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石油中学宿舍
?2021年8月23日,为弘扬“五老”精神,追忆峥嵘岁月,重温奋斗历程,湘潭大学金盾法学会“五老”调查组(以下简称“金盾调查组”)有幸线上线下采访了具有40余年教龄的老教授舒学长,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尹家坞村课题组成员李尚荣看望老人,其他成员在尚荣的帮助下与舒老进行了视频通话。九位成员像星子一样散落在世界各地,但视频中的长辈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舒老朱延河说起自己的从教经历,满满的都是感动和幸福。?(图为调查组成员和舒)?1960年,舒老18岁,正值壮年。他是一个半年没毕业的初中生。他和几个同学被叫到邻近的小学教书。过了一个学期,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舒老留在了学校当老师。1966,文革爆发。由于家庭原因,舒老辍学参加劳动。半年后的一天,大公社在会上投票决定把舒老召回学校。从那以后,舒老一直在农村的很多学校转,直到2004年离开学校。1991年,舒老荣获陕西省三十年教龄荣誉证书。2000年,舒老获得高级中学教师称号,这是中学教师的最高职称,相当于副教授。
(图为高中教师职称证书)?
春秋四十年教书如歌,致力于基础教育,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
?1949新中国成立是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而民族复兴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基础是中小学。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6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0.4%(1.95),小学净入学率为20%,初中毛入学率为3.1%,高中毛入学率为1%,基础教育迫在眉睫。由于当地教师极度匮乏,舒老财有幸跨越家庭成分的鸿沟,成为一名教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当我们问为什么选择当老师时,舒老说:“其实我一开始也不想当老师。我想学习。60年是农村合作化时期,教育普及。当时一个学校有两三个老师,师资短缺。在我们毕业之前,我们是从初中选出来当老师的。为此,我还和公社协商,教完一年回来参加入学考试,公社同意了。最后教了一个学期,想考的时候公社不让我去,我没办法,继续当老师。当了六年老师,文革来了,我被开除参加公社工作。但文革期间,文艺运动再次盛行。那时候学校每年每学期都组织竞赛。为了达到目标,学校的校长想找老师,然后就找到了我。我擅长这些方面。最后经过公社14队集体投票,校长把我叫回了学校。”擅长风格的舒老排练节目,带领同学参加比赛。就这样,舒老开始了他漫长的教育之旅。只是这一次,多了一点乐趣和愿意。
(图为1997香港回归艺术展。)
“四十年,十年。”从1960开始,舒老搬了很多小学,包括野趣小学(1960.3-1960.8)、晏家坞小学(1960.9-1963.8)、王宝村小学(65438+)。1972年,由于教育成绩优异,舒老被提拔到初中任教,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支教之旅。陈村二中(1972,3-1978.8),陈村一中(1978.9-1984.8),叶曲中学(1984.9-1965438)。直到2003年,62岁的舒老才正式离开自己的领奖台。
(图为舒老在学校的照片)
风雨中满是弦歌和教育,却精致而勤奋。
?1960第一次进叶曲小学的舒老,还是一个初中没毕业的学生。在这里,他负责六年级同学的学习。他笑着说:“我刚进学校的时候,六年级的学生都在喊,‘我们已经转来一个新同学了。’因为当时孩子在学校年龄比较大,六年级男生和老师打篮球的时候,经常会从老师头上“拔萝卜”。直到1963年、1964年才开始限制学生年龄。“学生失控的时候,老师会批评,每周都会家访。提及自己的教学经历,舒老说:“当时是凤翔县教育局管,据你家说,我在附近的农村中学教书。“舒老教书的时候,由于基础设施不全,学校不提供住宿,上下学都是走路。舒老说:“那时候工资低,计划经济,根本买不起自行车。一般都是背着被褥上学,县里开学习交流会,等等。我们还背着被褥去了。60年开始教书,82年买了第一辆自行车。虽然我1982年就买了自行车,但是那时候农村都是土路,下雨的时候骑自行车是不可能的。"谈及那个年代的教学,舒老谈到了当时的上课时间:"当时上课是上午和中午三节课,早上6点到8点有早操、早读、语文、数学,然后休息1小时吃早饭;中午下课到12: 30,休息1小时吃午饭;下午3点到6点回家。“那时候老师的压力比学生大,因为学生都在自己村里读书。”上学大概花了1个小时。“那时候教育环境很差很简陋,一个月才27块钱,学校也不提供教师宿舍。所以舒老需要每天早上5点起床走1个小时到学校,下午下课后再走1个小时回家。这样持续了二十多年。
