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舍人镇的经济发展
1978后,该镇着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800公顷,引进芦笋89公顷,挖掘鱼塘33公顷,荷塘133公顷,发展成为济南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990,全镇农业产值达到2050万元。
1990以来,该镇充分利用市高新农业示范园区优势,持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高附加值农业。2000年,它有460多个各种类型的温室,保护面积2148公顷。主要种植品种有以色列和荷兰系列甜椒、吉杂1号茄子、樱桃、番茄、西瓜等瓜果。现有3000多头奶牛。
该镇十分重视保护农业生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大力进行农田基本建设。2000年,各类树木38万株,高标准灌排渠道50公里,微灌节水面积达333公顷,形成了田、树成行、沟、路相连的农业新格局。
王舍人镇有耕地2630公顷。镇党委、政府在农业生产中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蔬菜保护面积为突破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增量和增效并举,市场建设和基地建设并举”的道路。自1993以来,已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5年投资450万元,以“三湖”治理为重点,综合治理农田排灌系统,投入工人16000人,土石方418000立方米,治理面积966.6公顷,受益面积66.6公顷。修建砂石路30公里,桥涵17座,道路涵洞、水闸44座,开挖沟渠9条,面积4430米,新建农田林网480公顷,改良900公顷,有林面积232公顷,森林覆盖率18%;有效灌溉面积为2400公顷。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20415吨,亩产802公斤,分别比1986年增产2777吨和214公斤,实现了农业病虫害防治和耕、耙、播、种、收机械化。大力培育农业主导产业。镇党委、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蔬菜大棚。1995年种植面积1947公顷,蔬菜产量101549吨,亩产值3300元。番茄高接换头技术推广后,亩产达到12605 kg,亩产收入2万多元。把奶业作为主导产业优先发展。1995年,全镇奶牛2500头,畜牧业产值达2949万元,涌现出水坡等专业养牛村。全镇水产养殖水面达10公顷,年产鱼58吨。
截至2000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2.2亿元,其中种植业654.38+0.465.438+0.3亿元,养殖业7792万元。解放初期,全国有1所小学,6所初中,11所分校。适龄儿童入学率55%,在校生1万余人,中学1所——现济南市第十八中学。解放后,教育发展迅速,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开展。从65438到0980,全镇建成三所中学,实现了村村通小学的目标。那一年,每个村都建立了幼儿园和农民夜校,镇上建立了成人教育中心。每个村庄的小学校舍都进行了翻修,设施也进行了更新。该镇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于1995通过“两基”教育验收。9月8日,1998,省一级标准化学校——实验小学竣工,投资500多万元,2000年通过市级标准化验收。2000年,全镇各类学校在校生6991人。该镇在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德育、小学教育管理等方面14领先全省。学生升学率和巩固率达到省定标准,向国家输送大学生2300余人,其中专科生356人,本科生78人。接受初中以上教育的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67%。
该镇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活动。1997以来,共向群众发放各类资料20多万份,捐赠字画1000多幅,交付影片160多部,体检100多人,设立科普阵地50多个,积极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8000多名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2000年,全镇有专业技术人员103人。从19 97到2000年,取得了30多项科技成果。1997年,沙三村农民郭红星研究的番茄换头技术在全省推广,获得“市级科技致富能手”称号。2000年6月,王舍人镇被授予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王舍人镇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如舞蹈、曲艺、书法、绘画、雕塑、陶艺、剪纸等民间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的文化生活日益活跃。文化馆建于7月1951,镇广播站建于2月1968,镇文化站建于10月1974,镇电影放映队建于2月1980,镇电影放映队建于2月1993。2000年,为纪念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该镇,投资65438+20万元建造了占地8公顷的快乐柳树广场。截至2000年底,全国共有4个剧院和2个新华书店,藏书65438+20万册。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大院和图书馆,藏书1.2万余册。11庄户剧团和30多个群众艺术团体活跃在全镇。南北潭庄户剧团被央视报道。书法家李书法作品自191起先后在京、汉、安、港、台等地展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建国前,当地医疗条件较差,仅有10名中医和几家中药店。1956成立大型合资诊所,1958成立董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2人。1967每个村都设立了诊所,有赤脚医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65438-0978合资诊所并入卫生院,占地0.6公顷,设有门诊和病房,总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医务人员53人。还有38个村卫生室,有62名乡村医生和卫生工作者。从65438到0994,医院投资6万元安装了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2000年,共有65,438+0个卫生所,70名医务人员,3,065,438+072次门诊,65,438+09个卫生所辐射村中心诊所,65,438+0名乡村医生和卫生工作者。1990,简家和陈印卫生室被授予省级先进行政村卫生室称号。
