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柳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桥是当地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结构,更是一件艺术品,在工程结构中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乐清地处东南沿海,西北崇山峻岭之间,千谷争鸣,平原地区则有1758条溪流,全长1033多公里。
自古以来就有数不清的桥。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的翁阳聚星桥(俗称“上桥”),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市最古老的桥梁。从宋代到清末,各种类型的桥梁有370多座,按桥梁结构分为梁式桥和拱桥两大体系。
梁式桥以梁作为桥梁的主要承重构件,结构简单,应用广泛。这是中外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桥型。早期的梁式桥大多是木制的。因为木质梁柱容易腐烂,所以被石头代替了。代表桥有沙澳桥和慈济桥。
沙澳大桥,在柳市镇沙澳。南宋惜春十一年(1184),建立赵波医学。共有十二个石墩,上面铺着桥板,全长60多米,宽2.5米。清道光十六年(1836)重修,加青石栏杆。这是我市最大的石梁大桥。
樊氏镇大桥头村慈济桥。宋末,仙姑十年(1274),吏部尚书将此楼赠与谢家。四墩三跨石梁桥,两边没有栏杆,长11.6米,宽2.8米。这座桥是保存最完好的宋桥,梁架是700多年前修建时的原样。
由于石材在桥梁建设中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种拱卷结构的桥型,称为拱桥。与梁式桥相比,不仅外形美观耐用,而且在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刚度上都有很大提高。拱桥难度大,造价高,不能像梁式桥一样广泛使用。
湾桥,在天城乡湾桥村。北宋元?v二年(1087)开工,八年(1093)竣工,故名。当初是木梁加石墩,后梁被火烧,很容易用石头铺桥面。明朝宣德八年(1433),蒲圻所内千户重建,耗时八年,建成一座五跨五窦的石拱桥。全长57.8米,中间宽4.8米,两条斜坡引道呈扇形展开,末端宽5.2米。拱圈采用“纵、截面并置”的先进造拱技术,中孔最大边孔依次递减,桥身整体曲线柔和。桥面铺有踏板,中间有平台,两侧有立柱,雕刻精美。万桥飞临万桥河,状如“长虹饮溪”,气势磅礴。
文虹桥,乐城镇西运河上。明日七年(1627),知县胡修建,又名桥。它是一座三跨三窦石拱桥,长34米,中间宽4.37米,引桥端宽5.65米,没有留下柱栏。整体结构类似万桥。1963年,政府拨款对其进行原样修复。
除了上面提到的梁式桥和拱桥,山区和半山区还有几种比较有特色的桥型。
堤梁桥,俗称“锚桥”、“石锚”。它有着最古老的历史,是这座桥的雏形。在溪滩上用相对方形的石头建造一个又一个的石头壁架,供人过溪。白石镇政府门前的北街五步锚地长31.7米,两车道,每车道60多级,方便过溪。
水漫大桥是堤梁桥的发展,多建在季节性强、丰水期易涝、枯水期早的溪流上。柱子是桥墩,上面的铺路石是桥面。桥身较低,汛期水溢出桥面。为了防止它被洪水席卷而过,柱式桥墩的两侧由石头斜顶支撑,远远望去像一只蜈蚣,因此也被称为“娱乐凤尾狮桥”。原来乐城北门的凤尾蕨蜈蚣桥就是这种桥型。
在云南,悬臂梁桥大多建在陡峭的溪流上。为了增加桥梁的跨度和净空,桥墩和桥台用多层石块交错支撑桥梁。比如乐清中学门前建于清代的太云桥(俗称“塔英桥”)。
单悬臂梁桥,即栈道。它是木桥的早期形式,出现于秦汉时期。
砚湖乡聚坑庵村发源地有一条长124米的栈道,建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柱子、横梁和桥面板都是由石条制成的。在靠近溪流的断崖间钻上、下两排榫眼,立柱插入下榫眼,桥面上的横梁、木条嵌入上榫眼,榫卯用铁浇注固化,当地称之为“铁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