学毕业时他29岁。
在圣约翰大学的七年学习中,马月涵热爱运动,是学校足球、网球、棒球、田径队的主力队员。他擅长田径中的短跑。曾获得100码、220码、880码、1英里的校级冠军,多次在校外比赛中取得胜利。1905期间,在上海举行了一次中国人和外籍人士参加的大型“世界运动会”。在一英里赛跑开始时,竞争非常激烈。四个日本人排着队跑在最前面,故意挡住其他运动员。紧随其后的是一名中国学生,马月涵落后这名中国同学约10码,其他50名选手被远远甩在后面。这时,数百名日本观众起立,鼓掌,呐喊。第三圈结束,马悦涵加速,超过了前面的中国留学生。在距离终点线大约400码的地方,中国的观众喊道:“加油,约翰!加油!”他意识到最后冲刺的时候到了,对那个中国同学说;“跟上我”,他从日本人的右边冲了过来。这时,观众的欢呼声已经由“约翰!约翰!”改成“中国!中国!”他最终领先50码第一个到达了终点线。后面的中国同学也超过了日本人,第二个到达终点。马悦涵一下子成了体育界的明星。在1910南京的一次全国运动会上,他又获得了880码比赛的冠军。
因为运动能力突出,1914年秋申请到清华大学任教。从此,他逐渐从助教晋升为教授,并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直到1966去世,他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2年,把一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体育事业。他的主要成就有:普及体育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参加锻炼。在马月涵来学校之前,清华就已经实行了“强制运动”,即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到5点,所有图书馆、宿舍、教室都关闭,全校每个学生都要穿短衣服在操场上运动。但是,此时的“强行演习”只是笼统的号召加行政命令。在运动时间,还有人躲在树荫下、角落等安静的地方学习,去操场的人也不一定是认真科学的运动。马月涵来学校后,到了锻炼身体的时候,就拿着笔记本四处看看,不是为了记名字,给处分,而是为了劝那些躲着的同学锻炼身体,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他以身作则,和学生们一起锻炼,随时指导锻炼方法。他主张锻炼项目多样化,使身体全面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他经常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有计划地制定一些矫正项目,引导他们掌握跑、跳、器械、球类等基本技能,既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效果。
他对学生非常严格。当时清华有一套“体能测试的通过标准”,比如爬绳15英尺,100码13秒,跳远14英尺,游泳20码等。如果一个人失败了,他就不能毕业。他严格遵守规则。著名文学教授吴宓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功课都很优秀,却在跳远比赛中失利,被马月涵“扣留”。半年后,他通过补考后被允许出国。新生一入学,马月涵就有了大致的安排,制定计划,什么时候练什么项目,什么时候体检,成绩差的怎么跟上,成绩好的怎么提高。马月涵的普及工作做得很彻底。1952,学校有一群肺结核患者,住一个宿舍,主要是呆着不动或者少动,有的绝对卧床。长期的病房生活让他们精神上很苦恼,有的人抑郁。马月涵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校医院的医生,对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他到病房对大家说:“肺不是纸做的,动一下也撕不坏!”他每天随医生来到病房,根据不同的病情组织不同的体育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后来有人可以打羽毛球,委托球。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治疗、药物配合和营养强化,大部分患者有所好转,部分患者痊愈后已恢复工作或学习。特别是在精神上,患者们树立了康复的信心。
马月涵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是他勤奋并终生致力于体育运动的主要动力。小时候,他看到同学们大多面色苍白,温文尔雅,他很难过。他决定通过体育改变这种状况。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有外教嘲笑中国学生“就是笨,还不如美国孩子”!马月涵对此不服,于是用事实和美国老师“吵架”。来到清华后,他经常听说中国留学生在外国受气,外国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这让他很难过。他后来说:“对我来说,主要考虑祖国的荣誉。”他经常对同学说:“你要好好锻炼,要勇敢,不要害怕,要有活力,要去做。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跟着打;他们能玩什么你就玩什么,不要出去给中国人丢脸。不要让人推你,你会跌倒的。别人发狠,你就害怕,……”。他说;“中国学生擅长在外学习;因此,我认为学生在体育方面不应该落后。”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一些外国人来到中国从事体育工作,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是,有些人趾高气扬,目空一切,看不起中国人。有一次,华北基督教青年会举行田径比赛,邀请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当裁判。马月涵就是其中之一。比赛中,一名中国裁判正在测量跳远的距离。裁判测量了从土的断裂处算起的距离,完全正确。但是有个老外跑过来,坚持说中国裁判错了,而且当众骂裁判很没礼貌。裁判很生气,但也没说什么。这时候马月涵跑过来,用英语跟老外说,没有错。请他礼貌一点。老外还是坚持自己的错误,继续骂人。马月涵给他看了英语规则,骂他:“你连规则都不懂,还要骂人。你是什么?太不像话了。”老外无言以对。