教育、科技王舍人镇1995有3所中学(1所完全中学),23所完全小学和成人教育中心校。1987期间,全镇进行中小学校舍改造,实现“六配套”。1989~1991投资320万元完成四室(实验、图书、仪器、阅读)建设。6月,1993,11,市政府对全镇“两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已达标。1994年1月,经市教委联合评估验收,全镇实验室建设和技术装备达到国家教委颁发的二等标准。1995 11省政府评估验收的“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初等教育完成率均为100%。镇成人教育中心的教学设施达到了国家教委颁布的标准。全镇幼儿园31所。陈印庄幼儿园和陆家庄幼儿园是全区首批合格幼儿园。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科技工作,有分管副书记、科技副市长;镇政府有科委、科协等职能部门。1994年召开了镇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科协会员。截止1995年底,5个办事处拥有科协分支机构,98个村级科普小组,310科普人员。全镇专业社团8个,168人;科技机构9个,科技人员52人。全镇中高级职位465,438+04,成立了农业教育培训中心,专任教师22人。除了各种短期培训班,学校还开办了5所全日制中专,1992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成人教育示范学校”。
从1990开始,济南历城激光加工中心与山东大学光学系合作,承担了省科委七五项目子项目QM-1气门激光修焊机的研制任务。经过一年多的生产应用,1991 10 18通过了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试验阶段增加济南汽车配件厂收入654.38+0.62万元。1992力成节能技术研究院研发出LCT-3常温快速发黑液。1993 1993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1994获成都国家星火科技精品金奖,获国家发明专利。济南特种粉末冶金研究所1993研发的YL3、YL6硬质合金系列工具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研发生产的硬质合金顶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被市科委授予“济南市15民营科技机构”称号。文化、卫生、体育1974年,董娇公社文化站成立,1992年,全镇三分之二的村建起了标准更高的文化大院。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和济南化肥厂有3个剧院和2个书店。王舍人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春节期间都会举行民间艺术表演比赛,包括龙灯、高跷、九连环、秧歌等等。书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书画展。1995成立了王舍人地域书画社,起到了培养和发现书画人才的作用。中年美术教师韩兰生,参加1989峨眉山美展,作品《高湛图》获一等奖。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文化遗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山革命烈士陵园。1990年,王良地区发现了汉墓,出土了许多印章、青铜器、陶器、铜钹等。据有关专家论证,研究济南和王良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1992开始投资有线电视,在济南各镇中是第一家。全市有线电视有线系统论证会在王舍人镇召开,列入市科委科研课题。1992在6月10试点,11节目播出。1994年底增加到16个节目,1995,全镇实现普遍知名度。1978后,农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到1985,旧房改造率达到90%,原土木结构改为钢筋混凝土砌体结构。全镇实现“四通”(自来水、电、柏油路、电话)。1987年9月,在原镇建设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了第一个乡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1988年,市环保局投资148万元,打深井2口,建设滩头水厂,解决了滩头地区10个村10万人的吃水问题。1991年,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工业北路王舍人路口1100米长的“卡脖子”路段的拓宽。1993后,投资近亿元,先后对铁骑路、华刚路、王霸路、潮汕街等10余公里进行拓宽改造,形成全镇“四纵三横”交通网络。在此基础上,该镇编制了“一线四片”和商业街建设规划,全镇面貌大为改观。65438年至0997年,宝丰大厦、供销大厦、陈印大厦、镇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从1992到2000年,苏家社区开发建设了30多栋居民楼,居民6000多人。1998,小镇被列为济南四大组团之一,给小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此后三年,投资1多亿元,先后实施了工业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一环九射”工程、幸福柳广场建设、安居工程等重点工程。1996王舍人村、陈印村被评为省级村庄建设明星村。
镇区有3家省市级医院。从1986到1995,全镇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86镇卫生院职工63人,床位20张。1993投入30多万元购买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1994 165438+10月,与济南市儿童医院共建济南市儿童医院东院分院,聘请儿科医生坐诊,解决了东郊儿童看病难的问题。镇政府制定了“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经省政府评估,12指标基本达到了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要求。全镇每个村都有诊所,其中甲级诊所29个,乡镇医生75人。健全的医疗卫生网络对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起到了治疗作用。王舍人文化体育中心(详见体育小标题)的建立,为开展体育活动创造了条件,成为举办体育比赛和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全镇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许多乡镇直接建立了体育场地。庄建有高标准的灯光球场和门球场,还成立了老年人门球队,多次与区、驻地厂矿企业举办门球比赛;苏家村的晚间体育活动常年坚持。张马屯、苏家张马、赵家庄、董娇水泥厂等。元旦、春节期间举办垒球、门球、艺术体操等比赛。王舍人镇的村镇建设一度滞后,制约了经济发展。1987成立镇建委,秉承“小组织、大服务”之路,集规划设计、建材生产、开发、装饰于一体,建设规模、档次、水平、效益不断提升。该镇决定以建设工业北路商业街为突破口,对该镇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王舍人庄村潮汕商业街综合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大辛庄、苏家张马、陈印庄等村的商业街建设初具规模。1991年投资660万元,对工业北路东头1150米“卡脖子”路段进行拓宽改造。从1992到1995,投资12多万元开发建设苏家居住区,建设11商品住宅,面积3.2万平方米。300多户1500人搬进了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