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

我理想中的体育(1)朱永新[转帖]

体育是力量的比拼,两军对垒。谁能争夺冠军,惊心动魄;

体育是智慧的竞赛。谁有锦囊妙计,谁就难以预料。

运动是一种美好的展示,刚柔并济,谁更优秀谁就顺眼。

从古罗马竞技场奴隶间的摔跤,到现代奥运会运动员间的比赛,体育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兴奋点,也是教育的重点。

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体育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也在不断变化,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也在不断成熟和完善。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对人的素质和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使得体育运动日益蓬勃发展,体育对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在学校里,体育的性质和功能却被偏离和弱化了。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体育在一些学校成了可有可无的“小课堂”或“花瓶”。体育仅仅满足于传授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而体育的精神意义和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无疑让体育走进了死胡同。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体育,呼唤我们心中的理想体育。

一、我心目中的理想体育运动要体现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提升自我,体现人性的崇高。

不断适应和改造自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和新的突破,这是人性的反映,因为体育的展示和推广,因为奥林匹克的存在和发展而得到完善和升华。奥运会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的好朋友狄东神父提出的,后来被顾拜旦借用到奥林匹克运动中。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认可其为奥林匹克格言,并在安特卫普第7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对“更快、更高、更强”的追求,对无穷力量的无限向往,对人类能力极限的不断挑战,是竞技体育所体现的价值观,也是奥林匹克所追求的目标。

在西方文化观念中,身体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强壮的身体,就很难有强大的精神。为了使强壮的精神包含强壮的身体,有“马拉松”、“掷铁饼”、“斗牛”、拳击和摔跤。正是在这些我们认为近乎残酷的运动中,人们的竞争精神、奋斗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得以培养和展现。当登山探险队以生命为抵押,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当长江最强者投身惊涛骇浪,当蹦极运动员跳下悬崖,当举重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向新的目标挺进,他们要做什么?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运动员无止境的追求,每0.01秒的提高,每一个新技术动作的出现,每一次精彩的表演,都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写照。而这种精神,不正是现代社会应该提倡和发扬的吗?难道不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吗?

这种“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拥有辉煌的人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是郎平为Okma打出的广告口号,也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写照,更是这位优秀运动员和教练的人生写照。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更快、更高、更强”地进攻,鼓励学生不断进取,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取得一定的运动成绩更重要。

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挑战人类能力的极限,是奥林匹克运动要倡导的精神,但不是唯一的目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主要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对人性、人权和人性的尊重。它提倡通过身体活动来关心人,尊重人的价值。在人文体育看来,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强大的冶炼,更是把人的情感、态度、理想作为教育导向的重要领域,从而体现人性的美好和崇高。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推动竞技体育的普及,而是将其纳入人类教育和人文学科的范畴,即通过科学的运动和平等的竞争来实现教育的人文目标。因此,体育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首先,体育是人类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形式。体育运动是以人体本身为作用对象,在科学的训练和锻炼原则指导下,以一系列有规律的身体动作,对人体肌体产生直接的影响,使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得到积极的改善,从而达到肌肉发达、反应灵敏、精力充沛的效果,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这种功能和价值是其他形式的人类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其次,运动不仅影响人的身体,还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进取精神、战斗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结友爱精神、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体育中表现出来的都是美好人性的体现。所以,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体育都能够也应该促进人的完善,体现生命的崇高。

对于体育的上述功能和作用,教育无疑被长期忽视了。《辞海》对体育的定义仅停留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教育”的层面,《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也是这样定义体育的:“向受教育者传授健身知识和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体育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境界,体育体现的是人性的崇高魅力,这在学校教育中是大打折扣的,而这应该是体育追求的理想。

第二,我心目中理想的体育运动,应该注重磨练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永不放弃永不止步,养成毅力。

鲁迅先生在《首尾》一文中说:“我们在观看运动会的时候,往往认为胜利者是可敬的,而落后但仍未跑到终点的运动员,以及被这些运动员惊呆了的观众,才是中国未来的脊梁。”这类运动员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毅力。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整内外活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积极健康的意志活动具有以下品质。一种是自觉,即能够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有意识地确定行动的目的,有步骤地采取有效的行动方法,从而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第二是果断,就是可以毫不犹豫的做决定;在有必要推迟决定的时候,可以深入思考,采取相应的措施,直到时机成熟。三是毅力,即能够坚持不懈地将决定执行到底,而不被各种诱惑所干扰,不被各种困难和挫折所吓跑;既不因为成功而自满,也不因为失败而气馁。第四,自制力,即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忍辱负重,勤勤恳恳,善于用理智控制情绪,用崇高的目标抑制过度的欲望,用自控的方法聚集分散的注意力,等等。

