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温州中学

一.关于这一主题的介绍

本项目从5438年6月+2004年2月开始准备,计划2006年8月完成,历时近两年。本课题组以温州中学政治组教师朱为组长,成员有沈兴阳、郑品、、吕志勇。2005年3月被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认定为2005年温州市教育规划基础教育项目,项目编号为ASZ0542。

本课题的背景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民主教学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发展运用各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课程标准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信息社会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第二,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

(1)2004年2月至2005年6月为项目实施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出问题,撰写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合作。

首先,写一份研究计划。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各省市也在不断尝试适应新课改的趋势。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导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马同志撰写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并在实验中学进行了试点研究。学科教研组也跟随试点,比如高中政治教研室教研员林跃洲同志也在部分中学逐步开展了探究式教学活动。2004年6月,165438+10月在平阳二中,笔者开设了一堂高中政治探究式学习观察教学活动课。题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但没有取得很理想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尽量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又怕知识点得不到落实,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模式的探究模式为主。之后,教育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在瑞安四中和温州市开展了政治素质课评价试点活动。但是效果有好有坏,老师们也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势在必行,如何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与新课程特别强调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课题组的深入思考。

从2004年6月底,11,我们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有关新课题研究的书籍和资料,了解本课题的最新成果。比较了自主与合作教学的最新模式,如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沙龙教学模式、“三自导”教学模式等。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各有利弊。然而,任何模式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只有具体分析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目的。因此,只有对不同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才能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目前,国内外对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非常流行,但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政治学科仍然不在少数,甚至新课程还在全面推广。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迫切而及时的。

在查阅和比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并向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立项。

其次,关于任务分工。

朱为本项目总经理,负责本项目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全过程的组织和运作;具体职责分工:朱负责沙龙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探索;沈兴阳负责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吕志勇负责“三自导”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郑品负责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孙骁骁负责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沈兴阳负责上述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第三,关于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案例研究和观察研究,遵循集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最后,确定实验班。因为我们的项目研究处于规划阶段,还停留在假设和寻找阶段,确定实验班还很不成熟。况且当时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基本都是高二理科或者高三文科的老师,我们认为这个课题的实施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更有热情和活力。时任组长朱在其任教的高二1班进行了实验研究,实施“沙龙式”教学模式。朱老师首先给分配任务,并决定以宿舍为单位。题目是:合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范围是高二哲学第二册第一课。当时我们同学都很热情,老师准备让学生完全自主探索组合,不需要任何干预。上课的形式是由一个同学主持,有些问题设计成近乎游戏的形式。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宿舍的主持同学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把准备的东西做完了,然后剩下的20分钟就没事干了。

沈兴阳老师“探究式”教学模式和鲁治勇老师“三自导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郑品负责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孙骁骁负责案例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并在各自的教学班开展了实验活动。但是,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模式还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例如,探究式教学活动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的模式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备课工作量,“三自导”似乎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最后,还是需要老师大量的讲解。“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实施起来比较顺利的一种形式,因为这种模式是我们学校所有学科的综合研究活动,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比较成熟。

)

(1)“沙龙”的含义

沙龙是法国萨尔。u的音译,意为“接待室”和“客厅”,指的是17世纪以来西欧尤其是法国上流社会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聚会。后来泛指文学、艺术、政治、企业等方面人士的小型聚会活动。在这里,以沙龙的名义,我们寻求主动、相互合作、有意识的探究、民主和平等,以及自由和热情的学习。

我们的沙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电视、电脑等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文字功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材料和问题的分析过程,由学生主持,以讨论、演讲、对话、辩论、竞赛等方式表达和进一步完善研究。

(2)沙龙的本质

第一,沙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沙龙的宗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沙龙旨在通过长期、规范、有效的沙龙活动,增加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沙龙的初衷和目的。其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沙龙活动的形式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沙龙活动的事项是学生自己安排的,沙龙活动的结果是学生自己评判的,沙龙里的一切都是学生自己选择、思考、设计、组织的。再次,沙龙为学生展示了可以在沙龙中拓展思维的翅膀,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创造出多种适合学生自身特点、主题内容、身心特点和需求的活动和形式,符合高中生崇尚自主、平等、开放的时代特征。学生喜欢上这样的课。