抗战时期,带着爱国热情,马月涵随学校南下长沙、昆明,和学校所有师生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他仍尽力开展体育活动,发展军事体育项目,以教导同学们抗敌救国的本领。1937年底,南京沦陷,长沙临时大学师生在操场举行抗日誓师大会。学生们要求参军参战。马月涵也在大会上发言,唤起学生们的抗战激情。
当然,在旧中国,“体育救国”的美好愿望终究不会实现,但一颗赤诚的爱国心,不仅让马跃汉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也让他在关键时刻充满信心地把握方向。北京解放前夕,许多体育界人士来他家寻求“对策”。他说:“我相信* * *产党会来,教育还会存在,体育还会存在。”有人问他* * *制作方来了有没有危险。他意味深长地说:“金终究是金,银终究是银,铜终究是铜。.....只要我们勤勤恳恳地教育年轻人,* * *生产党就会欢迎我们。”别人把他拖走,他拒绝了。相反,他说服其他要离开的人留下来。
马跃汉一生致力于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忠义”,所以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敬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到清华三个月后,也就是2004年的191438+01月,被学校提拔为北京市体育协会代表,被协会提拔为评审员。后来,他担任华北和全国体育协会的成员。此后,他参加了几乎每一届华北和全国运动会的组织、训练和指导工作。
1965438+2009年5月作为选拔委员会成员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四届远东奥运会。1921和1927年,马悦涵分别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5届和第8届奥运会。在后一次会议上,他担任田径委员会主席和足球委员会和体育法律委员会委员。1930年4月,马悦涵担任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国家队球员主教练。1936年,作为中国田径总教练,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12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随后访问了苏联和欧洲国家。1949左右,马悦涵也是美国体育研究协会的成员。从1925到1936,担任中国春田大学的主要介绍人。
解放后,在党的教育下,马月涵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说;“在* * *生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我们体育工作者应该增强对人民的责任感。我们要好好学习政治,提高觉悟,努力学习体育科学,提高业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信任和尊重他,赋予他更高的职位,发挥更大的作用。6月1949、10、1952,两次当选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1953年9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国家体委委员;1954年9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 10年6月当选全国体育总会会长。他在十年动乱前担任过两届全运会的总裁判。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都同他进行了会见和会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朱总司令特意邀请他合影留念。在建国初期的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总理告诉他,体育运动对国防和生产建设有重大意义,这使他受到很大鼓舞。当时他坚定地说:“我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祖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去!”" [1]
早在9月1939,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昆明分校的清华师生,就有一场庆祝马月涵在校服役25周年的晚会。除了许多热情的祝贺,还送给他一块“五十年不坏”的金表,希望他再次在学校任职“如表如恒,如日月升”。1961年,清华大学师生开晚会祝贺马月涵八十大寿。蒋南翔校长代表学校向他表示祝贺,他说:“半个世纪以来,马劳一直为体育事业服务,身体力行,他是学校里最老最优秀的。”国家体委代表荣高堂说:“马劳80岁还能有这样的身体,体育可以促进健康。马劳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1964年,清华的师生再次聚在一起,祝贺他在校工作五十年。蒋南翔校长再次发表了长篇讲话,代表全校师生向他表示祝贺,说:“马月涵老师,英俊潇洒,朝气蓬勃,是崇尚体育的活生生的例子。他在一份工作岗位上不知疲倦地工作了半个世纪,80多岁了,还在精力充沛地工作。.....马跃汉先生随着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清华大学的进步步伐不断进步,使他在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并...成为了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