显然,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强有力的运动,需要参与者具备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正因为体育是一项强有力的运动,它才会在培养个体健康意志品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体育运动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凝聚了人类意志力的能量。无论是课堂上的训练,还是赛场上的比赛,都需要学生或运动员挑战自己的体能,挑战自己的过去,挑战自己的极限,需要他们咬紧牙关,与对手竞争到最后一刻。“两个强队相遇,勇者胜”,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意志力成为胜负的关键。我们可以看到,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获得都与参赛选手在长期体能训练中养成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密切相关。当詹旭刚奋力举起自己从未举起过的重量时,当孔咬牙战胜世界强手瓦尔德内尔时,当羽坛小将张军、高玲面对世界第一的强劲对手毫不畏惧时,当竞走运动员王立平凭借自己的耐力和毅力走向终点时...这一刻,金光闪闪的奖牌在观众眼里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闪耀着光芒,让人激动,让人永生难忘的,是运动员的自强不息。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感慨地说:在美国,很多孩子不可能知道克林顿,但却不能不知道乔丹。热爱运动,追求健康,参加比赛,崇拜英雄。这种运动从小就根植在孩子们的心里。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比如德国的十年义务制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计划的学时中排第三,仅次于德语和数学。古巴、法国等国规定,中小学生体育课不及格或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不能升学或毕业。在英国的公立学校,学生甚至整个下午都在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适应各种生活环境,承担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英国许多保守党大臣,87%的皇家将领。83%的大主教、65%的法官和88%的外交官都毕业于此类学校。但近年来,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体育在现代教育中有所萎缩;但由于与女性独处的“独立性”,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控、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很少有被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懒惰惯坏,有的成了“胖墩”,有的成了“小豆芽”,有的成了“药罐子”,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因此,学校体育迫切需要承担起磨练学生意志的使命和责任。在《教育哲学的对话》中谈到现代体育的相关问题时,桑新民等人说:现代教育需要一点斯巴达式的教育精神,即强调体能训练,加强身心训练;要开设一些粗糙、粗暴、狂野、严格的半军事化体育课程,有意识地让学生吃苦、练习,强健筋骨,增强体质。因此,只有进行激烈的体育锻炼,才能让学生精神上“苦”,身心上“累”,不断经历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才能培养他们的毅力和信念,也才能承担起“来自上天的重任”。

需要注意的是,意志力不仅是运动魅力的体现,也是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一个伟人最明显的标志是他坚强的意志。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他的初衷和希望丝毫不会改变,但他最终会克服障碍,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把体育课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意志力转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无疑会绽放出辉煌的成功之花,丰富人生。

再次,我心目中理想的体育运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感情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

美国女科学家朱克曼做了统计。诺贝尔奖设立的前25年,合作研究的获奖者仅占41%;第二个25年65%;第三个25年79%。如今,很少有人独享盛名。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250亿美元,有42万名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直接参与。“合作”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形式。“学会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2001年在瑞典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将其作为大会主题,并将其作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目标。

体育作为一种竞争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手段。同时,体育可以培养个体的合作意识,寻求他们之间的内在统一。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运动队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优秀的运动天赋和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还要求运动员的运动队为他们提供一个充分挖掘和展示运动天赋的集体氛围。尤其是团体项目,更需要每个运动员有效发挥个人水平和整体协同作战的团体水平。即使在个人项目中,运动员的成功也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在男子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和举重项目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都与运动员的合作精神、集体感情和爱国精神密切相关。