第二,沙龙是一种学习型的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必须以学为基础。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学习是沙龙强大生命力的精髓。在沙龙活动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沙龙的主题由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他们感兴趣的,他们比较有研究和见识的,无论是群、盘、系列,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第二,沙龙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拿的。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课本、图书馆、资料室、互联网)搜索、获取、加工、整理、使用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这些资料是否使用、使用什么、如何使用都由他们自己决定。第三,沙龙的形式是学生自己创造的。他们可以根据团内成员的特长和学员的兴趣爱好,打造“欢乐总动员”、“说真话”、“新闻观察”、“有奖竞猜”、“相声小品”、“歌舞诗”等大众化的沙龙形式。如何陈述材料和提问,是集体讨论还是个人回答,是点名、抽学号还是小组代表发言。合作学习首先是指在沙龙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的合作集中在每个沙龙活动都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进行的。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总是在一起* * *选择主题,收集材料,研究问题,策划计划和主持活动。他们一起工作,进行最平等、最亲密、最自然、最有必要的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还表现在沙龙活动中,所有学生围绕主题,根据主持人的设计思路开展活动。这里有更广泛的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主持小组与所有学生之间、其他小组内部以及其他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其次,合作学习是指沙龙过程中师生的合作。一方面,师生合作表现为教师参与沙龙活动的准备过程,为学生提供建议和信息;学生的想法和收集的资料为老师打开了新思路,积累了素材。另一方面,师生参与到沙龙活动中,用自己的观点、想法、方法、立场去感染、影响、教育对方。第三,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学生与学校的合作上。大多数沙龙都超出了一个老师或学校一个部门的权力范围。比如有的沙龙主题比较全面,需要地理、历史、语文等教研组的配合。有些沙龙活动涉及到资料和设备,需要资料室、图书馆、信息技术组等部门的配合。综合学习是指:第一,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沙龙的主题往往基于某个社会热点或某个现实问题。现实社会总是复杂的。要正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分析、讨论、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单一的知识是无能为力的,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第二,综合运用学习能力。组织和参加沙龙活动(尤其是组织)需要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比如收集沙龙资料,要求学生具备观察、感知、沟通、咨询、上网、手工制作课件以及获取、判断、筛选、组织、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沙龙活动,需要学生具备创意、组织、主持、语言表达、书法、绘画、计算等能力。第三,综合运用情感因素。沙龙的过程是一个教育他人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所以也是一个健康人格和不良人格展示、碰撞、斗争并最终胜出的过程。沙龙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需要现代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创新意识、竞争意识。

(3)介绍国内“沙龙”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最近,国内一些高校正在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例如,江西理工大学在“两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沙龙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累”、学生“苦”的课堂局面,探索出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学模式。湖北经济学院开展学术沙龙式教研活动。我们把学术沙龙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一次讨论一个教学内容,不要求有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路,加深教师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寻求最优的教学方案。

国内高中“沙龙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应该率先在余杭高中推广。2004年6月5438+2月21日,本课题组组长朱参加了在杭州市石狮市余杭高级中学举办的浙江省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见证了该校老师组织的三次别开生面的“沙龙式”课堂观摩活动。13:08 19,余杭高级中学的一间教室里,一首《江南》悠然响起。教室前的投影屏幕上,播放着一张精美的幻灯片,标题是《走进新杭州》。好听的音乐和风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大家都放松下来的时候,一位学生主持人走上讲台,抛出了今天“沙龙”的话题:我们在美丽的江南,我们来聊聊更美丽的浙江经济。展览结束后,我还聆听了高玉老师和徐晓云老师关于“沙龙教学”的专题演讲,并观摩了学生们自己主持的“沙龙”课。一位来自温州的老师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么生动、有头脑的课。主持人的素质很好。看得出来,他很努力,幽默风趣,比白活泼,比深刻。

2.“三自主”教学模式

“三自导”教学中的阅读是基础,怀疑是深入,实事求是是升华。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识到,为了使学生学习积极活泼,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学生自己阅读

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掌握新课程的大致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我们的做法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导人,即引导人上新课,启发学生思维。其方法有:复习旧课引导人,搭建通向新知的桥梁;创设情景引导,如有趣的轶事、成语故事、诗词歌赋等,吸引学生进入获取新知识的愤怒状态;制造悬念,即以题导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探索新知,等等。第二步,提示,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或阅读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做菜的思维支撑,以集中头脑风暴,防止学生大海捞针。也就是说,让学生围绕几个重大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第三步,阅读讨论。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基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或基本知识点,或初步拟定本节课的学习大纲,或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可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初读,目的是了解大致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精读是对重点难点的反复品味和琢磨。精读分为全文阅读和分段阅读。整体通读,分段、节或分题阅读。此外,还有学生自己默读,或让学生领读或角色朗读,或合唱朗读。默读是学生自己学习,导读是引起学生的注意,角色式阅读是营造思考的氛围,经济型阅读是* * *探索的目标或成果(即结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以后写出来就会唱。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学生才能为质疑和寻求打下基础。

(二)学生自身受到质疑

目的是引导学生找到难点、疑点和关节,——交流信息,打开思路。学生会不会提问,是检验学生学习深度和思维广度的重要标志,是理解、相信、运用的必经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我提问的途径有:①预习提问,即学生在阅读之初就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或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或作为集体研究问题在讨论中提出;(2)讨论中少提问,即学生在讨论某个问题时互相提问,以追求问题的真谛;(3)老师进班提问,即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哪些没听懂,哪些没有说服力;(4)在实践中提问,即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碰到困难,对解题思路乃至答案提出质疑。学生质疑自己的另一种情况是经常“跟着感觉走”。他们喜欢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质疑课文。这时,教师要善于集中头脑风暴,从这个到那个,从外到内,把零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纳入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从而形成集体追求的局面。

