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的位置在哪里?

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是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位于马尾山脚下的三七山。建于1868。它是一个建筑群,现有四座建筑(马尾天主教堂主楼、马尾天主教堂托儿所、马尾天主教堂老人之家和马尾天主教堂小修道院)。

据马尾区志记载,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原为一位西班牙神父创办的小修道院的宿舍。光绪十一年(1885),马尾天主教堂在原宅基础上创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杜耶督建砖木结构法式新教堂。

马尾天主教堂建筑群现存建筑建于不同时期。

据马尾区志记载,清同治五年(1866)马尾已有天主教活动。当时的海运部长沈葆桢聘请法国人日依格和德克尔为副监工。还雇佣了外国工匠。这些人大部分都带了家人,大部分都是天主教徒。法国和英国的雇员在外国工匠的房子的左边建造小教堂。

同治五年(1866),西班牙神父创办了一个小修道院。

同治七年(1868),西班牙神父在三七山修建了一座石头双层房屋作为宿舍。他们的合同到期后,他们回到中国,他们的房子交给了天主教会。

光绪十一年(1885),马尾天主教堂以石屋为基础建立,接纳和发展当地信徒。除马尾外,还有_头(连江县)、上干(闽侯县)、钱莹、洋屿(均为昌乐县)等地。法国和西班牙牧师传教。教会还建立了一个托儿所和一个仁慈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督船政法的杜在三旗山新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法式新教堂,由西班牙的普希恩担任司铎。

民国37年(1948),外国教士陆续回国,活动由林神父主持,信徒200人,主要是水上船民。

“文革-”时期,活动停止,天主教堂连同育婴堂、善心堂,全部作为马尾造船厂和福州二十四中的职工(教工)宿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天主教徒自发恢复了宗教活动,并设立了两个家庭聚会场所作为礼拜场所(星期日),有60名天主教徒。

1996,天主教堂装修完毕,信徒聚集在教堂做礼拜。1997年,基督徒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