“桃李不言,自给自足。”那时候男孩子是家里的劳动力,很多农村家庭都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直到学生步入社会,才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舒老和很多老师一样,教了几十年书,现在只记得班上好的和调皮的。当调研组成员问到影响深远的学生时,舒老想了一会儿,眼里出现了泪水。他说,“有一个叫张的学生进步了。他很诚实,反应很慢。每次我上课提问,他都答不上来,然后被批评。有一年,我去看望生病的哥哥,在火车站遇到了他。他当时在宝鸡的石油机械场工作,拉着我和他坐在一起。我以为我在学校经常批评他,不想去,他却拉着我。晚上休息的时候,孩子对我说,‘我一直想告诉你,我读书的时候,很讨厌你。现在在工作,因为没学历,很多工作做不了。我现在特别后悔。老师真的为我的学习付出太多了。如果我当时努力学习,我现在肯定会更有用。还有一个孩子在学校特别调皮,就像老师和学生上班的时候,把农村的石磨推到沟里,干了无数坏事。后来他当兵回来,去学校找我,跟我说‘老师,我读书的时候太不听话了,现在很后悔。如果现在允许我学习,我一定是个好学生。"舒老很欣慰地说:"这些孩子懂得在社会上进步,其实挺好的。“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中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场运动中,无数人因为家庭成员而遭受不公平待遇。当时已经教了六年书的舒老被调去修水库了。说到文革,舒老毫无怨念。虽然没有继续读书,但他幸运地加入了教师的行列。虽然没有上战场,但他为祖国培养了人才;虽然我没有加入中国* * *产党,但是党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关于文革的劳动,他笑着说:“其实当时修了很多水利,参加劳动也锻炼了我的身体,挺好的。”虚心的态度让研究团队佩服。文革期间,江青推广了八部宣传革命故事的样板戏。说起自己最喜欢的样板戏,舒老提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革命三代人的故事,老革命刘姥姥、风华正茂的李煜和新一代革命家李铁梅。为了保护党的暗号,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代人组成了一个家庭,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后来,他们把暗号给了游击队,赢得了战斗。其中,铁路扳道工李昱和牺牲了,李铁梅完成了这项任务。革命的继承者是李铁梅,这意味着革命的继承。百年征程恢弘,百年心永恒。在中国* * *产党的百年发展中,代代相传。“五老”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五老”的精神将永存。
?“我没有入党,但我一心想着入党。”舒老对党报高度赞扬,谈到自己为什么不入党。舒老感慨地说:“当时是社会变革,我家宗族是村上唯一的姓氏,所以我被评为富农,成分太高,没有资格入党。后来有了机会,但是年纪大了,快要退休了,对党做不了多大贡献。于是我拒绝了学校的很多邀请,把入党的机会留给了年轻人。我以为:青年才俊和我比起来,是党的希望和未来,可以陪着党走得更远。我只要把党放在心里,留在行业里就可以了。”舒老年轻时没有入党是一个遗憾,但这个遗憾改变不了党在舒老心中的地位。是党的领导让中国焕然一新。舒的老家挂了几十年的毛主席画像,家里还有关于国家党和政府的书籍,就是最好的证据。拥护党的领导不仅是党员的责任,也是每个青年的责任。党是人民的党,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说起家族传统,舒老自豪地说:“我们家的家训就是好好学习,团结一心。我爷爷对他的孩子很严格。他不允许我们辍学去种田或者打工,我们只需要学习。而且我们不能在外面打架吵架,也不准赌博。”良好的家庭教育为舒老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也是秉承长辈的教导,教育儿子要团结。家里挂的全家福都是儿孙满堂,羡慕别人。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十年风,十年雨,十万柱。”如今,建设国家教育,提高国民受教育率的上一代已经完成了任务。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己任。聆听舒老的故事,让我们铭记历史,悼念无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激励我们学习先辈的崇高精神。我们是湘潭大学金盾法学会“五老”事迹调查团,我们在路上!
(图为金盾课题组成员用手机拼出的“网上标语”。)(图为调查组成员享受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