各种体育运动总是具有竞赛和评比的特点。然而,在对抗性的比赛中,个体和群体不仅在运动中对抗,还在思想和感情上交融。无论是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参与其中的运动员的体育行为不仅受到自身身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队友、教练、裁判、观众、体育规范、体育氛围、运动员之间的角色和责任等因素的影响。正是在这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一个运动员的运动行为不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他要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友好、同情、理解、合作、团结、礼貌等优秀道德品质,树立团队精神和集体感情。有了这种团队精神和集体情怀,球员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相互信任,行动上相互配合和支持,整个团队的战术配合也会更加有效;有了这种团队精神和集体感情,团队成员就能形成团结的心理氛围,遇到困难就互相鼓励,赢了就互相庆祝。此外,团队精神和集体感情会有力地支撑每个运动员的个体竞争心理,在比赛中保持应有的精神状态,在比赛中增强自信、勇气和合理的荣誉感,强化个人“我是林中之木”、“我自己造不出一片森林”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如果转移到其他工作领域,无疑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中国女排的老队长孙晋芳,用她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征服了“东方魔女”和世界强国,领跑十余年。她出任国家体彩中心主任后,曾深有体会地说:“长期的集体训练和比赛,培养了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在彩票工作中体现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禁止,协调,小局服从大局。”1997期间,在全国体彩计算机网络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因为所有已经建立本地计算机网络的地方都坚决服从国家体彩中心的决定,放弃各自独立的网络,并入全国统一网络,自觉接受国家体彩中心的统一控制和管理。

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追求奥林匹克精神,让他们学会合作。要引导学生组建自由组合的体育兴趣小组或俱乐部,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在引导学生反对团体赛时,既要鼓励学生敢打敢拼,又要鼓励学生默契配合,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在跨地区、跨国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感情往往上升为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主义情怀。当时的中国女排在50-80年代从很低的水平登上了世界的巅峰,与她们坚持“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密切相关。著名作家严文井曾在一首献给中国女排的诗中写道:无论老祖宗留给我们多少值得骄傲的遗产,我们都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新的东西。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乓球界大放异彩,成绩斐然,经久不衰,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奋斗的结晶。每当国歌奏响,国旗飘扬的时候,运动员和教练员激动的泪水,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对自己祖国最真挚的骄傲和幸福。也激起了无数人的爱国激情。

体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中国奥委会征服了评审团成员的心,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当中国足球队在沈阳战胜阿曼队,提前两轮冲出亚洲,当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频频唱起歌来,体育教师要抓住时机,举办各种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各种体育知识,又让他们养成爱国情怀, 培养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取,为国争光。

第四,我心目中理想的体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习公正和公平的理念,远离欺诈,形成诚实的品格。

体育作为竞技运动,是规范的,是合作的,是有组织的。每一项运动,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竞赛规则。这些规范对运动员的行为起到“规训”作用,表现出一种秩序、约束和约束,体现了体育运动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体育训练首先要培养规范,引导学生实践和履行规范,逐步形成习惯。

尤其是当今世界,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比赛规则也逐渐变得更加严格和复杂。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研究各种运动和竞赛规则及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和实施符合规范和技术要求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措施。在体育锻炼中,要培养学生对规范的服从,在客观规范的约束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在比赛中有规范的意识和纪律,这是文明的表现,是对体育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道德义务。中国优秀老运动员荣智星,文明踢球18年,从未有意伤害任何人。即使被对方有意侵犯,他也从不报复,从而形成了为人们所称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运动员的“霸气风格”。在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中,当裁判出现失误时,前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举手微笑表示服从。在比赛结束时,她被授予“优秀运动员”和“最佳运动员”奖。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消费水平也在快速提高。同时,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影响下,体育作为竞技体育的一种,也出现了明显的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给本应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带来了负面影响,引发了体育竞赛中的各种不良行为,出现了嫉妒、虚荣、欺诈等不良风气。江苏省高级体育主管孔庆鹏先生在分析运动员身份和资格的“异化现象”时表示:“有些人为了谋取名利,想尽办法骗取成绩、荣誉和利益,以至于让比赛变得面目全非。基层的传统体育比赛变成了区域性的学校比赛;青年比赛变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和小哥哥小姐姐的比赛,有胡子和没胡子的人的比赛,甚至是长辈和晚辈的比赛;省赛变成了小全运会;中学生竞赛、大学生竞赛、工人竞赛、农民竞赛,大量假学生、假工人、假农民乔装打扮,他们偷金银,分奖牌。”在各类重大比赛中,少数运动员和教练员急功近利,铤而走险,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玩“打假球”搞幕后交易;也有少数裁判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在比赛中做出片面的仲裁,等等。可想而知,所有这些与现代体育精神背道而驰的丑恶现象,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