(3)学生自己寻找

学生自寻的目的是抓住重点,理清思路,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澄清疑惑和困惑,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寻求,绝不是一个个体思考的过程,而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课前课后教师之间多边互动的过程。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有学生独立思考,有小组讨论,有课堂交流,有师生讨论,有学生相互指正,有正反方辩论,有老师及时指导,有学生或老师总结。学生要掌握“收”和“放”的关系,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聚在一起达到相对统一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系统化、规范化。

3.“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由哈佛商学院创立的。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将案例教学法引入管理教育。当今,案例教学法风靡全球,已成为管理教育与培训的基本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一些学科的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日益规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是主体,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编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对案例充分发表意见,以达到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简而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中的案例分析。虽然两者都是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就是探究案例;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就是掌握理论。

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即描述性的研究文献。它是指特定的人、事、物所遇到的特殊情况、情境、问题、事件或冲突,以叙事的方式描述真实的情境,并试图平衡情境、参与者和情境实体,从多个视角呈现出来。(案例教学法在中小学综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蔡怡君/淡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研究所研究生;高/淡江大学教育学院及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教授)

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和引导讨论。提前给学生布置问题,让学生阅读案例,让学生在辩论和老师指导中学习知识,锻炼才华。同时,教师可以随机点名提问,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总结提炼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2)布置任务,创设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强迫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要求学生真正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觉得上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要全力以赴。因此,学生除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外,还必须组成学生小组来缓解学习的巨大压力。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理论讲授。其精髓在于把学生的发言作为所有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通过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基本功。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达自己,锻炼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勇气和快速反应能力。

(4)立体透视案例,体现因材施教。在案例教学法中,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学生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一定是“能力分子”。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实这是对老师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优势,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达到让所有的金子都在这里发光的目的。

(5)关注讨论过程,将原则融入讨论中。在案例教学法的课堂上,不能单纯追求一个正确答案,而要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每一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分析、解释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成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能否参与关系到学生是否对每个案例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准备参与,学生们不得不一头扎进图书馆查找资料,自觉学习。有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讨论问题,故意做题,在展示的案例中去掉必要的条件,让学生做假设,让课堂非常活跃。只要你说的有道理,你就能清晰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你能力的表现。

(6)所学知识具有可操作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有利于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培养的学生都是实用型人才。

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法,与强调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固定多年教材的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主义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学习者建构和接受知识的内在认知顺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是案例教学法生命力的秘密。

4.关于探究性学习。

虽然我国提出研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由于它符合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其重要性已被广泛重视。现在,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指定领域。可以说,探究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一般有两种解释。首先,它被认为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对应并补充了接受式学习,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这种学习方法可以用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比如,有的老师非常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解决学习;有的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对书本内容、老师教什么、同学说什么进行质疑和提问。一些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在小组或其他形式的合作中讨论难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一些老师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早已存在于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只是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二,它被认为是一种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它本身已经有了课程的形式,可以纳入课改计划,甚至安排在我们的课程表里。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采取专题询问的方式。

研究性学习活动通常是围绕具体问题展开的。根据这一特点,人们给研究性学习活动起了不同的名字。比如一些国家的学者称之为项目学习或项目探究;在中国香港的一些学校里,叫特殊学习;上海一些较早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校,称为小规模研究。

(2)探究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的周边生活。

研究性学习活动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学生实际的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而不是来源于课本上根据某个知识点设计的习题。

(3)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知识。

目前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一定的开放性,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放性程度是最高的。无论是学习的内容、方法还是手段,都非常充满开放性,尤其注重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4)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这一特点,研究性学习有了不同的名称。比如1998,美国颁布了一套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应用学习四个课程领域的能力标准。前三个领域我们都很熟悉,但是我们国家的课程里没有应用学习这种东西。其实应用学习的内涵和我们所说的探究学习很像。日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综合学习”这一课程领域纳入改革计划,他们称之为“综合学习时间”。在“综合学习时间”里,学生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大量类似于我们研究性学习的活动。

几年前在我国,一些学校教师自发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将其命名为“跨学科研究活动”,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特征。

(5)需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实践,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前四个特征使其类似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但严格来说,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不是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学习活动。所以,当我们谈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往往会提到四个“讲究”:过程、应用、体验、全员参与。

5.关于“探究”教学活动

(1)探究学习的命题

研究性学习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在教育部2000年6月5438+10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列入正常教学计划,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进行研究。

(2)探索教学模式的特点

首先,它是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探究教学模式是在现代科学教育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技能和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精神。因此,科学教育工作者在现代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在现代主体性教育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造了一种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实现科学教育目的的教学模式。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已逐渐冲出科学教学的领地,开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现代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