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校园流行音乐的调研报告?
流行音乐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受到大众欢迎的音乐和流行歌曲。流行音乐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曲调流畅,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在某个时期,总有几首歌在人们口中传唱(比如1999的《进入新时代》,2000年的《七子之歌》等。,都充满了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全国广为流传)。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小学生对流行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受其生活、心理、思维发展规律的影响,对流行音乐缺乏辨别力,什么都接受,往往导致校园里流行与学生年龄极不相称的歌曲的现象。
教育者对上学现象采取放任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一棍子打死也是不合适的,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对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是无处不在的流行歌曲“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师更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兴趣中接触和认识音乐,让学生在学习中识别流行歌曲的好与坏,让流行歌曲有目的、有效果地为音乐教育服务。
考虑到小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现状,本课题仅在其声乐作品中界定了“流行音乐”的范围,即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是指那些具有大众性、群众性、愉悦性等特征,但还没来得及经受历史考验的歌曲,因此必然是善恶并存的。
通过实验,希望达到“提高学生欣赏美、领悟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实验方法和手段
1?问卷调查法
调查该年级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理解程度。
2?观察方法
观察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课内外音乐(非智力)表现,及时记录他们的变化。
3?实验法
采用正常班级安排下的非平等实验班前后测对比的方法
三、实验过程:
(1)准实验阶段
1?学会思考,提高意识。
学习内容主要是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生认知心理和学习过程的章节。国内外该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流行歌曲集之类的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到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插入点;探索流行歌曲如何为音乐教学服务;确定“回避胜于引导”的思想。
2?调查研究,深入了解
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否则什么都做不好。同样,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仅“学”不好,也“教”不好。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师正确“教”的基础。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针对实验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四年级四个班的10名学生。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中,我们验证了本课题实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例如72?5%的学生喜欢唱歌,70%的学生经常在课后唱课本歌曲,65%的学生经常在生活中唱流行歌曲,58%的学生理解他们唱的流行歌曲,学生写了92首老师想在课堂上教的歌曲,其中70首是流行歌曲,50%不适合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引,为进一步的研究做好准备。
(2)实验阶段
1?综合测试了解学生。
为了全面了解我们所教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在实验前期,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进行了统一测试。(测试的目的、内容、评价标准和操作方式见附表)。
2?更新教学,有机渗透“普及”
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快速、有效地提高音乐基础素质,我们更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一些“流行歌曲”,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增强音乐能力。
(1)推陈出新,引起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视唱练耳教学就是困扰很多音乐老师的一个环节。针对学生对枯燥的音乐知识缺乏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开学后,我收集了大量学生也很熟悉的流行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歌曲,并进行整理。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拉”来模拟熟悉的乐谱片段。在老师讲解了乐谱中的知识点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上的乐谱再进行一遍视唱,很快学生就能准确的唱出来。所以信心百倍,畏难情绪迎刃而解。
我在歌唱教学中也使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谁也离不开谁》这首歌之前,用《永远的朋友》来导入,让学生从《永远的朋友》这首歌中感受到友谊的真谛,产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在欣赏课上,学生还可以用内容熟悉的流行歌曲引入话题,进一步欣赏。总之,因材施教,以熟带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2)以爱促爱,寻找* * *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小学音乐教育只有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振动,用“情感”二字搭建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落实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美育。
我巧妙地利用学生感兴趣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进行渗透,让他们与课本歌曲、欣赏歌曲产生一种“美感”,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在教授歌曲《五月的夜》时,为了帮助学生用柔和连贯的声音表达欧洲春天的宁静和温暖,我让学生欣赏了一系列关于夜的流行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夜》、《弯弯的月亮》等。通过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让学生自然地理解和概括夜曲的旋律特点,快速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情感。
(3)对比中国美学,提高理解。
通过教科书歌曲和流行歌曲在风格、内容、意境、速度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刺激学生去体验音乐形象。比如,在唱《二时放牛娃》的课上,当学生学习这首歌作为叙事曲的特点,并让他们回忆在生活中听到的叙事曲时,孩子们想了很多,比如:丹顶鹤的故事,女人是老虎,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等。在欣赏《我们工人有力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进行曲风格的特点,我给学生播放了《我们的战士》、《运动员进行曲》等歌曲,学生在节奏音乐中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在欣赏茉莉花时,我们选择了周彦宏的流行歌曲《看茉莉花》和新民歌《吻茉莉花》进行比较。两者都是以茉莉花的曲调为基础,使歌曲清新淡雅,同时又增加了古风特色,值得推荐给同学们。
(4)介绍新歌,开阔眼界。
将部分符合时代、思想进步、通俗易唱、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时代的需要,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和音乐素养。比如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步步高”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就有一些通俗易懂、积极向上、朗朗上口的新歌,根据教材的需要,有机地渗透进了课堂,推荐给大家欣赏。学生对这类时代感强的歌曲很感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丰富课余,适应时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一切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美育要求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辨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
(1)收集音乐信息,办一份音乐小报。
(2)每月一期的《歌手的小挑战》。
(3)上课前一分钟讲《音乐新闻》。
(4)流行歌曲专题讲座——《金色童年》。
四、实验结果:
(一)教学效果
2000-2001学年第一学期学生音乐基本素质测试统计(见表1)。
从测试的具体分析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实验处理后,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在听力和欣赏方面,与同年级对照班学生相比,音乐辨别和表达能力有显著提高(排除无关变量,学生成熟度和知识同步增长的影响)。
实验班学生基本音乐素质两学期测试统计(见表2)
从实验班学生两个学期前后测得的基本音乐素质的分数来看,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的听力、视唱练耳、歌唱和欣赏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班。
实验班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参与程度高,天性更积极。从项目负责人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日记,也可以看出学生课堂表现的变化。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在实验课结束后逐渐放开胆子,主动参与进来,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非常突出。
(3)成功教育
点评《歌手小挑战》各班学生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在学习和竞争中获得了成功感和乐趣。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有益活动,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充满信心——自力更生。
社会影响
我在实验班让流行歌曲融入音乐教学。课后听到同年级其他班的同学,让实验老师在他们班实施。同时,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音乐课堂上更多地了解音乐之美。
动词 (verb的缩写)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1?如何合理安排流行音乐与教材的比例?
2?经常学习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教学心理特征、审美等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